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任凤莲  刘咏  禹文峰   《广西植物》2006,26(6):684-686,642
对黄姜中提取的薯蓣皂甙元进行红外和紫外可见波谱扫描,与标准品谱图对比分析,可知提取出的皂甙元与薯蓣皂甙元标准品有相同的结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姜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以香荚兰醛-高氯酸-冰醋酸的加入顺序,在80℃水浴中加热15min,显色30min后,在542nm处测定吸收值能达到最佳值,最后得出皂甙元含量为2.27%,RSD为1.1%,回收率在97.2%~98.8%之间。  相似文献   
122.
石丹  关婧文 《生态学杂志》2022,(8):1653-1664
科学评价旅游地生态安全对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针对吉林省旅游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构建DPSIR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模型、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吉林省各市(州)2010—2019年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19年大部分市(州)旅游生态安全为向Ⅴ级安全转化等级,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2010—2019年空间差异逐渐缩小;(2)响应系统旅游生态安全等级明显提升,状态系统旅游生态安全等级小幅提升但等级仍较低水平,说明各地政府管理效能有所提升,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3)森林覆盖率、城市日供水能力等为各市(州)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受地形、气候等原因的影响,各地区前5位的障碍因子有明显差异;从DPSIR角度分析,状态系统已成为制约吉林省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对吉林省而言,旅游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较为一致,根据不同地区限制性因素,针对性制定发展策略,缩小地区差异,保证吉林省旅游生态安全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3.
北京人工刺槐林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31年生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内各种植物的化学元素含量以C素最高,尤以刺槐树干中C含量多。N和Ca在刺槐叶片中含量大。丛生隐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地上部分含K量高于林内其他植物。Fe在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叶片中含量较多。Al和Na在植物细根中含量为大。酸枣(Zizyphus jujuba var.spinosa) 叶中含有较高的Mg和Mn。 刺槐林的乔木、灌木、草本层化学元素积累量以C>Ca>N> K>Mg>P>Fe>Al>Na>Mn>Cu>Zn为序。灌木层化学元素积累量除C和Ca以外,均高于乔木层。对比地表枯枝落叶层化学元素总量与人工林元素的积累量,以Na的比值最高,Ca、Mn、Fe、Zn比值次之,元素归还量都较大。P比值较低,归还量较少。刺槐林土壤化学元素贮存量是以Ca>N>Mg>Fe>K>P>Na>Mn>Al>Zn>Cu为序。植物对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富集系数以K、Al和P较高。人工林元素积累量与土壤元素贮存量之比,亦以K、P、Al比值较高。可见土壤中的K、P和Al相对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快通道麻醉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_)、血清乳酸(LD)、神经特性性元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61例患者,以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艾贝宁)行快通道麻醉,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行快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PCT_水平,T_0(术前1天)、T_1(术后1天)、T_2(术后2天)、T_3(术后3天)、T_4(术后4天)时点血清LD、NSE、脑动静脉血糖差(Ca-j)、乳酸差(AVDL)、脑氧摄取率(O_2Ext)、动脉颈静脉血氧浓度差(Ca-jvO_2)及动脉氧浓度(CaO_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及PCT_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_1-T_4各时点,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_3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Ca-j及AVD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O_2Ext、Ca-jvO_2及CaO_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进行快通道麻醉相比,艾贝宁快通道麻醉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CRP、PCT_、LD及NSE水平,且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脑组织代谢。  相似文献   
125.
基于WorldView 2影像的矿区植被重建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泽民  吕昌河  谢苗苗  周伟 《生态学报》2018,38(4):1301-1310
植被盖度反映植被质量,是评价矿区复垦土地植被重建效果的重要指标。该文选择安太堡矿区为案例区,基于高空间分辨率World View 2(WV 2)影像新波段,使用混合像元模型和实地数据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得到研究区的植被盖度,并对植被重建效果进行了评估,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WV 2影像的近红外2波段和红波段,采用混合像元法得到的植被盖度反演值Fc_2与实测值最为接近,相关性最强(R~2=0.934),均方根误差最小(RMSE=0.048);(2)研究区植被重建效果整体较好,中等、较高和高植被盖度区域占研究区的60%以上,低植被盖度仅占22.09%。受植被重建年限和管理措施的影响,不同复垦区域植被重建状况之间存在着差异,内排土场、西排土场、南排土场的植被重建效果较好,而西排土场扩大区植被状况相对较差,其中等及以上植被盖度所占比例依次为75.24%、68.35%、68.20%、22.29%。(3)就植被组合模式看,乔灌草模式重建效果(按冠层盖度)最好,其次是乔草模式,其他模式如灌草、草地、自然恢复地依次降低。土壤表层水分含量随着复垦地植被盖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植被重建状况对土壤表层的水分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6.
预警系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物元、可拓集合、经典域、节域、关联函数等概念以及其它数学概念,建立预警系统模型,应用于缺血性中风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7.
在国内首先建立了一台表面等离激元显微镜,利用此显微镜对不同厚度的脂肪酸LB膜样品进行了观察,很好的区分了双层硬脂酸和双层棕榈酸分子膜的厚度差别。接着又对处于固液共存分相状态的DMPEsupportedmembrane的形貌进行了观测,从不同的光源入射角度得到了不同相畴处发生共振吸收的DMPEsupportedmembrane的分相图像,并对各相畴区之间表观厚度差别进行了测定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8.
从胡卢巴种子子叶和种皮中制取甾体皂甙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科植物胡卢巴生产植物胶后的下脚料经脱脂、分离,将各成分分开后,分别采用适宜的方法加工利用,可得到甾体皂甙元、脂肪油和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9.
本文在科级阶元水平分析了叶蜂总科的地理分布特征。叶蜂总科在科、亚科和族级水平上可分为3种,9种和16种分布型。在各级水平上,全北界分布型均占有绝对优势,其中东亚地区中南部是主要分布中心。文中还简要阐述了世界膜翅目广腰类群的分布特性;提出了一个简明实用的“类元分布指数It”,用于表示特定地区某一或全部生物类群的各级阶元的分布数量与世界已知阶元总数之比值。此指数稍作修改提出一个类群起源可能性指数Io,用于表示某一类群在一特定区域起源的可能性大小。  相似文献   
130.
为了鉴定pucBA基因表达受氧调控的顺式调节位点,通过PCR和多了聚核苷酸定点突变的体外操作,在puc转录子5’上游非编码区产生了7个不同突变和5个不同10bp缺失序列。构建了含有各种顺序突变的puc上游区,puc启动子和报告基因lacZ的转录融合子。通过融合子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发现位于puc启动子上游二元对称结构的突变使用puc启动子上游二元对称结构的突变使得puc基因在有氧条件下去阻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