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4篇
  3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哺乳类性别决定是多种转录因子和生长因子相继表达和相互调控的结果。SRY的表达启动雄性通路并诱导下游雄性特异基因SOX9、AMH等的表达。FOXL2在雌性未分化性腺表达,WNT-4和DAX1也在雌性性别决定或分化时期表达,表明雌性通路也是受特定基因调控的,而并非“默认通路”。鸟类的性别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EFT1(雌性)和DMRT1(雄性)可能是性别决定候选基因。爬行类为温度性别决定的典型,温度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和控制性别特异遗传基因表达决定性别。大部分两栖类性别受环境因素影响,但发现DMRT1和DAX1可能与其精巢发育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和分化方式差异很大,多种因素(遗传基因、环境因素、类固醇激素等)参与了这一过程。从青Q鳉Y染色体定位克隆的DMY,被认为是第一个非哺乳类脊椎动物雄性性别决定基因。所有这些表明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322.
哺乳动物的性别发育经历了个连续不同时期;受精时期性染色体的构建(XY或XX);性腺发育和分化(精巢或卵巢);获得恰当的性别表现型(雄性或雌性)。人们已经发现睾丸决定因子(Testis determining factor)就是SRY(Sex determining region on Y chromosome),并逐渐确定了其他与性别决定和性别反转相关的基因,如SOX9,DAX1,SF1,WT1,GATA-4等。综述了与哺乳动物性别控制有关的基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23.
性比值     
干建平 《生物学通报》1996,31(10):23-24
调查结果表明,人口实际出生性比值显著性偏离理论性比值,受精时的原始性比值偏离更为显著,第三性比值由出生时的性比值及其在不同年龄阶段两性间的具体死亡率数字决定的。从总体上看,出生后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使得男性的余额将不断减少,直到某个年龄阶段男女比例平衡并最终女性多于男性,而人口总体性比值则是接近于理论性比值。  相似文献   
324.
本文综述了低温和水分亏缺对常绿果树成花作用的最新研究结果,包括不同果树成花对胁迫过程中树体发生的生理变化,以及可能的作用机理等,提出了低温和水分亏缺对成花作用的模式图,展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25.
生物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既紧密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通过事例进行解释和说明:在生产实践中,有些生物的性别需要调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并通过事例介绍了部分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326.
Novo实验室的T.Chadwich博士叙述说,激素的新时期已经开始,在这个时期将有可能随意地制造对身体气质特应性及其他至今还没有认识到的大量特性起极大决定作用的激素并精确地“裁判”激素使之适应人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327.
黄瓜去顶苗花决定临界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瓜幼苗分别培养于诱化和诱导营养芽培养基后,逐日进行了交换培养基试验,并在培养开始2d后去顶。诱导营养芽培养基中培养1-6d后转入诱花培养基,成花率依次递降,7d后再转成花率极低。诱花培养基中培养少于5d即转诱芽培养基,成花率极低;培养6d则跃增;并随诱花培养基中培养天数增加而成花率上升,直至18d达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