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47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61.
2008特大冰冻灾害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果  温远光  朱宏光  王磊 《生态学报》2017,37(4):1137-1146
林冠结构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众多关键生态功能和过程的重要参数,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林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对其林冠结构及动态特征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在广西大明山中山区选择了一个斜坡水平长200 m、宽160 m的典型坡面,在整个坡面建立了80个20 m×20 m的样地,将样地均匀分为5个坡段,每个坡段包含16个连续的样地,在2009—2012年的生长季测定了林冠高度(CH)、林冠体积(CV)、林冠覆盖度(CC)、林冠上/下冠盖比(HLr)和林冠叶面积指数(LAI),分析了各林冠结构指标的坡位及年际动态,揭示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特征及短期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的一般特征是:平均CH(12.09±0.05)m,平均CV(2642.51±278.33)m~3(每400 m~2样地),平均CC(59.90±3.29)%,平均HLr2.48±0.23,平均LAI 2.00±0.06。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存在多层性,上层林冠覆盖度平均为42.20%,中层为30.35%,下层为18.05%。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存在坡面和年际差异,坡面变异系数为CV(29.84%—55.89%)HLr(32.90%—53.52%)LAI(22.48%—43.89%)CC(16.61%—25.74%)CH(8.26%—12.77%);年际变异系数为HLr(47.33%—57.00%)CV(39.70%—49.06%)LAI(21.58%—48.13%)CC(20.35%—24.15%)CH(9.19%—12.59%),表明CH有较强的稳定性。林冠LAI存在明显的坡面尺度效应,即向下顺坡每滑动100 m冠层LAI升高0.34。坡位对CH、HLr有显著(P=0.022)和极显著(P0.001)影响;年份对HLr有显著影响(P=0.013),对CV和CC有极显著影响(P0.001);坡位×年份对CV和LAI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6,P=0.017)。回归分析发现树冠面积与林木胸径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此研究结果表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高度较低、林冠体积较小、林冠覆盖度不高、上/下冠盖比和叶面积指数偏小,这与研究区域的海拔较高(934—1223 m),土层浅薄(30—45 cm)以及经常受到冰冻灾害(特别是2008年的特大冰冻灾害)的影响有关,是山地常绿阔叶林树冠结构与山地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2.
植被-地温指数(NDVI-LST)在新疆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擎  王让会  蒋烨林  吴晓全 《生态学报》2018,38(13):4694-4703
采用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产品数据分析新疆2000—2015年生长季3阶段NDVI与LS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时期影响NDVI-LST相关关系的气象因子;并按不同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类型分析NDVILST相关关系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生长季3时期LST与NDVI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可利用两者的特殊关系进行干旱评估。(2)不同时期气象因子对NDVI-LST相关关系影响程度不一;并且不同LUCC类型的NDVI-LST相关关系也存在明显差异。(3)在生长季中期利用植被健康指数(Vegetation Health Index,VHI)对新疆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健康和干旱进行监测是可行有效的,而初期与末期的干旱评估需要利用其他干旱指数进行补充研究。  相似文献   
863.
对干旱区艾比湖湿地旱情进行多源遥感监测,分析干旱对艾比湖湿地的生态安全与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干旱预警提供依据。选用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的MODIS温度和植被指数产品数据反演TVDI指数,并构建二维特征空间,分析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TVDI可以有效地反演土壤水分,且精度较高;通过分析,艾比湖湿地土壤水分格局呈现由"极湿润-湿润-正常"面积减少,"干旱-极干旱"面积增加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艾比湖干旱变化的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温度升高,风速与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减少,使艾比湖湿地旱情急剧恶化。利用多源遥感能很好的实现大面积、长时间、高精度的旱情监测,在四年间艾比湖湿地的旱情有所加剧,湖水面积与冰川萎缩变化较为严重,可见艾比湖湿地旱情情况较为不乐观,需加强水资源管理,开展艾比湖旱情监测对于干旱区湖泊生态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64.
川西亚高山带森林生态系统外生菌根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样方法于2003年8月对四川西部亚高山带分布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云杉(Picea asperata)、红桦(Betulaalbo-sinensis)、山杨(Populus davidiana)、铁杉(Tsuga chi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落叶松(Larix japonica)和冷杉(Abiesfaxoniana)8个主要森林类型的外生菌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调查的森林类型均被外生菌根真菌所侵染,不同森林类型的宿主植物外生菌根的侵染强度不同,同种森林类型由于受海拔高度、坡度、林龄等条件的影响,植物的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以及细根生物量都发生相应的改变。高山栎林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上层(0~20cm)菌根侵染率增高、下层(20~40cm)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增大,土壤上下层有效磷浓度都明显减少;坡度小的云杉林型内上下两层细根生物量、菌根侵染率都高于坡度大的云杉林,但是菌根侵染强度指数却较低;相同立地条件下,云杉林型在种群建立(幼林龄)和衰退(成过熟林)时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指数都显著高于种群相对稳定(中林龄)时期,在养分较为肥沃的土壤环境中,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指数与营养因子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山杨、落叶松、冷杉和红桦林型土壤上层菌根侵染率都超过了65%;华山松林型由于坡度最大(50°),其土壤上层菌根侵染强度指数也最大(55.78%);铁杉林型菌根形成状况最差,但细根生物量最大。亚高山带森林类型中的上层植物细根生物量都显著高于下层,表明植物的营养主要由上层根系所输送。  相似文献   
865.
密度制约是植物种内竞争效应之一.叶面是植物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有效渠道之一,叶面积指数是植物种群资源利用率和维系植物碳平衡的重要指标.以叶面积指数为测度,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叶面积指数与密度间的关系来判定春小麦有效能量利用与密度间的关系,并得知小麦在营养生长期(抽穗期以前)各水分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均随种植的密度递增,而在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明显下降,在高密度区(4000~10000)尤为明显,且密度1000~10000的叶面积指数趋于稳定.从拔节期到成熟期水分条件正常的叶面积指数比干旱处理的明显要高,而且主要表现在高密度区,但是它们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春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化趋势也是和叶面积指数一致的,这充分反映了叶面积指数与植物种群资源利用率或生物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植物群落的能量利用.因此,对植物叶面积的研究将对探讨植物物质能量交换的平衡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6.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农业景观结构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黑土侵蚀区的拜泉县双阳河流域为案例,提取地形和土壤类型相对接近的30个上游子流域作为分析样本。以遥感、GIS和FRAGSTATS软件为平台获得景观格局指数,运用基于GIS的RUSLE模拟土壤侵蚀,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研究景观指数与侵蚀模数的呼应关系。从而探讨土地利用调整和流域综合治理下的景观结构特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当地或同类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侵蚀治理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顺坡垄农田面积百分比、景观聚集度与土壤侵蚀模数显著正相关,灌木林地、草地面积百分比、香农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侵蚀模数显著负相关。9个结构因子与土壤侵蚀模数的复相关系数(R=0.931)大于单因子相关系数,多个景观结构因子综合地影响了土壤侵蚀,且达到高度相关。研究区侵蚀强度较轻,但大于东北黑土区土壤容许流失量标准。农田是土壤水蚀的主要景观要素,同时也是水土保持的主战场。增加灌草地斑块、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等将是该流域继续控制土壤侵蚀的有效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867.
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1900m的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置一条水平样带,共计调查了17条样带,样地面积20400m2。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森林群落β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相邻样带还是基准样带,Cody指数以及物种周转速率βC与海拔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森林群落各层的共有种数随物种周转速率βC的增加而减少(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揭示,Cody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各层之间物种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与相异性系数(community dissimilarity)、Bray-Curtis指数和Morisita-Horn指数、以及物种周转速率Sβ和物种周转速率t相比,Cody指数和物种周转速率βC能较好地反映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β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  相似文献   
868.
2005-2006年的1月、4月、7月和10月,利用样带法对广州市新垦红树林湿地和周边农田进行鸟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种数、数量、物种多样性、均匀性指数等特征。结果表明,新垦红树林湿地1月鸟类种数高于周边农田湿地2倍,鸟类群落个体数量高于农田湿地9倍;红树林湿地4月和7月鸟类种数高于周边农田湿地1.5倍,鸟类群落个体数量高于农田湿地4倍;红树林湿地10月鸟类种数高于周边农田湿地1.5倍,鸟类群落个体数量高于农田湿地6.8倍;新垦红树林湿地和周边农田湿地鸟类物种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869.
许璐  王芳  吴进才  王亓翔 《生态学报》2007,27(11):4547-4554
在排除天敌情况下,用生命表方法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在5个常用栽培水稻品种扬粳9538、淮稻9号、扬辐粳8号、扬稻6号和汕优63上的半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取食淮稻9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低,表现为较强的抗耐性;扬辐粳8号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各品种间稻纵卷叶螟不同虫期的存活率、♀/♂、蛹重、产卵量、卷叶率有一定差异;稻纵卷叶螟为害后,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品种与对照(未接虫)相比含量有增有减;还原糖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70.
核酸适配体是指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技术得到的一种可以高特异性、高亲和性识别靶标物质的单链DNA或RNA,可以作为靶向性治疗的分子探针。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即SELEX技术是在体外合成一个随机序列的文库,通过4个步骤孵育、分离、回收、扩增即可获得相对应的核酸适配体。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SELEX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核酸适配体具有稳定性强、分子量小、易进行化学合成和修饰、能特异性结合包括从小分子到细胞等靶标,识别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肿瘤领域。免疫治疗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不同,它是增强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达到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一种方式,已被临床证明是治疗多种癌症的有效方法,例如针对免疫检查点CTLA4和PD-L1/PD-1的抗体,临床试验取得了成功,这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方法。目前,相关的免疫治疗药物已经上市应用于临床治疗,但是通过免疫治疗获益的肿瘤患者相对较少且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核酸适配体与免疫相结合,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