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因被蛇咬伤后四肢瘫痪7 h入院.患者人院前7 h在夜间做农活时被蛇咬伤右踝内侧,当时认为是无毒蛇咬伤,未在意,睡觉后3 h因感全身不适而醒来,发现四肢活动障碍,肢体麻木,感觉减退,无呼吸困难.立即送我院诊治,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意识清楚,双瞳正常,四肢肌力O级,C5平面以下躯体感觉、运动、反射丧失.肌张力不高,病理征(一).右踝内侧见蛇咬伤所致的2个针尖样大小牙痕,周围稍肿胀.  相似文献   
82.
河鲈锚首吸虫体壁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谦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2003,27(3):221-226
寄生鳜鳃部的河鲈锚首吸虫的体壁由表皮合胞体、基板、环肌、纵肌和表皮细胞核周体所组成。合胞体顶部质膜起伏形成表皮的嵴纹,基部质膜折叠形成指状突起伸入到合胞体中。合胞体表面覆盖着一层糖萼。河鲈锚首吸虫的表皮中含有四类分泌体,即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中等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有膜包围的电子稀疏的分泌体和多囊体.可见分泌体和合胞体基质通过胞吐作用排到体外,未见吞饮小泡,推测表皮的主要功能在于分泌和渗透压调节而非营养吸收。在外侧头瓣的乳突状结构所在处,合胞层较薄,基板平滑,在实质组织中的一腔体样结构中可见囊状体、电子致密度各异的颗粒体、泡状体和电子致密的基质团,神经突起分布于腔体周围,这类乳突可能代表一类新的非纤毛感受器类型。  相似文献   
83.
神经病理性痛的交感—感觉耦联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H  Hu SJ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2):111-115
周围组织和神经受到损伤引起自发性疼痛、触刺激诱发痛和痛觉过敏等慢性痛症状。交感神经系统通过发展异常交感功能,或者通过影响传入神经异常活动参与上述的病理性变化,进而造成神经病理性痛。本文对目前关于交感-感觉耦联作用及其受体、细胞内和神经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4.
李枢强 《昆虫知识》2007,44(2):228-228
洞穴蜘蛛是洞穴生物中的物种十分丰富的一个类群,主要包括卷叶蛛(Dictynidae),弱蛛(Leptonetidae),皿蛛(Linyphiidae),类球蛛科(Nesticidae),花洞蛛(Ochyroceratidae),幽灵蛛(Pholcidae)和泰莱蛛(Telemidae)等。典型的真洞穴蜘蛛具有独特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活史适应,缺乏体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恐惧条件反射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190~200 g)随机分成两组(n=13):对照组和模型组。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模型组大鼠,用恐惧条件反射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恐惧反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脑电活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恐惧记忆阶段不动时间百分比减小(56.64%±13.78%vs69.72%±18.10%,P<0.05),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第二个正向波(P2)潜伏期也明显缩短(70.54±10.13 msvs78.46±7.80 ms,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恐惧条件反射的不动时间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存在正相关(r=0.507,P<0.05)。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制大鼠恐惧反应,并缩短体表感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恐惧反应行为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存在正相关,提示大鼠恐惧反应与体表感觉诱发电位可能有共同的神经递质机制。  相似文献   
86.
对渐近信号的优先加工被称为渐近优先性,该效应普遍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视觉、听觉和跨感觉通道中.人类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负责加工渐近信号的脑区涉及一个大规模相互协作和沟通的分布式神经网络,包括颞上沟、颞顶叶连接处以及一些运动区.对多种动物的细胞水平研究也发现了对渐近信号选择性敏感的神经元和神经通路.威胁论、注意捕获理论和自动加工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渐近优先性产生的原因.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刺激的社会、情绪等属性对渐近优先性的影响,探索多通道渐近渐远信息的整合和注意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87.
网蝽科十一属昆虫体表感觉结构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网蝽科(半翅目:异翅亚目)11个属18种网蝽的成虫及2种的若虫体表感觉结构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根据体表感觉器官的主要特征将所观察的11个属大致划分为6个类群;进一步证实了体表感觉结构的差异性在属水平上的分类学意义,认为在属的鉴别上是一类可靠而适用的新型特征依据,在属内某些种的区分上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网蝽科昆虫体表感觉器官的发生发展、系统演化作了探讨性分析并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8.
<正>感觉包括嗅觉、味觉等化学性感觉,以及视觉、听觉、触觉、温度觉和本体感觉等物理性感觉.感觉受体接受体内外刺激,并通过相应的电化学信号编码,将信息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和脊髓).这些信息在中枢进行解码、加工和整合,进而引导相应的行为反馈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适应生存环境.此外,外周调节(peripheral modulation)对感觉和行为的形成也起着精细调节的作用.感觉受体神经元的受体表达量和亲和力、受体的磷酸化修饰、离子通道活性、突触活性和功能等,都可能受到外周调节  相似文献   
89.
戴文慧 《蛇志》2014,(4):438-439
目的通过震动感觉阈值(VPT)和踝肱指数(ABI)的测定,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帮助糖尿病患者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延缓病变的发展。方法随机选择42例糖尿病患者为监测对象,采用震动感觉阈测量仪测出四肢感觉阈值,再用多普勒探测仪测得双上肢双下肢血压,计算出踝肱指数。结果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感觉阈值及踝肱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感觉阈值及踝肱指数可准确预测糖尿病足发生的风险,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延缓其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0.
选择性地对大鼠单根触须刺激后,通过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检测相应的躯体感觉皮质内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局部定位以及与刺激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触须的刺激导致了相应皮质内即早基因c-fos表达增加。脑皮质第4层基因表达最明显。且基因表达量与刺激强度成正比。从脑皮质细胞组成方面证实了c-fos表达主要在皮质第4层的星形细胞;在最强的刺激后,星形细胞邻近的神经元也被标记上了。结果提示:感觉输入可影响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即早基因的表达受神经元活动的调节,这种基因调节是神经元整体功能所必需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