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2022年3月31日,苏格兰首先报告了5例患有不明原因重症肝炎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4月15日就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发布指导性意见,对确诊病例、可疑病例和流行病学相关病例进行了定义。截至4月21日,已有12个国家报告169例确诊病例,从1月龄至16岁不等。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或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500 IU/L,多数患儿有黄疸、恶心、腹痛、乏力、嗜睡和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和呕吐,大多数患儿无发热。17例接受了肝移植,至少报告1例死亡。考虑到流行病学特点和患儿的临床特征,感染性因素导致该疾病的可能性更大。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排除了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并提示腺病毒可能与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有关,但其他感染性因素或环境因素仍不能完全排除。本文对此次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的发展情况及其可能病因进行了介绍。该疾病存在输入性风险,我国应对此早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2.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观察组60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毕(T5)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麻醉前(T1)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插管后1 min(T2)~T5时间点HR、MA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水平(CRP)、白介素-6(IL-6)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 CRP、IL-6、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麻醉效果较好,可平稳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应激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3.
摘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对患者内皮损伤、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94例AIS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内皮损伤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损伤因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水平更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水平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治疗后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更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更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应用于AIS患者,可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减轻内皮功能损伤和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4.
摘要 目的:研究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清中的含量,并探讨三者联合对AMIDE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根据Killp分级法将不同心力衰竭将AMI患者分为II、III和IV级,并根据心肌梗死范围将AMI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心肌梗死组。比较不同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联合诊断AMI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2)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随Killp分级或心肌梗死范围升高而升高(P<0.05);(3)AMI患者血清CK-MBmass,hs-cTnT,CK-MB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P<0.05);(4)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诊断。结论:血清CK-MBmass,hs-cTnT和CK-MB在AMI患者含量升高,并且与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梗死范围有关,适用于AMI的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55.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干扰素-γ(IFN-γ)、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生成素-1(Ang-1)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自2018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6例为对照组,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H-FABP、IFN-γ、Hcy、Ang-1水平,比较各组检测水平,分析联合检测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FABP、IFN-γ、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Ang-1水平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IFN-γ、Hcy、Ang-1水平在不同病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轻度、中度相比,重度患者的H-FABP、IFN-γ、Hcy水平更高,Ang-1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与H-FABP、IFN-γ、Hcy呈正相关,与Ang-1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H-FABP与IFN-γ、Hcy指标相互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与Ang-1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H-FABP、IFN-γ、Hcy、Ang-1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6.
摘要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后的作用及对血清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CD63)、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溶栓后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D62p、CD63、PAF、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比容(HCT)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D62p、CD63、PAF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的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血清CD62p、CD63、PAF的表达,改善血小板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7.
摘要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期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ALL维持期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CCLG-ALL2008方案治疗,n=31)和研究组(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n=31)。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情况、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平均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感染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M)组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ALL维持期患儿,可减轻患儿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作次数,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又称神经球蛋白,是一种携氧球蛋白。有研究证明Ngb在脑缺血缺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氧具有高亲和力,有助于预防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本研究观察了AIS后血清Ngb水平的变化,并评估了Ngb与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募集AI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在AIS患者起病后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发病后72 h内和第14天)及对照组中分别检测血清Ngb水平,并比较AI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Ngb水平。对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患者血清Ngb水平与梗死体积及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gb对AIS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在脑梗死后72 h内和第14天时分别为105.7(88.3,123.1)μg/L和72.8(58.7,86.9)μg/L。对照组血清Ngb水平为58.2(35.0,81.6)μg/L。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在发病后72 h内及第14天均无显著差异(P>0.05)。AIS发病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232,P=0.038)。在各时间点,大体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Ngb水平与中小体积脑梗死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Ngb水平对AIS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升高。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无显著差异。发病后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Ngb可能作为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9.
巨噬细胞浸润和激活是急性结肠炎的关键步骤。巨噬细胞中氧化还原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在介导结肠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大黄根茎中分离出的大黄酸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然而,其在调节急性结肠炎症中的作用尚未得到研究。来自澳门大学的王一涛及其团队研究了大黄酸在急性肠道炎症期间的保护机制及其对巨噬细胞活化的调节。结果发现大黄酸通过Nlrp3炎症小体干扰其在巨噬细胞中的复合物组装,降低IL-1β的分泌。大黄酸还通过激活Nrf2-HO1-NQO1通路,抑制Nox2亚单位的表达和易位以调节氧化还原平衡。  相似文献   
160.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由甲型、乙型和丙型等流感病毒引起。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可导致季节性流行甚至全球大流行。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是病毒复制、传播和发病机制中的关键酶,因而研发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s)是对抗流感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中国,许多用于清热解毒的中药单独使用或作为中药配方来治疗流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如何从中药中快速分离出活性物质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