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宫,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 roBNP、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1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疗程12周.治疗前后用彩超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N2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血浆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组血浆NT-p 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5,P<0.05);血浆CRP水平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r=0.433,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衰效果确切,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降低血浆NT-proBNP、CRP水平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水平变化,探讨其与CHF之间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从2008年9月-2009年8月本院入选的CHF组7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Cystatin C含量,CHF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按NYHA法分级,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全因病死率和因慢性心衰发作再入院率.结果:CHF组患者血清Cystatin 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Ⅳ级组血清Cystatin C浓度高于心功能Ⅱ、Ⅲ级组.根据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位数Cystatin C浓度,分为Cystatin C>1.2mg/l组和Cystatin C<1.2mg/l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比较中未发现有明显差异;但高血清Cystatin C浓度组患者较低血清Cystatin C浓度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有增加的趋势.追踪随访6个月,高血清Cys C浓度组患者出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因心衰再住院率有明显高于低浓度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tatin C与CHF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诊断CHF及反映CHF近中期预后一个很有前途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和老年学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56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563例患者中检出阳性结果205例,检出率为36.41%。其中G+菌46例、G-菌119例、真菌40例。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14例),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37例),其次为克雷伯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20例)。G-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耐药严重,对亚胺培南、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联合制剂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严重耐药,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较敏感。真菌对氟康唑敏感占50.81%,对伊曲康唑敏感占30.12%,对酮康唑敏感占30.83%,对5-氟胞嘧啶敏感占10.74%。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以G-为主,真菌感染有增多趋势,病原菌呈现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另47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存活患者的治疗时间不少于6个月。结果:恩替卡韦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总有效率66.0%(P<0.05);总胆红素(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分别由治疗前的378.2±36.3umol/L和546.8±56.5 U/L降至146.5±35.4μmol/L和46.5±21.5U/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由治疗前的32.5±5.8%升至59.5±16.8%,均较拉米夫定组改善明显(P<0.05);恩替卡韦组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1.4和66.7%,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的47.6%和45.2%(P<0.05)。病死率分别为6.7%和10.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和抑制病毒复制方面均优于拉米夫定治疗者。  相似文献   
996.
于俊生教授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俊生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提出脾肾亏虚,痰湿、瘀血、浊毒潴留,少阳枢机不利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关键。慢性肾功能衰竭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血、浊毒留蓄为标,以及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致病特点和常见临床表现。于俊生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重视肾脾胃功能的调理及兼顾活血化瘀、利湿泄浊解毒,标本兼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使病理进程减慢,肾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估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无右心室衰竭迹象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方法:25个COPD稳定期的患者(FEV1,1.23±0.52 L/s;PaO2,82±10 mm Hg),26个与研究对象年龄匹配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以超声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RV)和左心室(LV)的结构与功能及检肺动脉压(PAP).结果:COPD组与对照组右心室舒张期末直径为19±3mm,23±2mm,(P<0.01),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为1.2±0.9,1.5±0.4(P<0.05);右心室壁舒张末期厚度为4±0.9,3±0.8,(P<0.05);右心室射血分数56±12,60±11(P>0.05).COPD组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期直径为48.0±5.5,46.2±3.4(P>0.05);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1.2±0.4,1.5±0.9左心室后壁厚度为10.0±0.8,10.3±0.7(P>0.05);EF斜率55.5±11.7,54.5±12.1(P>0.05);左室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率分数为2.83±0.43,2.81±0.45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3±7,62±14(P>0.05);COPD组与对照组均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结论:心肌肥厚是COPD患者右心室压力超负荷最早迹象,这些心脏的适应性变化不改变左右心室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98.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近年来伴随糖尿病的快速蔓延而迅速发展的慢性并发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0%~75%的患者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该类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危险性也更大.目前比较公认可的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是"二次打击学说",而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关件的作用.现今诊断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依靠B超,在治疗上仍是一大难题,比较有效的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以及使用胰岛素增敏剂.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COPD患者血清CRP在BODE指数不同级别之间的变化,探讨血清CRP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集稳定期COPD患者40例,测定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评估呼吸困难程度,计算体质指数(BMI),按BODE指数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分级;同时收集10例健康志愿者,为血清学指标提供基线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O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CRP。分析COPD患者血清CRP在BODE指数不同级别中的变化,血清CRP经对数转换后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BODE指数分级的各级稳定期COP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之间血清CRP水平存在差异(F=13.051,p=0.000),健康志愿者与BODE指数1级的COPD患者之间血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与BODE指数2级、3级、4级的CO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5、0.000、0.000);BODE指数1级的COPD患者与2级、3级、4级的COPD患者之间血清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2、0.000、0.000);BODE指数2级的COPD...  相似文献   
1000.
《生物学通报》2010,(11):59-59
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小RNA(核糖核酸)会调节与慢性炎性痛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这种与已知的疼痛机理完全不同的机制,可能是慢性炎性痛的最大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