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虞胜  祝峻峰  李勇 《生物磁学》2011,(12):2298-2300,2327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治疗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或门诊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患者2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1例,对照组139例。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片25m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利欣胶囊15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每周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尿常规,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疗效,肝功能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双环醇片治疗慢性肝炎高转氨酶血症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2.
念珠菌的无性阶段是属于隐球菌酵母目,隐球酵母科的一种临床上重要的致病真菌,其有性阶段属于子囊菌亚门。在临床上,念珠菌致病病谱广,它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系统的感染。近年来,由于肿瘤、AIDS患者的增多,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念珠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居第四位,其引起的死亡率高。由于上述特点,所以念珠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10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组76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组134例。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210例病例中,RVVC组中白色念珠菌54株(71.05%),光滑念珠菌15株(19.74%),热带念珠菌4株(5.26%),克柔念珠菌2株(2.63%),近平滑念珠菌1株(1.32%)。非白色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在RVVC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VV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敏试验显示,RVVC的念珠菌株中仅8株对7种药物全部敏感,23株敏感药物<5种,其中1株仅对制霉菌素敏感;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7.37%)>克霉唑(60.52%)>酮康唑(51.32%)>伊曲康唑(36.84%)>咪康唑(35.53%)>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结论:白色念珠菌仍是R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在RVVC组中显著高于VVC组,其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制霉菌素敏感率最高,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4.
不同品系小鼠对代谢性高尿酸血症造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别以昆明种小鼠及ICR、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比较在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时可能的小鼠品系差异,并通过降尿酸药物别嘌呤醇与非布索坦验证选择降尿酸药物筛选时选用不同品系动物造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次黄嘌呤腹腔注射联用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皮下注射给药,测定不同造模时段各品系小鼠血清尿酸值。结果:ICR、C57BL/6J小鼠对高尿酸血症造模耐受显著高于昆明种小鼠,在腹腔注射次黄嘌呤500mg/kg,皮下注射氧嗪酸钾300mg/kg时,才可获得稳定的可用于药物筛选的高尿酸血症模型。结论:选择高尿酸血症在体模型时,昆明种小鼠灵敏度高于ICR小鼠以及近交系的C57BL/6J小鼠。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不同血磷水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肾内科28例高血磷(SP>1.6mmol/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病例组,30例血磷正常(SP≤1.6mmol/L)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组成,年龄,性别,透析龄,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碱性磷酸酶,肾功能,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原发病组成,年龄(43.2±9.8岁vs 40.5±12.2岁),男女性别比例(16/12 vs.17/13),透析龄(32.56±6.71月vs.35.43±5.82月)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在血红蛋白(83.22±6.71g/L vs 103.36±5.84g/L),红细胞压积(24.83±1.92%vs.30.76±1.52%),血钙(1.71±0.16mmol/L vs.2.23±0.21 mmol/L),血碳酸氢根(14.2±3.1mmol/L vs 20.6±4.9 mmol/L),血碱性磷酸酶(124.26±16.33U/L vs.61.47±14.91 U/L),皮肤瘙痒发生率(22/28 vs.7/30),腰背痛发生率(19/28 vs.6/30),左心室肥厚发生率(20/28 vs 12/30),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酐(956±142mmol/L vs.923±156 mmol/L),尿素氮(23.1±6.3mmol/L vs.24.8±8.9mmol/L),血浆白蛋白(30.5±3.8g/L vs.31.2±2.9g/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伴有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血磷正常的患者相比,血碱性磷酸酶,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高,而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低,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6.
目的和方法:采用异体垂体前叶移植的方法制造大鼠慢性高催乳素血症模型,探讨人参茎叶皂甙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催乳素和动情周期的作用.结果:①垂体前叶移植大鼠血清PRL水平升高而原位垂体PRL含量降低,GSLS则使高催乳素血症大鼠血清PRL水平降低,原位垂体PRL含量降低;②高催乳素血症大鼠动情周期显著受到抑制,而GSLS可拮抗高催乳素血症对大鼠动情周期的抑制作用.结论:GSLS有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贝飞达在治疗慢性肝病患者时,对血清HA、NL、IV-C及TNF-α的影响。方法血清HA、LN、IV-及TNF-α检测采用放免法。结果60例肝功能减退者,经3个月贝飞达治疗与对照组比较。HA、LN、IV-C及TNF-α值下降水平平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微生态调节剂贝飞达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抗纤维化治疗。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控制内毒素血症,可以降低血清HA、LN、IV-C及TNF-α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用一种新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鉴别生物学形态相近的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方法 用小鼠体内诱导法制备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L—DMEM、H—DMEM、完全1640液、小牛血清诱导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芽管及菌丝形成,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都柏林念珠菌芽管或菌丝表面有无可与该单抗相结合的成分。收集临床口腔念珠菌病标本涂片,直接做IIF试验。结果 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37℃,6h可同时最高效率地诱导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芽管或菌丝形成。单抗MAb03.2Cl-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都柏林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结合。结论 单抗MAh03.2Cl-C2可用于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实验室的速鉴别。  相似文献   
59.
小儿罕见真菌感染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念珠菌病的新类型和新条件下小儿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致病菌。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5~2005年的临床资料44例,进行体外毛发感染试验、电镜观察、动物试验,流式细胞(FCM)、随机括增多态性DNA(RAPD)以及DNA基因序列检测等。结果 ①累计发现44例婴儿头部念珠菌病,其中病期长者可感染头发。②粉末毕赤酵母可致婴儿皮肤感染。③一种罕见的林生地霉可致脓癣样地霉病。结论 我们发现的婴儿头部念珠菌病,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伴皮肤粉末毕赤酵母感染和罕见的林生地霉引起儿童脓癣样地霉病,均为文献率先报道,对防治和降低念珠菌病和其他酵母样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0.
目的优化门色念珠菌菌丝相培养条件,为白色念珠菌菌丝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必要条件;建立白色念珠菌菌丝相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应用于其基因组DNA扩增。方法在RPM11640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小牛血清用量、培养液pH值、培养温度和转种次数等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形成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Mg^2+浓度、dNTPs浓度、Taq酶的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DNA浓度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相RAPD反应的影响;应用L16(4^5)正交试验对RAPD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白色念珠菌菌丝相诱导的最佳条件为:每100ml培养液中的小牛血清用量为10ml,培养液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6℃,转种次数为12次。白色念珠菌菌丝相的最适RAPD反应体系为:Mg^2+ 1.25mmol/L、dNTPs 0.4mmol/L、随机引物0.1μmol/L、TaqDNA聚合酶5U/50μl、模板DNA495ng/50μl。结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了较适白色念珠菌菌丝相培养条件和其基因组RAPD扩增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