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4 毫秒
241.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两种常用剂型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联合化疗中的治疗反应.方法:本院2010-3-2010.12行长春新碱+吡柔比星+门冬酰胺酶+强的松方案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使用含有聚乙二醇化的左旋门冬酰胺酶剂型培门冬酶即VDPAP者作为A组(40例)与既往使用含大肠杆菌剂型即VDLP者B组(60例)对比,观察不良反应.化疗前后检测血象,肝功能,凝血功能,观察过敏情况等,记录化疗后第28天的各项指标.结果:A组过敏发生2例(5%)而B组过敏发生13例(21.67%),P值0.045,有统计学意义.既往对大肠杆菌剂型发生过敏的13例患儿首剂使用PEG-Asp均无过敏,2例于第二剂时出现皮试阳性.A组(>2级)白细胞减少1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6例,血红蛋白降低0例,血小板减少5例,纤维蛋白原降低1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0例;B组(>2级)白细胞减少28例,中性粒细胞减少46例,血红蛋白降低2例,血小板减少16例,纤维蛋白原降低2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0例.A组(未分级)抗凝血酶Ⅱ降低23例,D二聚体升高4例,谷丙转氨酶升高5例:B组(未分级)抗凝血酶Ⅱ降低33例,D二聚体升高8例,谷丙转氨酶升高5例..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住院日11.14天.B组平均住院日18.47天.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两种剂型不良反应相当,但培门冬酶具有使用次数少,使用方便,过敏率低,缩短住院目的优点.  相似文献   
24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Hcy、ET-1、hs-CRP、TXA2水平和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凝血酶法、放射免疫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对68例ACI患者治疗前后Hcy、ET-1、hs-CRP、TXA2和各凝血纤溶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以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①ACI患者治疗前血浆Hcy、ET-1和血清hs-CRP、TXA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血浆Hcy、ET-1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轻、中、重型组间血浆ET-1和血清hs-CRP、TXA2含量逐渐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而中重型患者血浆Hcy含量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1)。③经过治疗,ACI患者血浆vWF、GMP-140、Fg和F1+2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血浆PS活性、PC活性与A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其中血浆PS和PC活性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CI患者血浆中tP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PAI-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tPA增加,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1减少,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Hcy、ET-1、hs-CRP、TXA2和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的变化对于指导用药、病情观察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3.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状循环局部血液TF/TFPI改变。方法:入选40名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pectoris,UP)20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pectoris,SP)和正常对照组各10例。所有受试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同时经导管抽取主动脉根部、冠状静脉窦和股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F、TFPI水平,计算TF/TFPI比值。结果:三组受检者基本情况均相似,UA组和SA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股静脉血中TF、TFPI浓度及TF/TFPI比值比较:UA组和SA组血T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UA组血TF水平显著高于SA组。UA组血TFPI水平低于SA组及对照组;SA组血TFPI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UA组血TF/TFPI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组,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部位血TF、TFPI水平及TF/TFPI比值比较:UA组冠状静脉窦血中TF水平较主动脉根部显著升高,CS-AO差值显著高于FV-AO差值;UA组冠状静脉窦血TFPI水平较主动脉根部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F/TFPI比值较主动脉根部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S-AO差值显著高于FV-AO差值。血TF、TFPI水平及TF/TFPI比值在股静脉与主动脉根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和对照组血TF、TFPI水平及TF/TFPI比值三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循环TF/TFPI比值能较敏感地反映ACS的情况。  相似文献   
244.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夹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外科治疗12例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夹层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Mini-root手术方式代替Bentall手术。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69~103 min,平均(78.7±28.6)min,体外循环时间79~122 min,平均(98.3±23.8)min。术后早期存活11例,死亡1例,死亡率8.3%。术后随访时间2~37个月,平均(18.2±8.6)个月,其中1例术后24月发生急性腹主动脉夹层,予以实施腔内支架隔绝术成功以治愈出院。术后与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径分别为45~58 mm,平均(50.2±5.6)mm和53~69 mm,平均(61.3±4.6)mm(P<0.01)。结论:马凡综合征合并急性Standford A型夹层一经确诊则需急诊手术,及时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而且应用改良Mini-root手术方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45.
目的:通过比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胰岛素抵抗(IR)患者与非IR组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探讨其早期水平的变化是否会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预后产生影响。方法:建立研究人群的组别,描述研究人群的分布特征,设立参照及实验标准,进行各项研究指标的检测,以及患者完整的随访观察,收集相关全面,详细的临床研究资料,筛选有效及合格的信息,及时输入研究样本的资料。结果:根据研究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血清中hsCRP的水平,并不随卒中后的时间推移有显著改变。具有危险因素的受试者,较阴性对照组,有更高的hsCRP水平。结论:我们发现hsCRP在急性缺血组IR中有较高表达,与患者不良终点事件的预后,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和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检测1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和FAB分型的符合率为89.19%。1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中,ALL为121例,占AL的65.41%,B-ALL为113例,主要表达B系的CD19(99.12%)、CD22(98.13%)、CD79a(96.19%)、CD10(86.73%)。T-ALL占8例;主要表达CD5(100%)、CD7(100%)、cCD3(100%)、CD8(87.5%)。AML为47例,占25.41%,主要表达CD33(93.62%)、CD15(78.72%)、CD64(76.6%)、MPO(76.6%)、CD13(74.47%)。在B-ALL,AML,T-ALL中,敏感性最高的抗体分别是CD19,CD33,CD5和CD7,特异性最强的抗体分别是CD79a,MPO,cCD3。AMLL为17例,占9.19%,其中B/M为9例,T/B为5例,T/M为3例。My十-ALL为54例,占ALL的44.63%,表达的髓系抗原为CD13、CD15、CD33、CD64。Ly+-AML为18例,占AML的38.30%,表达的淋系抗原为CD19、CD4、CD7。系列非相关抗原CD34的表达率为67.57%,HLA-DR的表达率为85.41%,CD38的表达率为80.59%,TdT的表达率为62.59%。结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白血病分型中起重要作用,是FAB分型的补充和修正,提高了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准确率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24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0例患者治疗前及自觉症状缓解时hs-CRP、WBC、N%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在急性发作期的阳性率以及自觉症状缓解时的阴性率。结果:①hs-CRP、N%、WBC在自觉症状缓解时均明显低于哮喘急性发作期(P<0.05);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hs-CRP、N%阳性率均高于WBC阳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哮喘患者经治疗自觉症状缓解时hs-CRP、WBC阴性率均高于N%阴性率,且与后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既可作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感染的敏感指标,又是反映急性发作期治疗效果的早期评判指标,比WBC、N%更迅速、敏感。  相似文献   
248.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CO、E/A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CS,可以强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并增强抗栓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4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1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ACS中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100例ACS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并入选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无机磷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LPA、MMP-9水平。结果:AMI组血浆LPA、MMP-9水平显著高于UAP组(LPA:3.29±0.42vs2.67±0.37;MMP-9:481.7±86.5vs237.85±65.34,P<0.01)并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PA:1.82±0.31;MMP-9:87.42±23.85P<0.01);LPA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224,P<0.05)。结论:LPA与MMP-9可能是提示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破裂,进而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25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是一种能促进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生成血小板的造血因子,研究表明它能促进射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前期工作证明rhTPO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活存率.本文以7.0Gy照射恒河猴为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模型,研究了rhTPO早期干预对重症ARS的治疗作用,并与WR2721和"500"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rhTPO早期干预可明显促进ARS猴造血功能恢复,改善ARS猴症状,简化对症治疗措施,提高重度骨髓型ARS猴活存率,其对重度骨髓型ARS的防治作用优于现有的辐射防护药WR2721和"500",有望开发成安全有效的新型辐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