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目的:观察妇炎消胶囊联合头孢地尼胶囊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6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53例。对照组接受头孢地尼胶囊,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妇炎消胶囊,均治疗14天。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腹痛消失时间、白带异常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黏度值、钙素原(PCT)、红细胞聚集指数、白介素6(IL-6)、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全血低切还原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妇炎消胶囊联合头孢地尼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62.
目的 观察发酵乳在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肝功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78例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发酵乳组,其中对照组42例,发酵乳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发酵乳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发酵乳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白蛋白、血浆氨水平及慢性肝病问卷评分(CLDQ)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肠屏障功能、血清白蛋白、氨水平及CL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发酵乳组患者血清内毒素、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血浆氨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较对照组治疗后亦降低(均P<0.05)。发酵乳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及部分CLD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较对照组治疗后亦升高(均P<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发酵乳可调节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保护肝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及菌群丰度结构变化,探讨肠道微生态失衡与慢性肝病的关联。方法 收集高原地区90例慢性肝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乙肝后肝硬化30例、原发性肝癌30例)及25例健康人的粪便,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探讨慢性肝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分类水平上肠道菌群组成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健康人显著降低(Z=1.462,P=0.005),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慢性肝病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组成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r=0.122,P=0.020);对慢性肝病组与健康组进行组间肠道菌群差异性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在慢性肝病组中富集(Z=1.065,P=0.043),慢性肝病组内比较发现拟杆菌门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相对丰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属水平上,粪杆菌属在慢性肝病组中富集(Z=1.092,P=0.032),而肠球菌属分布减少(Z=1.398,P=0.036),同时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中一些潜在致病菌如链球菌属、韦荣...  相似文献   
964.
为探究参术药对配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增效机制,本文就白术配伍人参前后挥发油成分物质基础变化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 3)、水通道蛋白4(AQP 4)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人参白术配伍前后挥发油,以GC-MS法表征挥发油化学特征,并随机将大鼠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白术挥发油组及配伍挥发油组,使用MNNG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胃黏膜组织显微、超微结构变化以及AQP 3、AQP 4的表达。结果显示,白术配伍人参后挥发油的提取量升高,经GC-MS测定,配伍后苍术酮相对含量降低,新增少量人参挥发油成分。显微及超微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胃组织黏膜折叠皱起,黏膜层和固有层腺体萎缩严重,胃小凹形态改变,上皮细胞破损,炎症细胞大面积浸润,且病理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均缓解或改善上述病理结果,且配伍挥发油组表现更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黏膜AQP 3、AQP 4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相较模型组,各药物组对胃黏膜AQP 3、AQP 4蛋白的表达有增加趋势或明显增加,且配伍挥发油组...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分析运动疗法联合低流量吸氧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样本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低流量吸氧,治疗组给予运动疗法联合低流量吸氧,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及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S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而且治疗组的PaO2、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0),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  相似文献   
966.
目的和方法:探讨脑发育不同阶段慢性铅暴露对在体海马LTP的影响。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单脉冲刺激穿通路纤维在海马齿状回诱发的群体锋电位(PS),观察母体期、断乳后及出生前后持续性慢性铅暴露大鼠于高频刺激(HFS)前后的PS幅值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HFS前,基线记录的各铅暴露组PS平均幅值及峰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FS后,各铅暴露组LTP发生率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铅暴露组的LTP增幅减小,并出现了短时增强转为抑制及LTD型反应。统计显示各铅暴露组HFS后PS振幅的平均增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平均增强至基线值的138.2%,母体期铅暴露组为基线值的108.8%,断乳后铅暴露组为基线值的107.8%,持续铅暴露组为基线值的104.4%。结论:脑发育任一阶段的慢性铅暴露均可损害海马LTP的在体诱导和维持,且以维持过程受损为主;与发育成熟海马相比,未成熟期海马对铅的神经毒性更为敏感,突触可塑性更易受损。  相似文献   
967.
王传忠  郭宗林 《蛇志》1999,11(2):56-57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传统疗法以抗感染、强心、支气管扩张剂为主,病死率较高[1]。有鉴于此,为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我院自1996年3月...  相似文献   
968.
钱玉兰 《蛇志》1999,11(1):66-66
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院老年病科共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32例使用过镇静剂(安定、非那根),其中出现昏睡9例,痰液阻塞发生窒息2例,由于医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没有发生意外。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  相似文献   
969.
为了探索不需建立人工气道的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病人近期疗效。作者对COPD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18例病人在控制性氧疗等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作压力支持辅助通气治疗。结果表明应用本法12小时后(8小时/天),患者的动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有明显降低,并可维持控制性氧疗的血氧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0.
观察一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25例)经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和受体水平的变化与乙肝病毒消长之间的关系。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ELISA法同步检测,根据治疗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DNA)阴转分应答组(10例)与无应答组(15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血清中IL-6水平下降,尤其答应组下降明显;治疗后应答组IL-2水平明显升高(P〈0.01),sIL-2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