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9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26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不同术前皮肤准备方案与手术切口感染(SSI)的关系,为降低临床SSI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1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析因设计表,将因素A:是否剃毛(1不剃毛;2剃毛),B:清洁方式(1清水清洁;2肥皂水清洁),C:术前备皮时间(1术前1 d;2术前2 h)配对分为8个组:A1B1C1组226例,A1B2C1组229例,A1B1C2组216例,A1B2C2组232例,A2B1C1组221例,A2B2C1组241例,A2B1C2组221例,A2B2C2组224例,比较各组手术部位及切口类型分布、术后SSI发生率,并采用析因分析法分析术前皮肤准备后各组菌落计数的相关性及交互作用。结果:各组患者的手术部位及切口类型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1B1C1组及A2B1C1组的SSI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2.83%和14.48%。A1水平的SSI发生率是8.75%,与A2水平的8.27%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1、C1水平的SSI发生率分别是11.31%、10.03%,明显高于B2、C2水平的5.83%、6.94%,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皮肤准备后的菌落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B、C单因素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A与C,B与C间具有交互作用,而A、B、C间具有二级交互作用(P0.05)。结论:术前皮肤准备对降低SSI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实际操作时,建议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肥皂水或其他消毒水进行皮肤清洗并完成备皮。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总结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点,以期提高对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通过PubMe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19年12月报道的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文献,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子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资料,对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女,64岁,发现盆腔肿物半月伴有绝经后阴道流血,盆腔CT提示:宫体与宫颈局部巨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宫底及宫体上段可见内膜。宫腔镜下组织活检病理:(宫内物)符合低分化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诊断原发性子宫大B细胞淋巴瘤。行开腹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大网膜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接受CHOP方案化疗六程,现治疗后随访17月,未发现复发。结论: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极少见,组织学上以大B 细胞淋巴瘤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最终需要结合免疫组化确诊。该疾病恶性程度高,治疗上以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为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3.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6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本院)骨科诊治单侧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注射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记录与调查两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七氟烷组的术后苏醒时间(7.10±0.22)min、拔管时间(8.65±0.46)min等都显著短于对照组(14.09±1.09)min、(18.76±1.44)min,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T1、T2、T3与T4时间点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表现正常,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术后1 d、术后14 d的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IL-6与TNF-α值均显著低于术后1 d (P<0.05)。术后1个月七氟烷组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8 %(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 %(7/56),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4.846,P=0.028)。结论:七氟烷复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比较好,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考察了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观察组,n=68)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n=68)在我院136例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应用警觉/镇静观察评分(OAA/S)评价患者用药前(T0)、用药10 min后(T1)、用药20 min后(T2)、用药30 min后(T3)和清醒后(T4)的镇静效果,并比较了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T0、T1和T4时间点的OA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T2和T3时间点的OA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T0、T1和T4时间点的RR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T2和T3时间点时的RR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T2时间点时的SpO2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pO2在其他时间段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HR和MAP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6%(p=0.049)。本研究结论初步表明,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相比,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术中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可有效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大鼠麻醉手术后对海马?琢-突触核蛋白表达和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4只20-24个月龄SD大鼠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n=8),麻醉手术组(在异氟烷麻醉下进行剖腹手术,n=8),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前30分钟,腹膜内注射25μg/ kg右美托咪定,在异氟烷麻醉下进行剖腹手术,n=8)。通过Y迷宫和爬杆测试分别评估干预措施对认知功能和运动行为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干预措施对α-突触核蛋白,S100β蛋白,caspase 3,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通过RT-qPCR检测干预措施对TNF-α和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干预措施对ROS,MDA和ATP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干预措施对NDUFV2,MT-ND1,SDHA和SDHC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醉手术组试验次数和爬杆时间、α-突触核蛋白、S100β、caspase 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ROS和MDA水平均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ATP水平以及NDUFV2、MT-ND1、SDHA和SDH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麻醉手术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试验次数和爬杆时间、-突触核蛋白、S100β、caspase 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ROS和MDA水平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ATP水平以及NDUFV2、MT-ND1、SDHA和SDH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降低海马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以及增加α-突触核蛋白和S100β的水平,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保护老年大鼠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39例患者进行开放手术:腰椎后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给予研究组38例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腰部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白介素-1β(Inter leukin-1β,IL-1β)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腰部功能恢复总优良率92.11%(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腰部功能恢复总优良率66.67%(26/39)(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显著少(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IL-1β、CRP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的IL-1β、CRP水平均比术前显著升高,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且损伤较小,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7.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炎性反应、心室重塑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行PCI治疗的68例老年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予以观察组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以及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两组血浆hs-CRP、TNF-α、IL-8和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和LVM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hs-CRP、TNF-α、IL-8和NT-proBNP水平以及LVEDD和LVM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0 minTIMI血流分级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术后20 min时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明显降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抑制心室重塑,改善心肌灌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分析腔镜下腺体切除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NF-α、IL-10水平的影响,从而对其优势评估。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实施乳腺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其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A组(腔镜下腺体切除术,59例)和B组(开放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41例),分别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gM和IgG含量、采用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含量、统计术后两组患者出现术野皮下出血、皮下积液、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的例数;术后一年,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等现象的例数。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而其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 %)显著高于B组(25.71%)(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和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术后1 m,A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以及抗炎因子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促炎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年内乳腺癌复发率(3.3%)与B组(10.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腺体切除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其原因可能与该手术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及炎症因子TNF-α、IL-10水平影响程度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有关。  相似文献   
59.
利用固体淀粉筛选培养基,从安阳市郊区面粉厂附近的土壤里分离筛选出1株产淀粉酶的菌株,编号为MF-3-2.经过菌株形态、革兰氏染色、16S rDNA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摇瓶培养后对其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菌株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值为6.0,在pH值4.8~6.0范围内仍能残余70%以上的酶活力.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0℃,最适生长pH值为6.5.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马铃薯淀粉,最适氮源为豆粕粉,最适碳氮比为1∶15,发酵温度30℃,发酵pH值6.0,装液量10%,种龄10h,接种量5%,转速200 r/min,48 h达到产酶高峰.通过发酵产酶条件优化,其淀粉酶活性达到86.8 U/mL,是优化前的35倍.另外,在酸性条件下还具有较好的活性.因此,该菌株的淀粉酶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阴道分泌物中乳杆菌的定植密度与宫颈癌患者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后复发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初诊时均经宫颈活检或阴道镜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治疗后随访3年,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对照组(n=65)和复发组(n=15),检测两组患者阴道黏膜分泌物中真菌、乳杆菌、细菌性阴道病(BV)相关菌、滴虫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对复发组患者阴道分泌物中乳杆菌定植密度与患者复发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复发组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滴虫、BV相关菌、真菌和HPV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乳杆菌阳性率和乳杆菌定植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宫颈癌患者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后复发与阴道分泌物中乳杆菌定植密度呈负相关(r=-0.785,P<0.001)。结论宫颈癌患者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后的复发可能与阴道菌群失调及乳杆菌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