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4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4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半干旱沙漠中樟子松和沙柳造林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小尺度空间分布 半干旱沙漠造林有助于改善土壤功能以及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固定,但人们对造林后SOC及其不稳定(LOC)组分的小尺度空间分布了解甚少。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和沙柳 (Salix psammophila)为研究对象,量化了距离树体20、80、150和240 cm处SOC、LOC组分及其相关变量的小尺度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沙柳和樟子松造林显著提高了SOC、总氮(TN)、可溶性有机碳 (DOC)、微生物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ROOC)含量;在距离树体20 cm处,0–100 cm土层樟子松SOC 储量比沙柳高27.21%;在距离树体80和150 cm处,沙柳SOC储量分别比樟子松高5.50%和5.66%;与流 沙地相比,在距离树体20、80、150 和240 cm处,沙柳和樟子松SOC储量显著增加了94.90%、39.50%、 27.10%和18.50%;沙柳和樟子松ROOC分别占SOC的14.09%和18.93%。总之,造林促进了半干旱流沙地SOC的积累,樟子松比沙柳分配更多的有机质到距离树体<80 cm范围内的土体中。  相似文献   
92.
王荣  CFP 《生命世界》2007,(7):20-20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跨度达4000千米,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和植被类型繁多。呈现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  相似文献   
93.
张一婧  薛勇彪 《植物学报》2007,24(3):372-388
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显花植物中的种内生殖障碍, 可以抑制近亲繁殖而促进异交。其中, 以茄科、玄参科和蔷薇科为代表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是最常见的类型。这类自交不亲和性是由单一的多态性S-位点所控制。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一位点至少包含两个自交不亲和反应特异性决定因子: 花柱中的S-核酸酶和花粉中的SLF(S-Locus F-box)蛋白。该文将主要介绍并讨论基于S-核酸酶的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人类染色体是二倍体,这使得以测序方法研究多态性区域时会遇到不明确杂合子,这个问题在HLA-DPB1的分型上尤为突出。试图寻找一个来解决HLA-DPB1分型中不明确杂合子比例高给分型带来的困难的方案。方法:对946例样品进行HLA-DPB1分型,其中不明确杂合子有353例,共30种,占总例数的37%。建立了一套SSP分型方法,设计上游引物6条,下游引物15条,每一个样品同时用两对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两对引物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杂合模式。再从30种不明确杂合子类型中各挑2个样品进行克隆测序,结果与SSP分型结果比较。结果:SSP分型方法采用同一套扩增体系与两套循环反应条件,只需一次PCR扩增,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不明确杂合子的分辨,其结果与克隆测序结果相符。结论:与以往的克隆测序、SSCP方法相比,本研究中SSP分型方法具有高效率、高通量、省时省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
关联分析在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发掘优异基因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评价的重要部分,对作物育种尤其是分子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连锁不平衡(LD)的关联分析是基因发掘也是等位基因发掘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介绍了关联分析的基本理论、策略、特点及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其在作物种质资源新(等位)基因发掘中的发展趋势及展望。可以预见,与传统QTL作图及功能基因组学相整合的关联分析必将大大加快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进程,实现我国种质资源优势向基因资源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96.
摘要 目的:探析冠心病(CHD)合并肾功能不全(RI)应用冠状动脉心脏介入治疗(PCI)联合尼可地尔的临床疗效及对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86例CHD合并R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 两组均实施PCI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水化处理,观察组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对比两组PCI治疗前后24 h肾功能指标(Cys-C、NGAL)、血清炎性因子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6 (IL-6))、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IN发生率(2.33%)、MACE率(2.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13.95%),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CI治疗前Cys-C、NGAL、hs-CRP、IL-6、cTnI、CK- MB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ys-C、NGAL、hs-CRP、IL-6升高幅度、组cTnI、CK- M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 联合尼可地尔应用于CHD合并RI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心肌损伤,预防CIN发生。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与性激素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7例POI患者(POI组),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缪勒管激素(AMH)]、氧化应激[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25-OH-VD、DBP、SIRT1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OI患者血清25-OH-VD、DBP、SIRT1与性激素、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25-OH-VD、DBP、SIRT1与POI的关系。结果:POI组FSH、LH、MDA、DBP水平高于对照组,E2、AMH、SOD、GSH-Px、25-OH-VD、SIR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POI患者血清25-OH-VD、SIRT1与FSH、LH、MDA呈负相关,与E2、AMH、SOD、GSH-Px呈正相关(P<0.05);血清DBP与FSH、LH、MDA呈正相关,与E2、AMH、SOD、GSH-Px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25-OH-VD(OR=0.825,95%CI:0.741~0.919)、SIRT1(OR=0.872,95%CI:0.810~0.938)是POI发生的保护因素,DBP(OR=1.173,95%CI:1.074~1.282)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POI患者血清25-OH-VD、SIRT1水平下调,DBP水平上调,与性激素和氧化应激相关,可能成为POI的辅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8.
近缘细菌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与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亲缘识别是细菌细胞间竞争与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细菌通过亲缘识别分辨自我细胞和非自我细胞;非同类的细菌细胞相互分离或被排除,而亲缘种群内的细菌细胞进行群体运动、生物膜和子实体形成等社会性合作行为。细菌的自我识别机制可能有助于不同亲缘类群在混杂的自然系统中的共存。近些年来,细菌亲缘识别及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工作成为热点,本文总结了近缘细菌细胞间相互识别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
脂质组分在双分子膜中不对称分布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现象,有助于膜系统的出芽和融合,从而促进胞吞胞吐、蛋白分选运输等生理过程。多种蛋白参与维持脂质不对称,其中P4型ATP酶是重要的脂质转运体。P4型ATP酶又称脂质翻转酶,主要介导氨基磷脂的转位。在酿酒酵母、新生隐球菌、白念珠菌和构巢曲霉中,多种P4型ATP酶亚基的缺失导致蛋白运输失常,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升高,细胞壁完整性受损,毒力减低,在巨噬细胞中生存能力减弱等表型,提示脂质翻转酶的重要性及其作为抗真菌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0.
以毛茛科乌头属铁棒锤 (Aconitum pendulum N. Busch)2个品系‘蓝花铁棒锤’(‘WSYB1’)和‘黄花铁棒锤’(‘WSYY1’)为材料, 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其中可能存在的花柱S基因(self-incompatibility gene)和花粉S基因, 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