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8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8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研究海胆黄多糖SEP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及初步机制。MTT法检测SEP对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建立小鼠S180肉瘤模型观察SEP抗肿瘤活性;检测SEP协同ConA/LPS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同时,考察SEP对NK细胞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活性的影响;碳粒廓清检测SE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海胆黄多糖SEP高中低剂量(16、8、4 mg/kg)显著抑制小鼠180实体瘤生长,增加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协同ConA/LPS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小鼠NK细胞和CTL活性,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免疫调节提高小鼠免疫功能达到抑制S180作用。 相似文献
862.
863.
近年来: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指从患者自身外周血等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过专项实验室进行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后,回输入患者体内,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起到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随着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细胞)进行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也陆续开展。 相似文献
864.
865.
人参皂苷Rg3是存在于天然药物人参中的一种四环三萜皂苷,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g3具有确切的抗肿瘤活性,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概括人参皂苷Rg3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探讨人参皂苷Rg3抗肿瘤的作用机理以及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药理论对今后人参皂苷Rg3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6.
rhLTα衍生物的构建,细菌表达和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方法,构建了N端缺失27个氨基酸的重组人淋巴毒素α衍生物cDNA,将其插入表达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并诱导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量占菌体总蛋白的60%~80%。溶解包涵体,将产物复性并纯化后,其纯度达95%以上。以小鼠L929细胞检测表达产物的细胞毒活性,比活性高于2×108国际单位每毫克蛋白质。抗人淋巴毒素的单克隆抗体能中和它的细胞毒活性。初步研究了这种人淋巴毒素衍生物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67.
探讨斑褐孔菌石油醚提取物(PEFP)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采用磺酰罗丹明染色法(SRB法)考察PEFP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PEFP作用SMMC-7721后的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PEFP作用SMMC-7721后细胞周期的改变情况。实验结果显示PEFP对上述三种人恶性肿瘤细胞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2.72、69.18、58.88μg/mL。取1/2 IC50浓度的PEFP作用于SMMC-7721 48 h后,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PEFP可能通过阻滞SMMC-7721细胞周期于G0/G1期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较明显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68.
本文主要观察婴儿双歧杆菌(Bif. 189—3)对小鼠皮下移植肉瘤180(S180)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无论在S180移植前或移植后经皮下注射,均能明显抑制皮下移植S180的增长,并使带瘤鼠存活期显著延长。病理检查见实验组肿瘤坏死明显,肿瘤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提示该菌能非特异性增强肿瘤局部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69.
目的:初步确定亚心型扁藻多糖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抗肿瘤活性。方法:从培养至平衡期后的亚心型扁藻细胞内分离出乙醇沉淀的多糖级分,经过Sephadex G-150凝胶层析纯化后,利用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进行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分析,并通过此多糖对小鼠体内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确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扁藻多糖含有氨基和硫酸基,并且含有以葡萄糖为主的多种已知和未知的单糖糖基和糖醛酸,其对小鼠体内黑色素瘤的抑制率为34.2%。结论:此实验结果为扁藻多糖在医疗方面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可能性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70.
对灰树花子实体95%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分部(石油醚分部、氯仿分部、乙酸乙酯分部、正丁醇分部和剩余分部)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定性检验和体外抗肿瘤、抑制DPP-IV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子实体的醇提取物中可能含有生物碱、氨基酸或蛋白、有机酸、酚类或鞣质、甾体、蒽醌等物质。石油醚分部、氯仿分部、乙酸乙酯分部和正丁醇分部对正常细胞WPMY-1的增殖无抑制作用而对三种肿瘤细胞L1210、SW620、K562全部或部分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氯仿分部对L12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达到0.13μg/m L。这说明这四个分部具有抗肿瘤活性。剩余分部对肿瘤细胞L1210、K562和正常细胞WPMY-1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说明该分部可能具有细胞毒性。灰树花子实体的氯仿分部、乙酸乙酯分部和正丁醇分部具有较强的抑制DPP-IV酶的活性,这三个萃取分部对DPP-IV酶抑制的IC50分别为497.33、776.51、704.24μg/m L,该结果说明此三个分部具有降血糖的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