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5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64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美茹  刘鸿先  王以柔   《广西植物》1997,(4):375-378
本试验以水稻幼苗为材料,研究冷胁迫和钙浸种、低温锻炼、低温锻炼结合钙浸种预处理分别对幼苗根质膜Fe(CN)3-6还原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胁迫降低了质膜Fe(CN)3-6还原活性;钙浸种、低温锻炼、低温锻炼结合钙浸种预处理均提高了质膜Fe(CN)3-6还源活性,尤其是削减了冷胁迫降低质膜Fe(CN)3-6还原活性的作用。根质膜Fe(CN)3-6还原活性与水稻幼苗抗冷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破坏,导致到达地球表面太阳的UV-B辐射增强,对植物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其中包括对DNA、抗氧化酶系统、光系统Ⅱ(PSⅡ)的作用以及植物体内类黄酮等保护物质的生物合成等。UV-B辐射也是环境中重要的非生物因子,植物在长期的进化演替过程中,形成了对它的适应机制,可能被作为一种环境信号调节植物体内一系列的基因表达过程。本文论述了近些年来在分子水平上UV-B辐射对植物DNA损伤的修复、抗氧化酶和光系统Ⅱ的基因表达影响,以及有关UV-B信号传导,并对UV-B辐射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取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的烟草8611、K326、NC89花蕾,经4℃预处理48小时后用不同剂量的 ̄(60)COγ射线辐射,将花药接种于H培养基中诱导出单倍体植株,并经壮苗培养,移栽成活后,在幼苗新叶上摩擦接种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汁液,经过92天的选择、淘汰,分别在NC89、8611植株群体中筛选得到了各2株、1株抗CMV的突变体植株。  相似文献   
994.
以分泌小鼠抗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双聚体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mRNA为模板,用小鼠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基因的通用引物,通过RT-PCR扩增基因,与载体重组后,经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克隆含抗D-双聚体单抗的轻链可变区基因,长度为330 bp.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金池  李海东  林杰  李奕建  姜 姜  陶宝先  张东海 《生态学报》2008,28(5):2199-2199~2206
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邓下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EPIC模型中土壤可蚀性K值算法,研究了小流域尺度下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特征及不同植被类型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K值的变化范围为0.1498 ~0.4981,均值为0.3316,变异系数为22.11%,小流域土壤可蚀性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2) 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总体分布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增大,条带状分布明显,K值较高处以"岛状"嵌于小流域中南部.北部森林覆盖区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强,中南部耕作种植及居住生活区土壤抵抗侵蚀能力较弱.(3)研究区8种不同植被类型除旱耕地外,K值垂直变异特征均是K0~20cm<K20~40cm<K40~60cm,土壤可蚀性随土壤垂直剖面深度增大而增大,土壤表层(0~20cm)抗侵蚀性能力最强.8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表层K值(K0~20cm)的大小顺序为:休闲地 >茶园 >旱耕地 >草地 >阔叶林 >灌木林 >针叶林 >毛竹林.  相似文献   
996.
李婷  阮定国  徐晓阳 《生理学报》2021,73(2):263-274
为了考察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高脂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骨骼肌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本研究采用高脂膳食喂养10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进行IR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IR对照组(IR)、有氧运动组(AE)和抗阻运动组(RE),另外增加普通膳食安静对...  相似文献   
997.
土壤盐碱化愈演愈烈,已成为限制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盐生植物对于改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盐碱土地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盐生植物的种类及其抗盐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推进盐土农业可持续发展及运用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土等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背景】微生物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经常面临多重胁迫,包括干旱、高温、UV辐射,这些环境胁迫使得荒漠土壤微生物极易在体内外积累大量的超氧离子或过氧化物,抑制其生长或者直接造成死亡。【目的】荒漠土壤细菌为适应荒漠环境表现出抗氧化特性,作为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抗氧化特性的研究为荒漠地区抗氧化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基础,也对荒漠微生物抗氧化机制的挖掘奠定了基础。【方法】利用过氧化氢氧化筛选出两株具有强抗氧化性的荒漠土壤细菌:海床动性微菌AX6(PlanomicrobiumokeanokoitesAX6)和海洋考克氏菌KD4(Kocuriamarina KD4),通过测定其在过氧化氢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细胞受损程度、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自由基清除能力,探究荒漠土壤微生物的抗氧化生理生化特征。【结果】两株细菌在低浓度过氧化氢中细胞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阴性对照大肠杆菌,在1.5mmol/L过氧化氢中菌株AX6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可达108.33 U/mL,同时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升高;此外,在3 mmol/L过氧化氢中菌株KD4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至1.16 U/mL,显...  相似文献   
999.
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疫苗和抗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疫苗和抗体技术。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具有安全性高、均衡免疫性好、研发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优势,mRNA抗体比其他形式递送的抗体在体内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时间更早也更持久。随着mRNA修饰与递送技术的快速发展,mRNA技术迅速走向成熟,在肿瘤治疗、病毒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完成研发并成功应用,为未来mRNA技术的推广铺平了道路。本文综述了mRNA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重点关注mRNA疫苗和抗体在应对病毒传染病中的重大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该技术在抗病毒感染领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陈学梅  魏云林  季秀玲 《遗传》2021,(3):240-248
噬菌体是地球上最多的生物实体,一直被认为是细菌的天敌。然而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噬菌体与宿主之间存在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前噬菌体是指溶原性细菌内存在的整套噬菌体DNA基因组,广泛分布在细菌基因组中,对调节细菌宿主生理具有重要作用,如参与调节宿主的毒力、影响生物膜形成、赋予宿主免疫力等。有趣的是,前噬菌体可以通过"监听"细菌的群体感应来调节自身的溶原–裂解状态。近年来,一些细菌中由前噬菌体编码的抗CRISPR蛋白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前噬菌体研究的关注。因此,对前噬菌体的研究可以为改造宿主和前噬菌体提供基础理论参考。本文对前噬菌体的预测、分布、分类及功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噬菌体与宿主间的关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