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8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目的:考察性别、不同分组和言语对儿童分类能力的影响.方法:被试为122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为7-8岁.实验材料为两套内容同质的分类卡片,每套卡片都存在四个维度的差异.首先通过前测将儿童的分类能力分为高水平、低水平两种类型,然后进行两两配对.因变量指标为: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之间的差值.结果:1.能力水平配对因素影响同伴合作.2.有无言语交流对分类成绩存在显著性影响,有言语交流组成绩明显高于无言语组.3.性别配对对同伴合作没有影响.4.能力水平配对与有无言语交流的交互作用明显,其中低.高组中有言语交流成绩明显优于无言语交流成绩.结论:与水平比自己高的同伴合作效果好于水平相当或比自己水平低的同伴之间的合作.言语交流的效果能明显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索电针外周神经是否促进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为电针促进神经再生修复研究提供一点基础性参考.方法:24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组,脊髓T11全横断损伤21天组和脊髓T11全横断后电针治疗2l天组.电针穴位选取外周足三里、悬钟和伏兔、三阴交,两组穴位隔日交替进行电针.2l天后,应用临床体感诱发仪比较三者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结果:CSEP检测发现电针21天与损伤21天比较,P1潜伏期及P1-N1波幅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二者与正常组相比,除P1-N1波幅未见明显差异外(P>0.05),P1潜伏期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关键是根据损伤类型选择相应的电针穴位,同时说明针刺外周神经不利于中枢神经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43.
骨转换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及选择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转化生化标志物的检测以其简便、快捷、无创等优点,在流行病学研究、长期跟踪监测、骨折风险评估等芳面独具优势.与骨影像学和骨形态计量学观察相比,其反映的是骨细胞活性的实时信息,因此是评价骨转换状况、观察药物早期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4.
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夜间气候为南风、多云、20~28℃的条件下,用香蕉培养基引诱、采集果蝇.室内或恒温箱中培养12 d,取野外果蝇三龄幼虫替代实验室长期饲养的果蝇幼虫,制作果蝇唾腺染色体.经剥离、解离、染色、压片,观察到比实验室饲养的果蝇染色体较大、个体更清楚的片子.  相似文献   
14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几个疑难问题解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在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几个疑难问题,简要进行了分析并解答.  相似文献   
146.
浅谈性别决定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决定和分化机理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一个热点领域。结合中学教材上基因定位知识.从基因型和环境2方面总结了动物和植物性别决定的方式,并从染色体水平和基因水平对其进行了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14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类5’非翻译区剪接位点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因非编码区域剪接位点的识别是基因识别中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尤其是5’非翻译区中剪接位点的识别。与一般剪接位点不同,5’非翻译区剪接位点的两侧不存在由编码到非编码的状态转移,所以通常的剪接位点识别算法在非翻译区的性能不太理想。文章采用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5’非翻译区中的剪接位点进行识别。为了提高识别精度,采用了基于矩阵相似性度量的核函数参数选取方法,它能够简单快速地确定合适的核函数参数,进而提高核函数的识别性能。通过实验验证,经过参数选择后的支持向量机能够较好地识别5'非翻译区剪接位点。  相似文献   
148.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及定位克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忠华 《生命科学》2005,17(2):183-188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相互作用体系是当今植物分子病理学和抗病育种学研究领域的模式体系之一,其中抗病基因的分子定位与克隆及其标记辅助选择已成为该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9.
荔枝雄花性别决定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荔枝雄花雌蕊原基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开始衰退.内质网历经增生扩展,穿壁相连,同心缠绕,多条平行弯曲,不规则堆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产生许多囊泡,囊泡在细胞内含物的降解和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在雌蕊原基细胞衰败的前、中期数量增加,后期分批降解.过氧化物酶体在雌蕊原基细胞衰败的中期紧挨核短暂出现.细胞核的染色质凝集断裂;核周腔扩大,形成胀泡;染色质趋边,外泄.细胞原生质表现出有序的、在膜包裹下的降解,首先是核糖体,而后依次是: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雌蕊原基的衰败历程可能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0.
1 Technology of natural materials Early man used conveniently shaped stones as tools. "Workshop" areas have been found with large numbers of stones, some showing signs of being worked. However, organic materials like wood will decay under normal wet condi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so we won't find the same sort of evidence for wooden tools. It is safe to assume that early man used sticks as probes and clubs, and maybe even for making some sort of nestlike protection against the elements and predators, since we see chimpanzees and other animals doing this sort of thing. So wood, and ahnost certainly other plant materials such as fibrous leaves, and bone and other materials gleaned from dead animals, would be used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We need to know thi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idea that Man can be expected to have a long history of the use and manipulation of natural materials. This needs skills in choosing materials for certain uses on the basis of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ether those properties are to do with the ease of shaping the material 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at material in use. Occasionally the material was chosen simply because it was readily available. If we find that a particular material was always used for a certain job, it's reasonable to deduce that Man was exer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criteria through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