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91.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于南美洲,属于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一百多年来,该物种通过压舱水或军马饲料被传播到北美洲、大洋洲、欧洲,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等地,成为暖温带-热带湿润气候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外来入侵种。本文结合对喜旱莲子草在原产地的分布状况的考察、原产地和入侵地喜旱莲子草的比较研究,以及入侵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该物种在原产地的地理分布和种内变异、生活史特征、入侵机制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评述,以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对这一外来入侵种的认识,为科学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互花米草在红树林湿地中扩散对生境与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生物入侵问题研究的焦点之一。然而目前关于互花米草扩散动态及其驱动力的研究成果仍为鲜见。论文以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2009、2013、2019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互译、野外勘查结合的方法识别互花米草布局,利用土地类型转移矩阵、质心的变化、景观指数以及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互花米草扩散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9-2019年间,互花米草面积、斑块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面积增幅下降,2009-2013年间年均增长率为7.60%,2013-2019年间年均增长率则为1.99%;互花米草面积年均增长率大于红树林,光滩转化为互花米草的面积是其转化为红树林面积的1.507倍;互花米草、红树林均有破碎化趋势;(2)2009-2019年间,互花米草的质心坐标都位于丹兜海潮滩,2009-2013年互花米草斑块质心向西北方向偏移,2013-2019年向东南方向偏移;(3)2009-2019年间,互花米草动态变化受到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赶海人口比例与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密度、斑块数相关性最大;年均最高温与互花米草分维数、破碎化指数、面积相关性最大。(4)影响互花米草面积变化的因素依次为: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赶海人口比例、地区生产总值;互花米草面积与年均最高、年均低温均呈正相关,与赶海人口比例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互花米草监控提供科学借鉴,为红树林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200多个国家蔓延,对世界公共卫生环境、民众生命健康安全与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为了解病毒传播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子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防控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20年1月21日~2020年3月10日浙江省各县、市(区)的COVID-19疫情数据,按照病例数的变化情况将疫情时期分为迅速增长期、高位回落期、控制减少期和稳定期,发现省外输入病例主要确诊于迅速增长期和高位回落期,省内扩散病例主要确诊于控制减少期和稳定期。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总结了两种病例类型在浙江省各县、市(区)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在温州最为严重,其次是杭州、宁波和台州;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了各因子的作用,发现社会经济因子和城市建设因子影响较大,自然环境因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4.
Cannibalism in the pea aphid,Acyrthosiphon pis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evious observations of cannibalism have been made in the aphid Acyrthosiphon pisum (L.): this article seeks to quantif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uch be- haviors. We observed and quantified the responses of a number of clones and life stages to varying levels of starvation, in the form of increasingly desiccated Vicafaba L. plants (receiving 50, 25, or 10 mL every second day) or a complete absence of host plant. We found that, while the longest incidences of cannibalism are carried out by juveniles (F = 3.45, P = 0.019, df = 3) and targeted at adults, the starvation treatments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evalence of cannibalism in mature A. pisum (F ---- 2.24, P = 0.025, df = 9). Furthermor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valence or dura- tion of cannibalistic activities within and between different clones (P 〉 0.05 in all cases), though juveniles were more likely to target unrelated aphids (V = 6 112, P = 0.011), and spent more time feeding on aphids from the same culture (V = 6 062, P = 0.018).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探讨"知信行"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管理组患者采用"知信行"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模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评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Piper疲劳量表(PFS)评估患者的疲劳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与疲劳程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与疲劳程度评分均降低,且管理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疲劳程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MR平扫、MRCP、DWI序列及MR动态增强扫描等不同MR检查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肝门部胆管癌在上述不同MRI检查方法中所显示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认识。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在MRI平扫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等、稍长T1信号稍高T2混杂信号团块,MRCP可明确显示肝门区肝管狭窄、截断征象,远侧肝管的显著扩张,DWI序列病灶表现为扩散受限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表现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程度不一的延迟强化较具特征性,同时增强MR对胆管壁和邻近肝实质的侵犯、血管侵犯以及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合理选择上述多种MRI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胆管癌相关抗原、CA19-9检测能对大多数肝门部胆管癌做出正确诊断,对疾病的诊断、分型、临床治疗路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物种多度–分布关系是生物多样性科学的关键问题之一,但目前对其解释尚未有统一的观点,生态幅假说和集合种群动态理论是其中两个有代表性的假说。作者以松嫩平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的代表性群落羊草–杂类草群落斑块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调查了其植物生长型组成和斑块距离,来检验上述两个假说对物种多度–分布关系的解释能力。作者提出以生长型适应指数(growth-form adaption index,GAI)作为生态幅的衡量指标,以最小斑块距离来反映植物的扩散和定居过程。结果表明:在生境尺度上,物种的多度和分布成显著正相关,且多度–分布关系在年际间相对稳定。物种的多度和分布均与植物生长型密切相关,分布广、多度高的物种以根茎型、直立型或分枝型为主,分布窄、多度低的物种以莲座型或刷状根型为主。GAI与物种的多度和分布均成显著线性正相关,少数物种的分布广,多数物种的分布窄,直接支持了生态幅假说。最近斑块距离与物种的多度和分布均成显著幂函数负相关,而群落相似性与斑块距离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本结果并未直接支持集合种群动态理论,但扩散过程可能是影响羊草草甸植物群落种多度–分布关系的重要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8.
张博  石子俊  陈晓宁  廉振民  常罡 《生态学报》2014,34(14):3937-3943
森林鼠类的种子贮藏行为对植物的扩散和自然更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鼠类是否具有鉴别虫蛀种子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此外,鼠类的鉴别能力是否受到食物丰富度变化的影响也未见相关报道。采用标签标记法,2011年秋季(9—11月,食物丰富季节)和2012年春季(4—6月,食物匮乏季节)分别在秦岭南坡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调查了森林鼠类对完好和虫蛀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种子的选择差异。结果显示:1)在秋季,尽管2种类型种子的存留动态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后期虫蛀种子的存留时间相对更长;而在春季2种类型种子的存留动态则极为显著,几乎所有的完好种子(99%)在释放后的第3天就被鼠类全部扩散,虫蛀种子的存留时间则相对较长。2)在秋季,鼠类更喜好扩散后取食完好种子;而在春季,鼠类则喜好在原地取食绝大部分的种子,并且优先取食完好种子。3)在秋季,鼠类贮藏了更多的完好种子;而在春季,尽管完好种子在释放后第1天便达到贮藏高峰,然而由于后期的大量被捕食,2种类型种子在贮藏动态上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地区森林鼠类可以准确区分完好与虫蛀种子,但是食物丰富度会影响鼠类对种子的选择策略。在食物丰富的秋季,鼠类更多地选择贮藏完好种子;而在食物相对匮乏的春季,鼠类更倾向于同时取食2种类型种子。森林鼠类通过对2种类型种子的鉴别和选择,影响不同种子的命运,从而可能对种子的扩散和自然更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地下啮齿动物由于其独特的栖息环境,在农田、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地下啮齿动物繁殖、选择栖息地以及危害环境与其扩散密切相关。扩散是动物扩大分布区域,进行基因交流和促进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研究地下啮齿动物扩散对控制危害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地下啮齿动物栖息于地下,对研究扩散增加了难度。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已有的部分地下啮齿动物扩散研究,评述了发生扩散的原因,扩散的群体,扩散的时间以及扩散的方式等内容,并展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研究地下啮齿动物扩散的可能性,以期为研究高原鼢鼠扩散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景观破碎化对植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景观破碎化是目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由于人为因素或其它非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破碎分离并由简单趋向复杂的过程。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景观破碎化的成因和不同研究角度与水平上景观破碎化影响的表现;然后着重分析景观破碎化对植物种群的大小和灭绝速率、扩散和迁入、遗传和变异以及存活力等的影响;同时归纳现阶段研究景观破碎化对植物种群影响的主要方法和模型;最后提出目前景观破碎化对植物种群影响研究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缺乏原始的资料、成熟的模型和破碎化与其他因素,如污染、气候变化等,交互作用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