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636篇
  20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二乔玉兰花粉贮存条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探讨了二乔玉兰(MagnoliasoulangeanaSoul.-Bod.)花粉在不同温度和贮存条件下的活力。结果表明:二乔玉兰花粉在5%蔗糖 0.01%硼酸及5%蔗糖 0.1%硼酸两种培养液上萌发较好,萌发率均达到70%以上。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率不断降低,降低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室温、5℃和-20℃。超低温(-196℃)保存花粉的萌发率并没有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液氮保存2a的花粉萌发率达到79.3%,与新鲜花粉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超低温反复冻存6次的花粉萌发率与新鲜花粉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对不同品系小鼠胚胎冷冻的效果。方法6个品系小鼠(KM、ICR、BALB/c、C57BL/6J、OB/OB、LAP/~TAOF59)的2-cell胚胎分别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进行冷冻和复苏,比较两种冷冻方法的胚胎复苏率和着床率。结果6个品系小鼠冷冻胚胎EFS方法的平均复苏率为69.97%(47.9%~83.6%),DAP方法的平均复苏率47.23%(26.3%-76.7%),EFS方法明显优于DAP方法。其中KM、ICR和BALB/c小鼠EFS方法的冷冻复苏率显著高于DAP方法(P〈0.01);冻融胚胎移植后EFS方法的平均着床率27.23%(1.75%一45.0%),DAP方法的平均着床率31.43%(7.0%一46.3%)。除KM、ICR小鼠外,其他4个品系小鼠的着床率DAP方法高于EFS方法。结论KM和ICR远交群小鼠胚胎适合用EFS方法冷冻保存;C57BL/6J、OB/OB、LAP/aTAOF59三个品系小鼠DAP方法优于EFS方法,但差异不大;BALB/c小鼠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的冻融胚胎着床率均较低,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花角蚜小蜂对松突圆蚧的控制效能及其稳定作用的评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谢国林  潘务耀 《昆虫学报》1997,40(2):135-144
从日本冲绳引入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ti Tachikawa是1989年在惠东 县首批释放定居成功的。经五年系统研究表明,花角蚜小蜂释放一年后,在中心区50m以内最高寄生率达55.8%~64.2%,雌蚧密度由每针束3.14头下降为0.64头;二年后控制松突圆蚧的有效半径增至300m左右,寄生率稳定在20.8%~32.9%,每针束雌蚧密度保持在0.6头左右,二者处于低密度的平衡状态。未放蜂对照区的雌蚧密度则由每针束3.40头上升到4.22头,高出放蜂区5~10倍。此外本报告还对花角蚜小蜂的扩散速度、种间竞争能力和数量稳定水平作了探讨和分析,得出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 cdrnesi(Howard)在花角蚜小蜂释放区内的重寄生率仅为3.1%~5.3%,对花角蚜小蜂的控制效能没有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铋剂四联疗法联合不同药物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入选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方案(1种PPI+1种铋剂+2种抗生素)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思联康治疗,C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荆花胃康治疗。3组患者均于根除治疗结束停药1个月后复查13C呼气试验以评估疗效。对各方案的H. pylori根除率进行评比,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和成本—效益情况。结果 按ITT集分析时,C组与A组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642,P=0.056),B组与A组和C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209、0.130,P>0.05)。按PP集分析时,C组患者根除率最高,A组患者根除率最低,B、C组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620、4.419,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按PP集计算分别为50.0%、7.9%和26.7%,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值最小。结论 综合有效性、安全性及成本—效益比分析,铋剂四联+思联康方案具有H. pylori根除率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成本效益比低的优势,提示此方案为本研究的最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橙花瑞香的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香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和观赏价值,在中国资源丰富,但自然条件下低坐果率限制了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研究以橙花瑞香为对象,通过对其有性繁殖及传粉特性的研究,探索其自然坐果率低的原因,内容包括花部特征的测量分析,MTT染色法测定花粉活性,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扫描电镜观察柱头、花粉的形态,传粉者观察,通过花粉胚珠比(P/O)和人工授粉实验推测橙花瑞香的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橙花瑞香的花部结构特殊,管状小花,花药两轮,雌雄蕊分离。花开后的花粉具有活性,柱头具有可授性,扫描电镜下,柱头和花粉的结构没有发育异常,且柱头上有花粉落置。橙花瑞香的传粉者主要是夜间访花的蛾类,访花频率低。P/O及人工授粉实验表明橙花瑞香的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橙花瑞香的坐果率非常低,自然坐果率为1.4%,人工异花授粉为23.3%,低坐果率可能是受其开花量大、异花花粉限制、资源限制以及花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培养与直接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书  张秀霞 《遗传》1990,12(4):34-35,36
  相似文献   
67.
在湖北的试验表明,猕猴桃春季嫁接以切接法较好,夏秋季嫁接则以单芽枝腹接法较好;嫁接后采用遮阳网遮荫可以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但对出圃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8.
植物人工种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花卉、林木和蔬菜的优良品种快速繁殖以及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等方面[1].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脂肪乳输注使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升高对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的影响。方法分别给大鼠输注脂肪乳2、5、7和48 h,行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评价葡萄糖输注率,测定血浆葡萄糖、FFA。结果与生理盐水输注组比较,2 h脂肪乳输注使血浆FFA升高了2倍(P〈0.01),GIR下降27%(P〈0.05),脂肪乳输注5 h GIR降低了52%(P〈0.01),7 h GIR降低56%(P〈0.01),输注48 h脂肪乳GIR降低58%(P〈0.01),5 h组7、h组及48 h脂肪乳输注组间GI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输注脂肪乳使FFA浓度达到基础值的3倍左右,可复制出脂毒性胰岛素抵抗的模型,而且胰岛素抵抗达到一定程度后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70.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省凤阳山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凤阳山片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98个不同相机位点(45个公里网格),累计28 256相机日,共拍摄到8 208张有效独立照片,鉴定为18种野生兽类和38种野生鸟类物种,分别隶属5目12科和7目16科;家畜及家禽共5种。红外相机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野生动物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拍摄率CR=11.15)、白鹇(Lophura nycthemera)(CR=2.63)、黑麂(M. crinifrons)(CR=1.03)、野猪(Sus scrofa)(CR=0.96)、猕猴(Macaca mulatta)(CR=0.59);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N)、近危(TN)的物种分别有2、4、9种。调查中记录到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和丘鹬(Scolopax rusticola)等15个物种为凤阳山保护区新记录种,其中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为浙江省鸟类新记录物种。此外红外相机还拍摄到大量的人类活动照片,表明当地人类活动较为严重,应加强管理。调查结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凤阳山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本底信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