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81.
782.
目的 探讨4种常用甜味剂对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为药剂辅料的选用对药效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指导患者服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42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蔗糖组、糖精钠组、山梨醇组和木糖醇组,每组6只。造模阶段正常组灌胃无菌水,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抗生素混合液(庆大霉素+头孢拉定)建立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模型。治疗阶段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无菌水,5个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蔗糖+七味白术散、糖精钠+七味白术散、木糖醇+七味白术散及山梨醇+七味白术散。治疗结束后,分别收集各组小鼠脾脏、胸腺以及肠道内容物,进行脏器指数、肠道微生物数量及肠道酶活性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七味白术散组和山梨醇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各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与七味白术散组相比,添加甜味剂组别的腹泻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的细菌数和大肠埃希菌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山梨醇组的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最小(P=0.002);蔗糖组和山梨醇组腹泻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的双歧杆菌数量(P<0.00...  相似文献   
783.
了解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特征和基因进化规律,为该地区诺如病毒所致腹泻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宁夏自治区5个市的15家哨点医院开展腹泻症状监测,收集患者粪便标本和相关信息并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扩增其聚合酶(RdRp)-衣壳蛋白(Capsid)区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使用Sequencher 4.1.4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和编辑,并用MEGA-X、DNASTAR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同源性分析,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2019-2020年共收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358份,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3.44%(317/2 358)。主要为GⅡ基因群(285/317),其中,0~2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18.43%(188/1 020);60~7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为3.36%(4/119),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年份、季节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Ⅰ基因群(32/2 358)以GⅠ.P13/GⅠ.3(75.0%)为流行优势株,G...  相似文献   
784.
微生态制剂“宫入菌”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入菌”为有芽胞的酪酸菌制剂。本文采用“宫入菌”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42例,有效率88.09%,其它小儿感染性腹泻22例,有效率86.36%,全部64例,总有效率87.50%。其中单用“宫入菌”制剂,未用抗生素治疗23例,有效17例,有效率73.91%。余41例加用抗生素,有效率95.12%,未发现毒、副作用。对“宫入菌”的药理作用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5.
786.
787.
肠道菌群与人体存在共生关系,并易受外部环境及肠道内环境的调节。当外部环境或肠道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在种类、丰度、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变化,即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为代表的菌群失调腹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优势不断显现,表现在症状缓解显著、治愈率高和复发率低,这与中医药纠正肠道内、外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免疫力有关。本文论述了菌群失调腹泻的肠道菌群改变特征、中医药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临床疗效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8.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基因组的高突变性和同源/异源重组性导致其成为一种较难防控的家畜病原体。目前普遍接受的两种基因型是BVDV-1和BVDV-2,其中基因1型含有21个亚型而基因2型含有4个亚型。在流行态势上,BVDV-1无论在遗传多样性还是分离毒株的数量上均高于BVDV-2。虽然BVDV-1和BVDV-2在基因组遗传特征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是其基因组内部特定区域在遗传进化上存在着密切关联。除了病毒基因组自身高变异的特性外,同源/异源RNA重组在BVDV遗传变异进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这些遗传进化的途径,BVDV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传播可以用“随心所欲”来形容。BVDV的流行特征总体表现为基因1型的毒株为主要流行毒株,各基因亚型之间交替更迭并呈现遗传多样性。鉴于BVDV遗传进化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紧密追踪主要流行基因亚型的更迭以及收集不同基因亚型的特征性遗传信息对于制定切实有效的BVDV防控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89.
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致病性密切相关。黏蛋白2(Mucin 2,Muc2)作为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蛋白,在阻止病原体、毒素和异物入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黏蛋白Muc2对PEDV复制的拮抗作用。通过观察PEDV感染仔猪空肠黏膜屏障情况,利用RNA干扰策略和分子病毒学检测方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分析Muc2表达水平与PEDV复制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猪源Muc2天然蛋白发挥抗PEDV作用的具体阶段。结果显示:PEDV感染仔猪空肠段进行PAS染色发现,病毒感染后肠绒毛表面黏液层变薄,结构被破坏,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干扰Muc2基因能够上调PEDV-N的mRNA及蛋白水平;Muc2蛋白添加后显著抑制PEDV-N蛋白的表达,且病毒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病毒感染前使用50μg/mL Muc2蛋白预处理1 h后,PEDV-N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01),而在病毒吸附、入侵和复制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Muc2具有降低PEDV...  相似文献   
790.
哈慈五行针治愈16例小儿腹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