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广西杜鹃花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沛祥   《广西植物》1983,(3):177-187
<正> 1.广西杜鹃 新种 图1 (映山红亚属,映山红组) 灌木,高2米;小枝纤细,被平贴铁锈色糙伏毛,后浙无毛。与紫花杜鹃 Rh.mar iae Hance有近缘,但叶薄革质,侧脉在背面部份隐晦,花冠无斑点,裂片长圆形,有凸尖,雄蕊常4枚,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12.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经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与腹股沟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液质量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1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腹股沟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观察组给予经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比其精液质量、性激素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半年,两组患者精子密度等相关指标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浓度水平比较,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血清T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腹股沟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经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更有利于患者精子质量的提高,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3.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198例乳腺癌患者,搜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其PICC置管感染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价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98例患者中有17例发生PICC置管感染,感染率为8.59%。根据感染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n=17)和未感染组(n=1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置管感染与年龄、穿刺次数、穿刺部位无关(P>0.05),而与合并基础疾病、乳腺癌分期、留置季节、置管时间、化疗次数、换药天数、白细胞计数有关(P<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4×109/L、置管时间>10个月、留置季节为夏季、化疗次数≥4次、合并基础疾病、换药天数>7 d是影响 PICC 置管局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未感染组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总分高于感染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具有一定的PICC置管感染率,且感染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引起感染的因素较多,与化疗次数、置管时间、白细胞计数、合并基础疾病、换药天数、留置季节有关,临床上需予以充分重视,以尽可能减少 PICC 局部感染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4.
浅部真菌感染是致病真菌侵犯皮肤的角质层、毛发和甲板所导致的感染,困扰着世界约25%的人口,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3]。浅部真菌感染可由皮肤癣菌、念珠菌属、马拉色菌属等引起,而尤以皮肤癣菌最为常见。临床上以足癣最为常见,其次为体癣、股癣以及甲真菌病[4]。除此之外,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也是常见的由念珠菌属引起的真菌感染,约75%的女性在其育龄期至少经历过一次VVC[5]。  相似文献   
115.
特比萘芬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丙烯胺类药物,具有杀菌力强、副作用小的特点。我们应用口服特比萘芬加外用药的方法治疗4例浅部真菌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例1患者男,38岁,出租车司机。患者右足趾间反复瘙痒、水疱、脱屑3a,夏季明显,曾自行外用达克宁、肤得安等药膏治疗,症状时轻时重,1周前瘙痒加重伴渗出来本院就诊。皮肤科检查:右足趾间尤4、5趾间浸渍、糜烂、脱屑(见图1)。真菌镜检查见菌丝。诊断:足癣。治疗:口服特比萘芬(商品名兰美抒)250mg,1次/d×14d;同时外用环吡酮胺软膏(商品名环利软膏),1次/d×14d。停药后真菌…  相似文献   
116.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10万U 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ml。结果:治疗组引流量增多,治疗组胸膜粘连消失15例,对照组2例(P<0.01)。2月后B超检查,治疗组胸膜厚度(2.5±0.8)mm,对照组(9.8±1.6)mm(P<0.01),治疗组胸廓塌陷程度5.3±1.6%,对照组11.1±2.7%。尿激酶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Pao2(83±4.5),治疗后Pao2(95±6.40),(P<0.01)治疗前TLC% (78.5±2.2)%,治疗后(87.6±1.5)%,,(P<0.01);治疗前VC%(73.2±4.8),治疗后VC%(84.1±5.6),(P<0.01);治疗前FVC% 78.1±2.7,治疗后FVC%(86.5±3.5)%,(P<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治疗包裹积液,改善胸膜粘连、肥厚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观察持续缓慢输注三氧化二砷(As_2O_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人的临床护理效应。方法:对19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PL)给予持续缓慢静脉输注As_2O_3治疗,每例患者As_2O_3日治疗总量按0.16mg/kg计算,As_2O_3注射液10毫克(10 mg/支),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或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8-10滴/分钟,每次滴注约18-21小时,连续用药28-50天,至完全缓解(CR)。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加强输液管理,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对不良反应的及时对症护理等措施。结果:177例病人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率达90.3%。结论:应用持续缓慢静脉输注As_2O_3治疗APL,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取得显著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2例有恶性肿瘤病史需行PICC置管、浅静脉直视下不明显或触摸不到、不适合盲穿患者42例进行超声引导下改良的PICC术。改良方法包括穿刺支架超声引导以及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替代Seldinger包内的穿刺针进行,并与23例标准PICC法对比分析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其中改良PICC患者41例穿刺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7.6%;标准PICC患者21例穿刺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1.3%。两种方法一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改良患者中发生2例并发症,包括局部水肿1例及导管异位1例;23例标准PICC患者中发生6例并发症,包括局部水肿2例,导管异位1例,静脉炎1例及局部感染2例。两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的PICC术一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9.
<正>卢立康唑是新近研发的强效抗真菌药物,具有皮肤贮留性好、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复发率低等优点,2005年在国外上市后,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浅部真菌病。该药自2013年在国内上市销售以来,获得了全国各地临床医师的认可。为与广大临床医生携手促进我国医学真菌学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积累更多的卢立康唑的临床资料,使更多患者受益。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组织设立的"卢立康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穿静脉功能不全情况,探讨超声定位下肢穿静脉结扎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腔内微波射频闭合术及超声定位穿静脉结扎治疗,B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静脉腔内微波射频闭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性溃疡的愈合时间、复发率及瓣膜功能不全穿静脉数量部位,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评分。结果:术前两组瓣膜功能不全穿静脉数量分别是47条和44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0)。术后两组愈合时间分别是(7.5±4.389)周和(11.6±6.489)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两组临床预后评分分别为(2.3±0.6)分和(1.1±1.5)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多普勒超声可有效检测定位瓣膜功能不全的下肢穿静脉,在超声定位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腔内微波射频闭合术联合穿静脉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优于穿静脉不结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