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为寻找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采用管碟法对7株分离自海洋的芽胞杆菌在不同Na Cl浓度下产生抗白念珠菌活性物质特性、活性物质的耐热性及不同p H值条件下的活性进行了比较,八大溶剂系统纸层析法对活性物质的类别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变化产生活性物质的量也在变化,Na Cl浓度达7%时均不能产生,但在正常海洋环境盐浓度(Na Cl含量2%~3%)下都产生;活性物质有很强的耐热性和耐酸碱性,说明其较稳定;7株菌产生的抗白念珠菌活性物质均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由于目前临床上抑制人体病原真菌活性物质绝大多数为脂溶性,因而这些芽胞杆菌产生的抗白念珠活性物质有可能为新型物质,此外本研究结果为这些菌株所产生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来源的50株白念珠菌的基因型及其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伊曲康唑、氟康唑和咪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白念珠菌rDNA 25S的Ⅰ类内含子包含区,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判断基因型(A型为450 bp,B型为840 bp,C型为450 bp和840 bp)。采用CLSI M27-A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50株白念珠菌对上述6种抗真菌药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50株菌分为3种基因型:A型30株,B型和C型各10株。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和咪康唑的MIC值较低,MIC范围依次为0.25~0.5μg/mL,0.125~0.5μg/mL,≤0.03μg/mL,0.25~8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较高,MIC范围分别为0.25~8μg/mL,0.5~64μg/mL。B型和C型对5-氟胞嘧啶的MIC值均为0.125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4%、70%。不同族别来源的菌株基因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菌株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疆地区白念珠菌分A,B,C三种基因型。汉...  相似文献   
33.
念珠菌的无性阶段是属于隐球菌酵母目,隐球酵母科的一种临床上重要的致病真菌,其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亚门。在临床上,念珠菌致病病谱广,它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系统的感染。近年来,由于肿瘤、AIDS患者的增多,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念珠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居第四位,其引起的死亡率高。由于上述特点,所以念珠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10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组76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组134例。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210例病例中,RVVC组中白色念珠菌54株(71.05%),光滑念珠菌15株(19.74%),热带念珠菌4株(5.26%),克柔念珠菌2株(2.63%),近平滑念珠菌1株(1.32%)。非白色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在RVVC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VV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敏试验显示,RVVC的念珠菌株中仅8株对7种药物全部敏感,23株敏感药物<5种,其中1株仅对制霉菌素敏感;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7.37%)>克霉唑(60.52%)>酮康唑(51.32%)>伊曲康唑(36.84%)>咪康唑(35.53%)>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结论:白色念珠菌仍是R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在RVVC组中显著高于VVC组,其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制霉菌素敏感率最高,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用一种新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鉴别生物学形态相近的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方法 用小鼠体内诱导法制备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L—DMEM、H—DMEM、完全1640液、小牛血清诱导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芽管及菌丝形成,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都柏林念珠菌芽管或菌丝表面有无可与该单抗相结合的成分。收集临床口腔念珠菌病标本涂片,直接做IIF试验。结果 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37℃,6h可同时最高效率地诱导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芽管或菌丝形成。单抗MAb03.2Cl-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都柏林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结合。结论 单抗MAh03.2Cl-C2可用于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实验室的速鉴别。  相似文献   
36.
白念珠菌芽管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珠菌有酵母相及菌丝相两种形态,而在形态转变早期阶段可形成芽管,是该菌由定植菌向致病菌转变的标志。体内外很多因素可影响芽管的形成,对其表面特异抗原的检测仍然是一难题,芽管相关致病基因、蛋白以及致病机制等目前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上述内容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37.
小儿罕见真菌感染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念珠菌病的新类型和新条件下小儿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致病菌。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5~2005年的临床资料44例,进行体外毛发感染试验、电镜观察、动物试验,流式细胞(FCM)、随机括增多态性DNA(RAPD)以及DNA基因序列检测等。结果 ①累计发现44例婴儿头部念珠菌病,其中病期长者可感染头发。②粉末毕赤酵母可致婴儿皮肤感染。③一种罕见的林生地霉可致脓癣样地霉病。结论 我们发现的婴儿头部念珠菌病,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伴皮肤粉末毕赤酵母感染和罕见的林生地霉引起儿童脓癣样地霉病,均为文献率先报道,对防治和降低念珠菌病和其他酵母样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8.
念珠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胞内的钙稳态及钙信号途径与宿主侵染、压力应答等诸多生理过程紧密相关。研究该菌的钙稳态系统及钙信号调控网络,对明确白念珠菌的侵染机制与耐药机理,以及开发具有新靶点的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优化门色念珠菌菌丝相培养条件,为白色念珠菌菌丝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必要条件;建立白色念珠菌菌丝相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应用于其基因组DNA扩增。方法在RPM11640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小牛血清用量、培养液pH值、培养温度和转种次数等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形成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Mg^2+浓度、dNTPs浓度、Taq酶的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DNA浓度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相RAPD反应的影响;应用L16(4^5)正交试验对RAPD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白色念珠菌菌丝相诱导的最佳条件为:每100ml培养液中的小牛血清用量为10ml,培养液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6℃,转种次数为12次。白色念珠菌菌丝相的最适RAPD反应体系为:Mg^2+ 1.25mmol/L、dNTPs 0.4mmol/L、随机引物0.1μmol/L、TaqDNA聚合酶5U/50μl、模板DNA495ng/50μl。结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了较适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培养条件和其基因组RAPD扩增条件。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成分靛玉红、蛇床子素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混合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体外建立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混合菌生物膜(Biofilm,BF),XTT减低法及形态学观察白念珠菌混合茵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形态学观察、活菌计数法评价中药有效成分靛玉红(indirubin)、蛇床子素(Ostho)对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并经扫描电镜确认。结果白念珠菌混合菌48h能形成成熟的生物膜;62.5mg/L浓度的靛玉红能抑制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膜的形成。500mg/L浓度的蛇床子素未见有抑制白念珠菌混合菌生物膜的作用。结论靛玉红由于具有抗生物膜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