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4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63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11.
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的抗皮肤细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得坡  Jean.  PC 《微生物学杂志》1998,18(4):1-4,16
研究了4种来源于植物藿香(Agastacherugosa)和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挥发油对16种皮肤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发现中国广藿香油的活性最强,它可以完全抑制大部分皮肤细菌的生长繁殖,尤其是与人体腋臭和脚气有关的负责菌,MIC小于400μl/L。同样情况下,藿香油的抗性很弱或无。通过GC—MS分析发现,藿香油的主要成分为薄荷酮类化合物,而广藿香油的主要成分是广藿香醇、异愈创木烯和广藿香烯,挥发油抗细菌活性与其主要成分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12.
以40%棉粕为主的混合蛋白源制成基础饲料, 分别在其中添加0.00%、0.14%、0.28%、0.42%、0.56%蛋氨酸(分别记为0.00%Met、0.14%Met、0.28%Met、0.42%Met和0.56%Met), 配制了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 以全鱼粉组(64.4%鱼粉)作为对照, 探讨了在高比例棉粕饲料中补充蛋氨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0.390.02) g的摄食率、生长率和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全鱼粉对照组相比, 0.42%Met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其显著高于0.00%Met、0.14%Met和0.28%Met组(P0.05); 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高于0.56%Met组(P0.05); 从幼蟹的摄食量和蛋白质沉积率来看, 0.42%Met和0.28%Met组的摄食量与对照组相似, 当蛋氨酸的补充量低于0.28%或高于0.42%时, 幼蟹的摄食量均有所下降; 统计表明, 对照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最高(23.20%), 在各试验组中, 0.28%Met和0.42%Met组之间的蛋白质沉积率无显著差异(P0.05), 但显著高于0.00%Met、0.14%Met和0.56%Met组(P0.05); 分析幼蟹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 发现0.42%Met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 0.28%Met、0.42%Met和0.56%Met处理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 在高比例植物蛋白(40%棉粕)的基础饲料中, 补充0.42%Met能够显著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率、消化率和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13.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在炎症、免疫反应以及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GD是能够特异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结合的多肽序列。将RGD连接到IL-10的羧基端,期望构建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导向结合型融合蛋白。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为模板,扩增的PCR产物经克隆载体pMD18-T,连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了pET-IL10-RGD表达载体的重组菌(pET-IL10-RGD/BL21)。SDS-PAGE分析表明:在19.3 kDa处有明显的新生蛋白带,符合理论预期。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诱导表达、分离纯化的目的蛋白能够与IL-10抗体特异结合,且纯化产物IL10-RGD具有与IL-10相同的生物学活性。利用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观察了IL10-RGD对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的I型胶原(Col1)、III型胶原(Col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体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水平及α-SMA免疫细胞化学的变化。结果表明:纯化产物IL10-RGD能够明显抑制TGF-β1刺激的成纤维细胞Col1、Col3、CTGF和α-SMA蛋白水平的升高;抑制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可见,成功克隆、表达并纯化了IL10-RGD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够明显拮抗TGF-β1诱导的纤维化,预示着该蛋白在瘢痕增生及皮肤纤维化治疗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4.
沙棘油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沙棘油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沙棘的深入研究、综合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系统阐述沙棘油研究现状。沙棘油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具有广泛的影响,且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炎等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915.
一粒小麦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粒小麦是普通小麦抗性改良的宝贵资源.本研究对24份一粒小麦分别进行了白粉病和条锈病混合菌种苗期接种鉴定,进一步分别用一套白粉病菌菌株(15个)对2份乌拉尔图小麦和条锈病菌小种(21个)对1份栽培一粒小麦进行接种鉴定,其中乌拉尔图小麦UR206能抵抗所有供试白粉菌菌株,UR204除对白粉菌菌株E11感病外,对其余菌株表现抗性;栽培一粒小麦MO205对不同条锈菌小种表现出不同的抗性反应,研究表明乌拉尔图小麦UR206、UR204和栽培一粒小麦MO205分别含有与已知抗白粉病和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对乌拉尔图小麦UR204、UR206和栽培一粒小麦MO205分别进行抗白粉和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UR204和UR206分别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栽培一粒小麦MO205含有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916.
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biochemical genetic in shortseasone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SSC). Ten cultivars from two types of SSC were selected, five SSC with no premature senescence crossed with five SSC with premature senescence. The parents, F1, and F2 from the reciprocal crosses were field tested in replication in 2001 and 2002.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protective enzymes of the antioxidant system, such as catalase (CAT),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peroxidase (POD), were higher in the early maturing SSC with premature senescence compared with activities in the SSC parental cultivars that showed premature senescence, whereas the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in former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latter group. Various genetic variances and heritabilities for these biochemical traits and auxin (IAA), abscisic acid (ABA), and chlorophyll (Ch1 a b) contents were also estimated. Significant additive variance for CAT, POD, ABA, and IAA existed, whereas CAT specific activity and SOD activity were largely controlled by dominant effects. Both maternal and dominant variances played equally predominant roles in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POD and SOD, MDA, and soluble portent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the various genetic components to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varied in the boll-setting period.  相似文献   
917.
天然免疫系统在机体抵抗微生物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抗微生物多肽和蛋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nd proteins,AP)是这一系统中的重要防御物质。AP具有多种活性,可抵御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真菌和一些包膜病毒的致病作用。革兰阴性菌能发生一系列变化来抵抗AP的活性。如大肠埃希菌等可拥有1种外膜蛋白OmpT,能分解蛋白质以清除AP;又如淋病奈瑟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依赖能量将AP泵出细胞外。  相似文献   
918.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是热带、亚热带常绿乔木, 天然生长于滨海疏松沙土中, 为多用途速生树种。长期生长在恶劣的沿海气候和环境中使其具有较强的抗盐、抗风、耐瘠薄、抗涝能力。木麻黄已广泛种植于我国东南沿海, 主要用于防风固沙、盐碱地改良和干旱地区绿化等, 在防御沿海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杂交和盐碱地露地育苗等技术使木麻黄的抗寒性 也得到了较大提高。本文就近年来木麻黄抗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木麻黄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19.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1):10-18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配制团头鲂幼鱼基础饲料,制成维生素C水平为0.2、33.4、65.8、133.7、251.5和501.5 mg/kg 的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对均重为(6.400.05)g的团头鲂幼鱼进行为期90d的饲养试验,以血清相关免疫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三种HSPs mRNA表达以及抗病原菌能力等指标为依据,研究Vc 对团头鲂幼鱼免疫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01.5 mg/kg Vc 试验组能显著提高血清补体3(C3)的浓度,133.7 mg/kg Vc 试验组能显著提高补体4(C4)的浓度;65.8、133.7和 251.5 mg/kg Vc 试验组能显著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各Vc 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肝脏抗超氧阴离子(ASAFR)的活性;133.7和251.7 mg/kg Vc 试验组能显著提高肝脏HSP60基因表达水平,251.5 mg/kg Vc 试验组能显著提高肝脏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水平(P0.05);各Vc 试验组鱼的成活率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12h、24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251.5 mg/kg Vc 试验组效果最佳。在日粮中添加Vc 对鱼体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皮质醇(COR)以及肝脏丙二醛(MDA)的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试验条件下,Vc 作为免疫刺激剂,其水平为133.7251.5 mg/kg时能有效地增强团头鲂幼鱼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920.
连续多代UV-B照射对麦长管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明中波紫外线(UV-B)连续多代处理对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 ) 的作用机制,发现在UV-B环境压力下害虫进化动力。【方法】用强度为0.25 W/m2的UV-B对每代麦长管蚜进行6 h照射,以处理后成蚜当天产的仔蚜为继代饲养材料,连续饲养18代,提取第1,4,8,12,15和18代的对照组和处理组无翅孤雌成蚜的保护酶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保护酶活性。【结果】不同世代的对照组间3种保护酶活性均无差异(P>0.05),处理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UV-B胁迫世代增加,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活性高峰出现在第15 代。POD活性呈下降趋势,处理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在第1和4代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CAT活性先下降后升高,在第8, 12和15代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至第18代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又恢复为极显著(P<0.01)。【结论】麦长管蚜受到短期UV-B胁迫时,其体内SOD,POD和CAT 3种保护酶活性均升高,以抵御UV-B胁迫引起的自由基伤害;而经过到长期UV-B胁迫后,主要依靠SOD和CAT 2种保护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