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樟芝菌粉中的总三萜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层色谱(TLC)-分光光度法测定樟芝菌粉中的总三萜含量.结果表明,适宜的展开剂组成为氯仿:甲醇=9:1.该方法排除了樟芝菌粉中含有的脂肪等物质对测定总三萜含量的干扰,其准确度明显高于直接分光光度法和重量法,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2.
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叶精油及其主成分芳樟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 Fujita.)叶精油及其主成分芳樟醇含量的影响,运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检测了不同N、P和K施肥条件下芳樟1年生扦插苗叶精油的含量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拟合的回归方程进行最优求解,确定最优施肥配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叶精油及芳樟醇相对含量的影响极显著,精油质量分数为1.53% ~ 2.30%、芳樟醇相对含量为88.36% ~ 94.87%.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N和K施用量对精油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影响,N施用量对芳樟醇相对含量有显著影响而K施用量无显著影响,P施用量对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均无显著影响.N、P和K施用量与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数学模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54+0.392X1-0.037X2 +0.280X3+0.014X1X2-0.022X1X3+ 0.018X2X3-0.057X12+0.001X22-0.053X32和Y=87.206 +2.802X1-0.279X2+ 1.115X3+0.180X1X2-0.147X1X3 +0.396X2 X3-0.525X12-0.137X22-0.275X32;据此计算出最优精油含量为2.22%,对应的N、P和K的每盆施用量分别为3.52、5.00和2.76 g;最优芳樟醇相对含量为95.18%,对应的N、P和K的每盆施用量分别为2.84、5.00和4.87 g.研究结果显示:N施用量对芳樟叶精油含量和芳樟醇相对含量的影响最大,最优精油含量和最优芳樟醇相对含量对应的施肥配比不完全相同,在生产中应根据生产目的并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确定合适的N、P和K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83.
中国六种重要药用真菌名称的说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戴玉成  李玉 《菌物学报》2011,30(4):515-518
对我国6种重要药用真菌的名称进行了考证,按照国际命名法规及《真菌、地衣汉语学名命名法规》对这些种类的拉丁和汉语学名进行了讨论。建议下列汉语名称和拉丁名称为规范的汉语学名和拉丁学名: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 (M. Zang & C.H. Su) Sheng H. Wu et al.,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Ach. ex Pers.) Pilát,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Bull.) Quél.,刺槐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robiniophila (Murrill) Ryvarden,滑子蘑Pholiota microspora (Berk.) Sacc.,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 G.H. Sung et al.,其他相关名称均应为异名。  相似文献   
84.
休眠孢子的形成对于赤潮藻种群的保存、延续以及分布扩散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单因子营养限制研究氮、硅对赤潮藻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休眠孢子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氮的初始浓度对休眠孢子的出现时间有一定影响。氮的初始浓度越低,休眠孢子出现的时间越早:反之,氮的初始浓度越高,休眠孢子出现的时间越晚。氮缺乏是硅藻形成休眠孢子的必需条件之一,当培养基中氮含量低于10μmol·L^-1时,扁面角毛藻可以形成休眠孢子。氮缺乏诱发的休眠孢子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硅,当培养基中硅含量低于23μmol·L^-1时,即使氮缺乏,扁面角毛藻也几乎不再继续形成休眠孢子。这说明硅藻休眠孢子的形成不仅受氮浓度的影响,还与硅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5.
为了提高樟叶越桔(Vacciniumdunalianum)悬浮培养细胞的生物量,以樟叶越桔叶片愈伤组织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蔗糖浓度、培养基pH值、培养基体积、初始接种量和摇床转速对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根据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组合试验以优化培养条件。结果显示,以改良WPM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樟叶越桔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优条件为40 g·L–1蔗糖、培养基pH5.2、培养基体积45 mL、初始接种量2.64 g和摇床转速为149 r·min–1,其细胞生物量干重为0.184 4 g,与理论预测值0.184 5 g较为接近,且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型。研究结果为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调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6.
<正>1.黄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植物,喜稍湿润而肥沃的沙壤土。在黑钙土、粟钙土上生长良好。根冠生于土表中,抗寒性和耐旱性比紫花苜蓿强,在一般紫花苜蓿不能越冬的地方,皆可越冬生长。在有积雪条件下,能忍受-601低温,属耐寒的旱中生植物。在干燥疏松的土壤上,主根发达,可伸入土中2~3m,适应年积温1700~20001及降水量350~450mm的气候条件。多见平原、河滩、沟谷、丘陵间低地等低湿生境的草甸中,很少进入森林边缘。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5月中旬萌发,7月初至中旬现裔,7月至8月中旬开花,8月至9月中旬果实渐熟。为抗逆性强的优异野生牧草。  相似文献   
87.
扁穗牛鞭草草地高效饲草生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在'广益'扁穗牛鞭草(Hemarthia compressa'Guangyi')草地上分别补播'中饲828'小黑麦、'冬牧70'黑麦、'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等冷季型牧草,对补播系统牧草产量、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补播'中饲828'小黑麦、'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均能显著增加'广益'扁穗牛鞭草草地牧草产量和质量,其中补播'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的处理干物质和粗蛋白(CP)产量比不补播分别提高12.3%、15.6%;补播'中饲828'小黑麦的处理分别提高11.3%、10.4%;但补播'冬牧70'黑麦的处理增效作用不明显.'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的补播效果最好,是较优的冬季补播草种.  相似文献   
88.
樟芝菌丝体的氨基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樟芝发酵菌丝体中游离氨基酸和结合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樟芝菌丝体中含有丰富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谷氨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是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的5.55倍,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却很低。在测定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酸水解,菌丝体中的色氨酸被破坏,而其余17种氨基酸均被测出,含量极其丰富。尤其是支链氨基酸的含量远大于α-酪蛋白、卵蛋白和大豆球蛋白。  相似文献   
89.
内蒙古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内蒙古不同地区的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8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5个引物共扩增出363个位点,物种水平上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8 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03 7;种内总基因多样性为0.308 6,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为0.198 9,64.4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35.5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55 5,基因流为0.906 4,8个种群间基因交流较少,遗传分化较强.UPGMA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种群优先聚集.  相似文献   
90.
木姜子油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油细胞的发育过程。油细胞3层细胞壁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1:油细胞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 泡化两个时期。此阶段质体具透明小泡和黑色嗜锇物质,并与液泡融合。阶段2:木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木栓质不断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其细胞结构与前期相似,阶段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叠加在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在内纤维素壁层中可见黑色嗜锇物质,胞间连丝成为被阻塞的特化结构,此时大液泡被嗜锇油脂充满,成为油囊。阶段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油呈浅灰色嗜锇状态,其细胞质和细胞器解体,变得电子不透明或呈杂乱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