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解自然环境源细菌对磺胺类抗生素的抗性特征,采用纯培养物分离技术从淮河底泥中筛选磺胺甲噁唑(SMZ)抗性细菌,测定其抗性水平,PCR扩增进一步分析其抗性基因(sul)和一类整合子(intl)。结果从该底泥样品中分离出4株SMZ抗性细菌,经鉴定分别为Arthrobacter spp.Y1、Bacillus spp.Y2、Acinetobacter spp.Y4和Bacillus spp.H。菌株对SMZ的抗性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Y4 (0.5)、Y1 (5)、H (10)和Y2 (10 mg/mL)。4个SMZ抗性菌株均携带sul1基因,但均不含sul3和sulA基因,其中菌株H同时携带sul2基因。菌株Y2和Y4含有一类整合子,但是菌株Y1和H不含该整合子。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自然环境源SMZ抗性细菌抗性特征及其潜在风险的认知。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索肠道益生菌在抗生素残留监测中的应用并建立牛奶中多种抗生素残留的微生物学筛检方法。方法厌氧培养分离健康人肠道益生菌并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根据药敏结果及产酸能力选择工作菌株。建立基于厌氧培养的益生菌抗生素残留筛检方法并优化实验条件,测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检测限,通过测定加标模拟阳性和阴性样本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短双歧杆菌A2可用于牛奶抗生素残留筛检。应用短双歧杆菌筛检牛奶中四环素、红霉素和青霉素的检测限分别为80μg/L、40μg/L和3μg/L,检测加标四环素、红霉素和青霉素的牛奶样品准确性为100.0%、92.5%和90.0%,无假阴性结果。结论应用益生菌的筛检方法敏感、简便,对环境和操作者友好,适用于监测牛奶中四环素、红霉素和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索地衣芽胞杆菌BL63516对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的效果和可能机制,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健康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30只构建动物模型,将小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头孢曲松钠灌胃组(CS组)和地衣芽胞杆菌BL63516治疗组(BL组),除CON组外其余两组小鼠给予300 mg/mL头孢曲松钠0.2 mL,2次/d灌服8 d,短期大量服用抗生素以建立肠道菌群紊乱模型。第9天起BL组小鼠给予地衣芽胞杆菌干预连续8 d。第17天摘眼球处死小鼠,取血、结肠、粪便样本。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的细胞因子及LPS水平。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及16S rRNA高通量测序测定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结果地衣芽胞杆菌干预后小鼠血清LPS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屏障功能改善。且地衣芽胞杆菌治疗后BL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升高,菌群结构有所改变。结论实验结果提示地衣芽胞杆菌BL63516可以有效改善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对肠屏障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4.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因其具有分析速度快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代谢组学在环境毒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单一污染物,但也需要考虑到被污染地的复杂情况。通过介绍代谢组学及其发展历程,总结了目前主流代谢组学技术的各自特点,讨论了代谢组学在环境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中的毒性评估以及环境胁迫耐受性中的评价等方面内容,综述了其在环境毒理学中的应用,并指出其应用不足,旨在为代谢组学应用于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随着各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以及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驱动了各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不断进化,导致了耐药问题日趋严重。耐药基因与耐药细菌的广泛传播与普遍流行严重威胁公共卫生体系并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的广泛施用不仅造成了动物体内耐药细菌的产生,还提高了对环境中微生物的选择压力,间接推动了耐药基因的发展与进化,使环境微生物成为耐药基因新的储库。因此对耐药细菌的广泛监测与新型耐药基因的提前发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研究价值。但是传统的耐药性调查手段过度依赖对耐药细菌的培养,难以全面的展现固定生态位中微生物耐药性的全貌。而功能宏基因组学技术利用其表型筛选和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优势,不依赖于对携带目标基因的特定细菌的培养,因此在发掘新型功能基因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功能宏基因组在抗生素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功能宏基因组学方法在检测新型基因研究中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深入开展对抗生素耐药机制的探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6.
本文旨在分离筛选出在高盐环境中具有潜在应用可能性的菌株。在筛选耐盐酵母的过程中分离出一株耐盐菌株,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基因测序进行菌株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occus warneri),命名为SW-1。进一步对其药敏特性、耐盐性和表面疏水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大部分抗生素极敏感,在含20%(质量分数)NaCl的LB培养基中仍能良好生长,对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疏水率依次为43%、34%和39%。沃氏葡萄球菌SW-1在高盐条件下能快速适应环境积累生物量,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为开发和利用耐盐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背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菌,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其发酵产物(即抗生素JX)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目的】研究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杯碟法测定抑菌圈大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并且从菌体形态观察、电导率变化、培养液大分子漏出、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膜电位变化6个方面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8.84±0.28mm,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39μg/m L和2.78μg/mL,且杀菌速度很快,作用12 h的杀菌率达100%。在抗生素JX作用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培养液电导率、膜电位和大分子漏出量均随抗生素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菌体蛋白质含量随着抗生素浓度增加而降低,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ef-p表达量下调。【结论】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推测其抑菌机理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影响细胞膜完整性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48.
【背景】随着越来越多超级细菌出现和抗生素资源的渐渐枯竭,细菌耐药机制研究愈加重要。【目的】探讨大肠杆菌内源半胱氨酸推动Fenton反应,调控胞内的活性氧水平,从而影响细菌耐药性这一代谢途径。【方法】在贫硫的培养条件下,通过控制外源胱氨酸和抗生素浓度,研究了胱氨酸/半胱氨酸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较低水平的半胱氨酸使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RNA-Seq的结果证明了胱氨酸内流对Fur、CysB和SOS的调控作用。LC-MS对外流硫醇的分析显示,细胞会快速将过量内流的半胱氨酸泵出胞外。在抗生素一定浓度范围内,半胱氨酸外排泵AlaE表现出良好的细胞保护作用。【结论】大肠杆菌对不同作用机理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和诺氟沙星的耐药性均受内源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半胱氨酸调控活性氧代谢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为探讨细菌耐药性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国外新抗生素(微生物药物)研究发展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6年7月我国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以来,1992年与美国签订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随后又与欧共体、瑞士、日本等国签订了类似的双边协定。1993年我国又开始实行将药品列人专利保护的新专利法,并实行“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受理保护1993年前7年内在国外16个国家获得的药品专利。这一切对一直来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的我国医药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我们不得不结束长期仿制国外抗生素的历史,建立一个独立创制的新抗研究体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探亲近年来,国外新抗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此指导我…  相似文献   
50.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菌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169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与药物敏感试验,证实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内可有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绝大多数为条件致病性或非病原性的耐药性或多重耐药性微生物。其中细菌218株占804%,含革兰氏阳性细菌922%株,革兰氏阴性细菌78%株,真菌11株占41%;支原体40株占148%;衣原体2株占07%。我们又根据所检出的各种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以常规途径给药(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愈效果。因此认为,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导致前列腺微生态紊乱而发生前列腺炎症状的主要原因,前列腺复杂的菌群及其耐药性则是导致前列腺炎难以治愈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