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11篇 |
免费 | 784篇 |
国内免费 | 2175篇 |
专业分类
89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208篇 |
2022年 | 280篇 |
2021年 | 277篇 |
2020年 | 271篇 |
2019年 | 228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209篇 |
2016年 | 252篇 |
2015年 | 270篇 |
2014年 | 402篇 |
2013年 | 344篇 |
2012年 | 339篇 |
2011年 | 370篇 |
2010年 | 327篇 |
2009年 | 373篇 |
2008年 | 480篇 |
2007年 | 402篇 |
2006年 | 308篇 |
2005年 | 347篇 |
2004年 | 321篇 |
2003年 | 292篇 |
2002年 | 286篇 |
2001年 | 289篇 |
2000年 | 233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169篇 |
1997年 | 147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22篇 |
1994年 | 136篇 |
1993年 | 108篇 |
1992年 | 123篇 |
1991年 | 122篇 |
1990年 | 87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162.
鸟类对色彩有较强的区分能力。基于鸟类视觉模型的研究发现,在人类看来类似的羽色,在鸟类眼中存在差别。本研究通过量化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羽毛的反射光谱以及身体量度和喉部、耳羽的黑色斑块面积,比较其在雌鸟和雄鸟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麻雀雌鸟和雄鸟的身体量度、喉部和耳羽的斑块面积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均无显著差异。基于鸟类的视觉模型,麻雀头顶、喉部、耳羽、腰部的羽色,在雌鸟和雄鸟间无明显分化。基于上述结果,我们认为麻雀的雌鸟和雄鸟在外形上没有表现出性二型。 相似文献
163.
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LTPNPA)治疗高原地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9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原地区DL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59),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LTPNPA术式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对比两组疗效、临床指标(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R值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不同时期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是98.31%,高于对照组的88.14%(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偏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椎间隙高度R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高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高于治疗后3个月,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偏高(P0.05)。结论:对高原地区DLBP患者应用LTPNPA术式治疗,具有明显疗效,还可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上可考虑在高原地区推广LTPNPA术式,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64.
聚肌胞联合氟美松、维生素C治疗单疱性角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延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2):118-118
目的:探讨聚肌胞与氟美松、维生素C联合应用时对单疱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单疱性角膜炎患者,用聚肌胞针剂联合氟美松、维生素C进行球结膜下注射,隔日一次;并用聚肌胞与氟美松混合液点眼.结果:总计21例,治愈19例(90.4%),基本治愈2例(9.5%);治愈天数:最短12 d,最长41 d,平均23 d;治愈后视力提高2行者3例,2行以上者7例,5行以上者11例.结论:聚肌胞针剂联合氟美松、维生素C,对单疱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对角膜无明显毒性损害,是治疗单疱性角膜炎比较可靠、作用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5.
狗牙根颖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胚性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普通狗牙根[Cynodon dacylon(L.)Pers.cv.'Suncitv']颖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外加浓度在2.0~6.0mg/L的2,4-D,能高频率地诱导出高质量的胚性愈伤组织,其中以4.0 mg/L为最佳.胚性愈伤组织最佳继代及分化的培养方法为:用MS 2,4-D 4.0mg/L继代1~2次,然后转入1/2 MS 2,4-D 2.0 mg/L中继代1~2次,再在无激素的1/2MS中光照培养10 d,最后在MS 6-BA 3.0 mg/L中诱导分化,分化成苗率达31.7%.经电镜观察发现,胚性愈伤组织结构紧密,细胞较小,内容物丰富,而非胚性愈伤组织结构疏松,细胞巨大,内含一大液泡,几无细胞器. 相似文献
166.
Spiramine N-6属粉花秀线菊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二十碳二萜生物碱。本实验采用Born,Shen和Hamburger等方法分别观察了spiramine N-6在体外和体内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反应的作用,同时评价spiramine N-6对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spiramine N-6在体外选择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呈量效关系,其IC50=26μmol/L,对花生四烯酸(AA)或腺苷二磷酸(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作用;spiramine N-6静注后明显抑制PAF、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piramine N-6呈浓度依赖性减少AA和PAF引起血小板5-羟色胺的释放,其IC50分别为64.7和33.5μmol/L。Spiramine N-6明显阻抑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78.6μmol/L。结果提示spiramine N-6作为二十碳二萜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和阻抑血小板一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67.
168.
目的:观察GDNF启动子1区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甲基化修饰状态,以期探讨其对于GDNF在胶质瘤中高表达的影响。方法:基因测序检测10例胶质瘤与5例正常脑组织中GDNF基因序列,比较其基因是否有突变发生;重亚硫酸盐修饰后基因测序检测20例胶质瘤(10例低级别和10例高级别)与5例正常脑组织中GDNF启动子1区甲基化修饰状态。结果:GDNF启动子1区基因在胶质瘤中没有发生突变;GDNF启动子1区甲基化修饰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高级别中发生率分别为72.25%、86.25%、86.75%。在胶质瘤中的甲基化修饰水平比正常脑组织明显增高(P<0.05),而高低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胶质瘤细胞中,GDNF启动子1区发生了高甲基化修饰,这种修饰很可能会影响GDNF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9.
目的:对来自海洋软珊瑚的链霉菌6-1(Stre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 6-1)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人类健康服务。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对分自海洋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中的链霉菌6-1(Stre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 6-1)进行发酵培养,用乙酸乙酯对发酵液进行萃取;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PLC)分离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运用电喷雾质谱(ESI-MS)、核磁共氢振(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物理性质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洋链霉菌6-1(strain 6-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4'-二羟基异黄酮(1)、5,7,4'-三羟基异黄酮(2)和丁烯酸内酯-Ⅰ(3)。结论:丁烯酸内酯-Ⅰ是从链霉菌属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均是从Streptomyces variabilis中首次分离得到;变异链霉菌6-1(Stre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 6-1)可以作为活性化合物3(丁烯酸内酯-Ⅰ)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中下段胆管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79例中下段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对确定的单因素进行生存率的描述,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对单因素进行生存分析评价。结果:79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36.2%,19.1%,中位生存时间为19.8个月。行根治性手术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45.5%和24.2%,分别显著高于姑息性手术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28.9%、14.3%和7.1%);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5个月,较姑息性手术患者显著延长(8个月),根治术与姑息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四项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化,慢性病史,淋巴结转移为影响中下段胆管癌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慢性病史、手术切缘、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中下段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病史、手术切缘、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为中、下段胆管癌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手术可提高中、下段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