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122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为了探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的能量分配和平衡问题,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仪器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季节的能量通量特征和闭合特点。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全年的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土壤热通量和热储存量分别是4546.07、2453.24、492.22、-10.47和45.93 MJ/m^(2),土壤为热源,潜热年总值占净辐射的54.0%,显热占10.8%,能量以蒸发散为主要的耗损形式。辐射和能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各能量分量的日变化几乎都呈白天高夜间低的单峰趋势,反照率整体为0.10~0.12,波动不大;波文比季节差异明显,为0~0.8。热带季雨林的全年闭合度为0.67,未考虑热储量时,闭合度为0.51~0.79,考虑热储量为0.53~0.80。可见,在林冠茂密的热带季雨林中,热储量对能量闭合度的贡献不大,忽略热储量并不是导致能量不闭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全球变化引起的生物入侵已经严重地威胁了生物多样性分布和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生物入侵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管理外来入侵物种,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系统地讨论不同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因子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外来入侵昆虫和外来入侵微生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最近出版的外来入侵生物相关资料,首先描述了3个外来入侵类群在我国的省级分布格局.然后利用单因素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探讨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这些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3个外来入侵类群丰富度在我国各省份的分布呈现相似的格局,即东南偏多,西北偏少;相较于入侵植物和入侵昆虫,入侵微生物在东北和华北的丰富度也较高. 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3个分类群丰富度最大的人类活动指标,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自然因子中,年均温和年降水对入侵植物丰富度和入侵昆虫丰富度解释率也较高,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对入侵微生物丰富度影响不显著.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控制自然因子的影响后, 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依然是对3个分类群丰富度影响最大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尽...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雌成蜂为研究对象,拟探明寄生蜂密度对其寄生及繁衍能力的影响,为该寄生蜂行为生物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0.350~0.450 g)为寄主,设置8种不同雌蜂密度(1~8头/寄主),对比分析不同雌蜂密度下,管氏肿腿蜂的寄生行为和效能,以及雌蜂生殖力和子代适合度变化。结果表明,随雌蜂密度增加,管氏肿腿蜂蛰刺发生前历时、寄主麻痹历时及产卵前历时均缩短。基于Hassell-Varley数据模型分析(E=0.9023×P-0.9378),雌蜂的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逐渐变小,雌蜂间的干扰降低了寄生效能。雌蜂生殖力随其密度增加而降低,单雌平均产卵量及产雌量明显下降,雌蜂密度为1头/寄主时,单雌产卵量分别是4头/寄主和8头/寄主处理下的1.4倍和2.4倍。子代适合度也随雌蜂密度增加而变化,子代发育历期明显缩短,低龄幼虫存活率和单雌体重均下降。雌蜂密度为1头/寄主时,其子代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26.7 d, 8头/寄主时最短,平均为24.0 d。雌蜂密度为1头/寄主时...  相似文献   
84.
为探究羊肚菌Morchella与不同土壤生长环境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以吉林省辽源市的野生和栽培两种生境为样地,采集羊肚菌根际土壤样品为材料,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羊肚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土壤理化因子对其真菌群落多样性及优势菌属的影响.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与...  相似文献   
85.
上海地区花卉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对上海地区60余种花卉生境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把采集的节肢动物按营养关系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其它类等4个功能团。根据鉴定结果,植食类共121种,捕食类22种,寄生类12科,其它类13科。其中,16种节肢动物为上海地区首次报道。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其它类的相对丰富度分别为78.10%、5.61%、2.44%和13.85%。保护花卉生境中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种类是花卉生产生态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6.
刘燕  李玉玲 《人类学学报》2022,41(5):875-882
目前有关儿童青少年坐高、下肢长及其比值的报道多为非双生子人群的研究。为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坐高、下肢长及坐高与下肢长比值影响的相对大小,我们对796对6~18岁双生子的身高和坐高进行了测量,计算下肢长及坐高与下肢长比值,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遗传和环境相对效应。结果发现,校正年龄后,男女15~18岁年龄组坐高和下肢长的遗传度(0.63~0.78)均分别高于同性别低年龄段儿童青少年(0.31~0.68);坐高与下肢长比值的遗传度除9~11岁女生(0.84)外,其他年龄组均较低(男0.16~0.46,女0.21~0.57);共同环境因素和特殊环境因素对6~14岁儿童青少年各指标的作用较大。本研究提示,在快速发育时期,坐高、下肢长和坐高与下肢长比值对环境因素更为敏感,遗传度较低;机体越成熟,其遗传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动物园笼养猕猴的社会等级结构及其对笼舍不同区域利用率,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利用瞬时扫描取样法(5 min间隔),对都匀市西山公园的M1(成年雄猴)、F1(成年雌猴)、F2(青年雌猴)、F3(青年雌猴)和F4(幼年雌猴)5只笼养猕猴的攻击、屈服行为发生频次及其所处笼舍A(高空区)、B(休息区)、C(丰容区)、D(笼底区)和E区(前笼区)的次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猴群社会等级顺位从高到低是M1﹥F1﹥F2﹥F3﹥F4;在笼舍中猕猴对C区全年利用率最高,依次减少的是B、D、E和A区;不同性别猕猴对A、B和D区的利用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猕猴对A、B和D区的利用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季节猕猴对各区域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研究说明猕猴等级结构与年龄、性别和亲缘关系有关,对笼舍各区域利用率与性别和年龄因素有关、与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88.
小鞘指环虫种群的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建立了一个衡量聚集性的指标-聚集度A,并用该指标结合方差/均数和负二项分布的参数k值分析了小鞘指环虫(Dactylogyrusvaginulatus)种群在其宿主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种群中分布的聚集程度与感染率和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种群的聚集程度随感染率及丰度的上升而呈现下降的特点,作为衡量聚集性的指标,聚集度要优于k值,而后者又优于方差与均数之比,  相似文献   
89.
分根区施保水剂对玉米气孔导度和单叶WUE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陕单9号玉米(zea mays L.)在根区不施保水剂(对照)、分根区施保水剂和根区全施保水剂3种处理下,叶片气孔导度、CO2吸收和H2O蒸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75%土壤饱和持水量下,各指标在3种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在50%土壤饱和持水量下,分根区施保水剂显著降低了叶片气孔导度,叶片CO2吸收量和H2O蒸腾量也同时降低,但H2O蒸腾量下降幅度更大;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分根区施保水剂均能提高玉米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  相似文献   
90.
一座伟大的里程碑--农业生物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从野生动物植物驯化开始 ,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延续了 1万多年 ,到 19世纪中叶 ,有了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和李必希矿质营养学说等先进的生物学和农业化学理论 ;有了良种、化肥、农药 ,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拖拉机和电力 ,才有了近代农业。 2 0世纪中叶 ,发现了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和 DNA重组成功 ,诞生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 ,掀起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也迎来了现代农业的新时代。农业生物技术使农业从内涵到外延上 ,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它赋予动植物品种 ,即农业加工的原材料以全新的内涵 ,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