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秦岭雄性羚牛的发情行为与其社会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31日至8月31日在陕西省佛坪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羚牛秦岭亚种(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繁殖行为及雄牛的社会状态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每天在比较容易见到羚牛的区域内沿固定路线寻找羚牛,在不惊扰羚牛正常活动的情况下,记录牛群大小、群内个体的性别、年龄、雄性的社会状态,即是单独活动还是在繁殖群中;社会状态的变动,即每只是进入还是离开繁殖群;羚牛群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入群的独牛与群内其它雄牛之间的行为、与群内雌牛之间的行为。同时用摄像机辅助记录羚牛在群内的行为,并根据图像资料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校正。研究期间累计对277 头次雄性羚牛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到241次繁殖行为。虽然6月初至8月下旬都可以见到羚牛的繁殖活动,但80% 以上的繁殖行为发生在6月20日至7月10日期间,其中以6月21 ~ 30日间的繁殖活动最多(105 次)。繁殖季节中雄性羚牛有两种社会状态,即在繁殖群中和单独活动(即独牛)。研究期间累计的独牛比例占成年雄性的30. 32%,其中72. 62%的独牛出现在6月10 日至7 月10 日。6 月21 ~ 30 日间独牛比例最高,占成年雄性个体的50. 67%。雄牛进出繁殖群的现象比较常见,独牛的比例与繁殖行为正相关。繁殖高峰期后,单独活动的雄牛数量迅速减少。雄牛的社会状态会随着繁殖期的不同阶段发生改变,独牛在不同繁殖群之间移动寻求更多的交配机会。我们的研究结果不支持以往认为独牛是繁殖争斗失败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2.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处于此状态的细菌不但丧失了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能力,而且具有与原菌相似的致病性,成为可以逃避检测的"隐性"传染源,对周围的环境及人类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作为公认的未可培养微生物,它一直是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公共卫生检验检疫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为开发环境中的未可培养微生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机遇.其中遗传指纹图谱技术、宏基因组技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同时,随着各种细菌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实验室模型已日臻成熟,这为开发和利用未可培养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3.
二硫苏糖醇处理导致大豆叶片两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失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二硫苏糖醇(1,4-dithiothreitol, DTT)对大豆叶片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Ⅱ(PSⅡ)间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DTT处理没有影响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但光下叶绿素荧光降低比率(Rfd)下降;强光下,DTT处理叶片PSⅡ开放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比对照高30%~40%;分配给PSⅠ的激发能比对照叶片低约30%,分配给PSⅡ的激发能比对照叶片高20%左右,激发能分配严重偏离平衡状态;DTT处理叶片PSⅡ的激发能压力(1-qP)较对照高,但非光化学猝灭(qN)明显比对照低;进一步的实验揭示DTT的引入抑制了玉米黄质(Z)的生成和状态转换(qT).据此,推测DTT可能通过抑制天线色素的调节能力导致两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失衡.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致痫组(SE组)、姜黄素[60mg/(kg·d)]干预组(curcumin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并检测脑片水平的长时程增强(LTP)变化,处死大鼠后取脑组织并匀浆,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SE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SE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SE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治疗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SE组显著延长(P〈0.05)。(2)给予HFS刺激后各组兴奋性突出后电位(fEPSP)斜率较前明显增加,均可持续1h以上,与对照组比较SE组HFS刺激后fEPSP斜率明显减小(P〈0.05),姜黄素可减轻SE所致的fEPSP斜率减小(P〈0.05)。(3)SE组SOD、GSH—PX、GSH显著下降,MDA明显增高,姜黄素可逆转上述现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显著减轻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减轻海马区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海马海马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5.
对安徽省天堂寨自然保护区独花兰野生种群的花果期节律和营养体状态研究表明,开花植株占观察样本的375%,个体是否开花与假鳞茎数目、地下茎总体积和叶面积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绝大多数开花个体具有3个假鳞茎且其总体积通常达8cm3,叶面积达33 cm2。个体较大的植株开花持续期较长。花葶在花果期具有不同的生长时相:开花期中止生长,幼果期呈逻辑斯谛型生长。面对日益增长的人类采掘风险,独花兰开花与大型植株的关联可能是其生活史中影响种群生存的脆弱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类型分布情况,分析生殖道感染对女性血清炎症因子、性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生殖道感染女性患者60例(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60例(对照组)。统计研究组患者生殖道感染的感染类型,并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性功能和心理状态情况。结果:60例生殖道感染患者感染类型以宫颈炎(33.33%)、非特异性阴道炎(26.67%)居多。研究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别为(144.38±31.85)ng/mL、(73.85±15.73)ng/mL、(218.64±43.28)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99.01±22.25)ng/mL、(40.27±10.52)ng/mL、(113.82±26.0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性欲、高潮频数、性满意度、性焦虑、配偶高潮频数、配偶性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08±0.92)分、(4.38±1.01)分、(2.71±1.07)分、(3.66±1.30)分、(2.68±1.01)分、(2.95±1.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4±0.51)分、(4.92±0.32)分、(3.87±0.47)分、(4.18±0.54)分、(3.82±0.38)分、(3.97±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与广泛性焦虑评定量表(GAD-7)评分分别为(16.35±5.88)分、(13.87±3.7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5±1.76)分、(5.89±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以宫颈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为主,生殖道感染会导致女性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性功能降低,同时对患者心理状态也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改善患者性功能以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7.
王献溥   《广西植物》1985,(4):409-412
<正> 1984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物种保护委员会常委会根据许多生物学家的建议,决定评选世界范围内遭受最严重威胁的濒危动、植物各10种,以便引起世界公众了解当前物种处境的危险,注意采取有力保护措施,解除其濒临灭绝的状态。 评选的程序首先是确定评选标准,专家们根据这些标准详细分析研究了设于英国剑桥的物种保护监测中心和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出版的红皮书、有关研究报告以及物种保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护胃黏膜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留置鼻饲管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水化后鼻饲管注入,1.5 g/次,3次/d,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营养状态指标[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血清TP、TF水平和MAM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P、TF水平和MAMC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不仅可显著减缓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恶化;而且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青少年治疗过程心理干预对患儿语言能力恢复和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共收治的80例7~18岁听力障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所有患儿应用人工耳蜗植入术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言语训练以及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全治疗过程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语言能力恢复,心境状态,ABC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的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通过治疗与干预之后,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明显提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的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通过治疗与干预之后,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兴奋、易激怒、刻板行为以及不恰当语言等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各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听力障碍青少年在常规治疗与干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能够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提升语言能力恢复情况,减少负面情绪,提升患儿的心境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0.
程天亮  王新平  马雄忠  潘颜霞 《生态学报》2022,42(16):6778-6789
干旱区灌丛植被空间格局受多种物理和生态过程影响,能够指示生态系统的状态。研究通过量化灌丛斑块大小的空间分布来评估阿拉善高原东南部覆沙荒漠植被生态系统的状态,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分析灌木种群的相互关系,以阐明不同灌木种在斑块格局形成中的作用,并结合土壤条件及下垫面粗糙度等指标验证评估的准确性,探讨灌丛空间格局差异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样方2灌丛斑块大小符合截尾幂律分布,其他样方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前者的空间结构及生境条件均优于后者,说明植被空间格局可以准确表征生态系统状态。在局地尺度上灌木种内和种间呈现不同的相互关系,以竞争关系为主导是导致斑块破碎化的主要驱动机制。小灌木(如猫头刺)的种内互利关系有利于促进多样化斑块形态的形成,而大灌木(如沙冬青和蒙古扁桃)种间的互利作用则有利于形成异质性更强的复杂空间格局。基于灌丛斑块的空间格局评估生态系统状态,可为保护和恢复生态脆弱区受损植被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