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41篇
  49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采用ABTS清除体系、DPPH清除体系、H2O2/Fe2+/水杨酸检测体系、亚硝基清除体系、普鲁士蓝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了国槐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并同芦丁、V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国槐叶黄酮对几种自由基均有不同的清除效果,在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国槐叶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ABTS、DPPH、亚硝基自由基(N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为分别62.09%、47.70%、43.28%、22.11%、21.83%;与芦丁、Vc相比较,国槐叶黄酮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能力低于芦丁和Vc,而清除NO2-、.OH的能力高于芦丁和Vc,对O2-·的清除能力低于Vc而高于芦丁,其次国槐叶黄酮具有很好的还原力。由此说明,国槐叶提取物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应用在医药食品领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提取温度和超声作用时间对王不留行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清除DPPH·和O-·2的作用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得出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 L)1∶50,提取温度60℃,超声功率100W,作用时间40 min。王不留行多糖的得率为9.60%,优选王不留行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省时、高效、可靠、重现性好;体外抗氧化性试验显示王不留行多糖对DPPH·和O-·2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抗氧化作用与浓度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体外以人DNA拓扑异构酶Ⅰ(hTopo Ⅰ)为靶位进行抗肿瘤化合物的快速筛选,用RT-PCR法从Hela细胞中克隆了hTopo Ⅰ基因ORF并在毕赤酵母中首次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可分泌到发酵上清,易于制备。蛋白酶A缺陷的重组酵母(SMD-hTopoI)分泌重组酶的能力比具有蛋白酶A活性的重组酵母(X33-hTopoI和KMhTopoI)更高。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使用BMMY(pH 7.25),于20℃,每隔24h补加0.5% (V/V)的甲醇和3% (V/V)的营养液,SMD-hTopo Ⅰ诱导72h后可表达最高的酶活力(43000u/mL),发酵上清中hTopo Ⅰ可达11 mg/L,约占总蛋白的10%。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表达的hTopo Ⅰ为91kD蛋白,无糖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以期获得蚯蚓纤溶酶F-Ⅰ-0组分的基因。根据从粉正蚓(Lumbricus rubellus)中分离的FⅠ0组分的N端氨基酸序列VVGGSDTTIGQYPHQL,利用DNAMAN软件通过电子克隆方法,从Lumbricidae 的dbEST中获得该组分的核酸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 经过RT-PCR,成功地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中克隆到一条蚯蚓纤溶酶新基因,命名为EfP-0。EfP-0基因全长678bp, 编码225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属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家族,与F-Ⅰ-0组分的氨基酸组成非常接近。BLAST证明,EfP-0与已报道的蚯蚓纤溶酶基因之间的相似性均低于40%,因此为蚯蚓纤溶酶中的一个新基因,GenBank 登录号为DQ836917。构建的pMAL-c2x-EfP-0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TB1中获得融合蛋白MBP-EfP-0的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有酪蛋白平板溶解活性。  相似文献   
15.
麦长管蚜对E-β-法尼烯的嗅觉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对E-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矿物油溶液反应的最低阈值浓度,为EβF的田间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麦长管蚜3龄若蚜对不同浓度EβF的逃逸行为和"Y"型管嗅觉行为反应。每天定时分5次(9:00,11:30,14:00,16:30和19:00)滴加10μL EβF于滤纸上,滤纸用牙签固定于麦苗盆中心,持续处理5 d。每盆麦苗处理前接1龄若蚜15头。记录成蚜翅型及2周后蚜虫总数量。【结果】随着EβF浓度升高,麦长管蚜3龄若蚜3 min内逃离数显著增加,有翅蚜比例显著增加,种群个体数量显著下降,驱避效果明显增强。EβF浓度为200 ng/μL和≥600 ng/μL使蚜虫逃离数显著增加(P0.05)。"Y"型管选择行为测试结果表明,EβF≥600 ng/μL对3龄若蚜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EβF≥600 ng/μL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有翅蚜比例(P0.01);EβF≥400 ng/μL极显著抑制蚜虫种群个体数量增长(P0.01),但与600 ng/μL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600 ng/μL EβF矿物油溶液为麦长管蚜驱避剂的最低阈值浓度。  相似文献   
16.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61-66
实验测定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inus thunbergii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自然侵染状态下针叶内还原糖及矿质营养元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种松树随病程发展针叶内还原糖及N元素含量均逐渐降低;其余矿质元素含量变化不一。表明由于松材线虫的侵入,破坏了植物的组织结构,影响了寄主的新陈代谢和物质循环,继而影响到对各种元素的吸收、转移及利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Clontech链转换建库试剂盒,建立了中国长白山乌苏里蝮蛇毒腺cDNA文库,从中克隆了金属蛋白酶/解整合蛋白Ussurin,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Ussurin开框读码序列由1434bp组成,编码478个氨基酸。由核苷酸顺序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可以看出,Ussurin最初的翻译产物是酶原前体;依次含有18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171氨基酸组成的酶原区和由289氨基酸组成的Ussurin(200氨基酸组成的金属蛋白酶结构域、16氨基酸组成的间隔区和73氨基酸组成的解整合蛋白结构域)。Ussurin的金属蛋白酶结构域含有3对二硫键;解整合蛋白结构域含有6对二硫键和特征性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结构。其基因序列和结构域组成与GenBank中蛇毒金属蛋白酶/解整合蛋白呈现高度同源性属于P-Ⅱ。氨基酸序列blast比对发现,酶原区和解整链蛋白结构域呈现极高的同源性,而金属蛋白酶结构域却出现了极高的变异,推测这些变异结构区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底物、不同受体或同一受体的不同结构域。  相似文献   
18.
寄生蜂对稻飞虱控害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25-1032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近年来在亚洲地区连续大爆发,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到世界粮食生产安全,寄生蜂作为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对其发生起着有效的自然控制作用。本文归纳整理了稻飞虱主要的寄生蜂种类及其优势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重点总结了寄生蜂优势种群的寄生选择、种群消长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保护利用等,并对寄生蜂研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稻飞虱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TAC)是具有克隆和转移大片段基因能力的新型载体,是植物基因克隆和转化的有效工具。为了克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和其它基因,本研究用TAC载体pYLTAC17构建了带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的基因组DNA文库。该文库包含210万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35kb,库容相当于普通小麦基因组的49倍。本文库以约1000个克隆组成1个混合池的方式保存在22块96孔平板,可用PCR方法进行文库的筛选。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昆虫学报》2014,(1):102-107
室内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不同施用方式对侵染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影响,以及田间喷施球孢白僵菌防治桔小实蝇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诱集感染方式桔小实蝇成虫存活率分别为40%、41.7%,差异不显著;添加性引诱剂在白僵菌侵染桔小实蝇的过程中没有起到明显地促进感病的作用,只是缩短了病程,IIPC为0.41-0.44,说明两种诱集感染方式对桔实蝇成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三种施菌方式的桔小实蝇羽化率、成虫死亡率与对照差异均显著;以IIPC为评价指标,施菌方式对桔小实蝇各因子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成虫存活率 >羽化率>化蛹率,其中以对成虫存活率的影响最大。应用化学防治和球孢白僵菌田间防治桔小实蝇的效果表明,施用2500倍40%毒死蜱效果最好,控制作用达到71.9%,其次是喷施2.0×108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防效达46.9%,施用25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效果达最差, 防效仅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