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基于蜡螟感染模型探究亚抑菌浓度(sub-MIC)氟康唑(fluconazole, FLU)对光滑念珠菌毒力的影响。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的光滑念珠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ATB法测定FLU对光滑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蜡螟感染模型检测光滑念珠菌的毒力,并采用病理学和病原学方法评估建模是否成功。穿刺及不同sub-MIC FLU对健康蜡螟的影响: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为三组,即PBS组(注射10μL PBS)、FLU亚组(分别注射10μL FLU药液,使感染蜡螟体内FLU浓度为0.5 mg/kg、1 mg/kg、2 mg/kg、4 mg/kg、8 mg/kg、16 mg/kg)和穿刺组(微量注射器穿刺但不注射)。不同sub-MIC的FLU对光滑念珠菌感染蜡螟的影响:采用2.50×106酵母/只剂量感染蜡螟,2 h后,对照组再注射10μL PBS,实验组再注射不同浓度FLU工作液,观测对光滑念珠菌感染的蜡螟的治疗效果。结果 FLU对9株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MIC为8~32 mg/L,光滑念珠菌ATCC200...  相似文献   
92.
<正>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作为条件致病菌与人体共存,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其他条件因素影响,可能引发黏膜或全身感染[1]。白念珠菌导致的口腔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阴道炎等多种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还可与其他致病菌产生相互促进作用,如在口腔中与卟啉单胞菌形成混合生物膜,使牙周围组织遭到明显的破坏[3]。目前抑制白念珠菌的药物库资源有限,临床使用的治疗药物虽然能够有效治疗白念珠菌的侵袭性感染,但其毒副作用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同时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也逐渐降低产生耐药性。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亟需开发新型有效抗菌物质,而生物源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等特点可以为此提供基础[4]。学者们对白念珠菌致病机理和药物作用靶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积极寻找抑制白念珠菌的相关天然活性物质,为解决化学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基础。本文对白念珠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机理以及不同生物源对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在体外情况下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80)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分析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凋亡的影响;用DCFH-DA染色法测定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内活性氧积累的影响;用JC-1染色法分析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用碘化丙啶染色、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检测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加入麦角甾醇后,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的变化,检测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影响。[结果]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IC和MFC分别为16 μg/mL和32 μg/mL。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细胞膜和胞浆均有明显的影响。和厚朴酚是通过增加活性氧的产生和破坏线粒体功能来诱导白念珠菌的细胞凋亡和坏死。它也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这可能和细胞壁的破坏和与麦角固醇的结合有关。[结论]和厚朴酚通过产生活性氧并伴随着一系列的细胞损伤这种复杂的机制从而对白色念珠菌产生抑制作用,使和厚朴酚成为一种潜在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94.
逆转座子样元件Tcal用于白色念珠菌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江野  符峥 《微生物学报》1996,36(3):161-167
已分离到一中等重复序列以及具有逆转座子样结构的元件Tcal。Tcal两端存在两个完全相同同向排列的序列LTR388bp,中间被一5.5kbDNA片段隔开。以alpha及Tacl为探针对40多种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临床分离到的致病菌株进行杂交分析,根据杂交图谱,这些白色念珠菌可被分成若干组、令人感兴趣的是来自同一地区菌种的遗传相关性比来自不同地区的大,比较URA3等基因的杂交结果,支持这种分析,尚未观察  相似文献   
9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PGR)的方法对48株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Robin)Berkh进行了分析。由初步试验中,随机选用了18种引物,筛选出OPA-14引物,该引物扩增的带型清晰可辨,不同菌株之间扩增的带数6—12条不等,共有6条主带。扩增片段的长度粗略估计在300—2000bp左右。除个别菌株的带型相同以外,大多数菌株之间呈多态性分布,其带型的数目和扩增的片段存在差异。对简单的DNA制备方法,以及RAPD-PCR在临床应用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
黄酮和甾体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用琼脂扩散法对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到的12个黄酮和5个甾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真菌活性实验,其中黄芩甙元(baicalein)、funkioside C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尖孢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12、0.217和0.108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264、0.310和0.078g/L。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7.
非白色念珠菌是肿瘤患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40年来,在1591例肿瘤患者全身性念珠菌感染中,由非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占46%,其中热带念珠菌占25%,光滑念珠菌占8%,近平滑念珠菌占7%,克柔念珠菌占4%,其他种〈1%。本文叙述了念珠菌属各个种的病原性及对肿瘤与非肿瘤患者的易感染和有关因素。文中最后强调,大多数念 珠菌病由内源性引起,但外源性或医源性暴发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98.
脉冲电泳用于确定念珠菌染色体数目和大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念珠菌,特别是白念球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机会致病真菌。欲了解它们的生物学本质及致病的分子机制,首先应清楚其基因组的基本结构。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离了8种念珠菌共187株的染色体DNA,获得各种菌染色体数目和大小的数据。这些数据为深入研究致病酵母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作为种间基因型分类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系统评价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联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创建至2014年12月)中关于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VV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包括2 4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VVC效果优于对照组[OR=2.43,95%CI(1.98,2.98),P0.000 01]。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VVC有效,安全性高。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统一,本结论尚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RCT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0.
人类跨膜蛋白TMEM165与酿酒酵母Sc Gdt1均属于阳离子/钙离子交换器家族的成员,在本研究中,通过序列比对在白念珠菌中发现了Sc GDT1的同源基因Ca GDT1,表型互补实验显示Ca GDT1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Sc GDT1基因缺失所造成的钙离子敏感性,证明Ca GDT1是Sc GDT1的同功基因。此外,通过同源重组原理敲除了Ca GDT1的2个等位基因。表型筛选结果表明gdt1/gdt1缺失株对钙离子、细胞壁和内质网3种胁迫均不敏感,而对酮康唑和特比萘芬2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