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4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63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71.
张剑锋  李其斌 《蛇志》2007,19(2):118-120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毒蛇咬伤患者38例,应用抗蛇毒血清、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结果经综合救治措施治疗,38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综合救治措施是抢救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2.
Long M 《Cell research》2007,17(4):309-310
Tamiflu (Oseltamivir phosphate) seems to be a double-edged sword to some in Asia. While it is counted on against influenza and a feared avian influenza pandemic [1], the drug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side effects, ranging from neuropsychiatric, gastrointestinal, to hyperthermia and skin problems. According to a document from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2005 [2], 1184 cases of side effects have been reported. Interestingly 69 out of the 75 pediatric cases were from Japan, including two teen suicides. The situation seemed to have made a gloomier turn recently. It was reported in February, 2007 that two Japanese teenagers jumped from apartment buildings after taking Tamiflu and died, bringing the total number of deaths after taking Tamiflu in Japan to 54 [3,4]. Although no direct causal relationship had been es- tablished yet, the Japan Health Ministry warned doctors about giving the drug to teenagers. In comparison, relatively few cases of severe side effects were reported from America and European countries [5]. What is wrong with this picture? It has concerned and bewildered many. The pages in this issue [6] offer one fascinating hypothesis that tries to explain the mystery us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combining structural bioinformatic analysis and enzyme assays.  相似文献   
873.
渗透胁迫对黑麦幼苗活性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聚乙二醇(PEG 6000)研究了渗透胁迫对黑麦(Secale cereale L.)幼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主要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EG处理明显提高了叶子和根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ROS的水平和以上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渗透胁迫下,叶子和根中MDA和ROS水平变化的规律基本相似,但抗氧化酶活性在2种器官中表现不完全相同,叶子中CAT的活性在对照和处理中无显著差异,但在根中差异明显,表明叶子中SOD、APX和GR在植物应答渗透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而根中这4种抗氧化酶都参与植物对胁迫的反应。GR活性随PEG处理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其它抗氧化酶,表明GR在黑麦应答渗透胁迫中所起作用可能强于其它抗氧化酶。  相似文献   
874.
从连云港海域潮间带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得到一株产高活性抗细菌物质的链霉菌GB-2。该菌的发酵产物对蜡样芽孢杆菌AS1.1846、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6株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1 株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AS1.487、荧光假单胞菌AS1.1802等4 株革兰氏阴性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纸层析对抗细菌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B-2所产抗细菌物质是中性的水溶性物质,其产生与海水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发酵液稳定性研究表明,该物质在121℃,pH1 和pH12条件下抑菌活性均不变;紫外线照射也不影响其抑细菌活性。显示菌株GB-2产物在生防、食品及医药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5.
《生命科学》2007,19(1):62-62
自中国科学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上海药物所大力推进药物创新体系建设,在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最近又在抗糖尿病新药研究领域获得突破,研究人员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该项研究通过对数万个样品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两个小分子化合物在细胞培养和活体动物模型上具有良好的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活性,将改变以往肽类激素需注射给药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的状况。相关论文于2007年元月的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士Unger教授认为这项具有“显著”意义的发现“不仅将使2型糖尿病的治疗发生革命性变化,而且将开辟以口服非肽类小分子模拟肽类激素作用的纪元”。这一成果也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有超过10家的跨国医药公司表达了合作开发的兴趣。  相似文献   
876.
黄瓜褐斑病菌毒素对抗、感黄瓜品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瓜褐斑病菌毒素的作用下,黄瓜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受到了抑制,根的电导值及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受毒素的影响较感病品种小,即感病品种对毒素敏感,且抗、感品种的电导值差异达显著水平。抗病品种的PAL活性增加幅度较感病品种大。  相似文献   
877.
徐萌  张玉  李伟 《西北植物学报》2022,42(6):1003-1011
该研究以露地栽培芍药品种‘大富贵’为材料,在叶面喷施100 mg·L^(-1)5-氨基乙酰丙酸(5-ALA)与4%CaCl_(2)后,4~7月份考察芍药叶片的质膜稳定性、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观赏品质的变化,探究外源5-ALA和CaCl_(2)对高温胁迫下露地栽培芍药的抗逆生理生化机制,为缓解芍药夏季高温伤害提供技术依据。结果显示:(1)5-ALA与CaCl_(2)处理组的芍药植株花期、花径和花朵鲜重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2)与对照相比,5-ALA与CaCl_(2)处理后的芍药叶片能够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低的O^(-)·_(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以及较高的细胞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3)与叶面喷施CaCl_(2)相比,喷施5-ALA对露地栽培芍药‘大富贵’抗逆生理生化指标和观赏品质的改善效果更佳。研究表明,外源5-ALA与CaCl_(2)处理均可增加芍药的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增强光合作用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有效改善夏季露地栽培芍药‘大富贵’的观赏品质,并以100 mg·L-15-ALA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78.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根除HIV/AIDS的药物,也无相关疫苗研制成功。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由于种类丰富、结构多样、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成为艾滋病防治药物或先导化合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简要综述了近5年来具有抗HIV活性的植物来源天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期望通过对其相关研究进展的总结,为抗HIV药物开发提供有潜力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879.
研究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考察对象, 探讨纳米氢氧化铜[nano-Cu(OH)2]不同暴露浓度(0、1和50 mg/L)与时间(7d、14d、21d和28d)对水培生菜生长变化的影响。在生菜叶片涂抹nano-Cu(OH)2过程中发现, 暴露初期(0—14d)Cu主要富集于生菜的老叶(靶器官)中, 且导致老叶失绿泛黄。同时, 老叶中的Cu会不同程度地向新叶(P<0.05)与根(P>0.05)中转移。在暴露后期(14—28d), nano-Cu(OH)2胁迫对生菜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致使生菜老叶干枯变黄脱落。虽然老叶的脱落阻断了Cu在生菜体内进一步的富集, 但前期累积在老叶中的Cu会继续向新叶与根中转移。在28d的nano-Cu(OH)2暴露期间, 生菜主要通过调控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含量来抵御Cu的胁迫伤害, 且nano-Cu(OH)2暴露对生菜生长表现出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效应。研究表明, nano-Cu(OH)2对生菜的主要致毒机理来源于它溶出的Cu离子。  相似文献   
880.
为探究低氧-复氧胁迫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抗氧化酶活性及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 对鲢进行急性低氧、持续低氧及复氧实验, 进而分析血清、心脏和肝脏中不同抗氧化酶和SODs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急性低氧胁迫后, 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着氧浓度的降低均呈上升趋势, 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持续低氧胁迫后, 血清中T-AOC和GSH-PX活性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 心脏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 但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在低氧胁迫24h时显著低于常氧水平(P<0.05); 肝脏中SOD活性在低氧胁迫24h时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 且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在低氧胁迫24h时也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复氧后, 血清、心脏和肝脏中T-AOC、SOD、CAT和GSH-PX活性均能恢复至常氧水平, 且心脏和肝脏中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的也能恢复至常氧水平, 但肝脏中Mn-SOD基因表达恢复至常氧水平较在心脏中所需时间更少。因而, 鲢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来保护自身免受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研究为解析低氧胁迫下鲢抗氧化应激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