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汤柳艳  覃红云  梁晓蕾 《蛇志》2010,22(1):72-73
甲状腺癌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压迫呼吸道,致呼吸道梗阻,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重者窒息。气管切开置管是临床上对此类病人改善通气、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式。这类病人的病情变化快、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临床护理难度大。我科于2008年8月19日收治1例甲状腺癌晚期气管切开置管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吕良燕 《蛇志》2010,22(3):225-226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妇科腹腔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M组),每组30例。L组选择T12~L1点硬膜外穿刺,M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两组患者麻醉后,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停气后10 min(T4)的MAP,HR,SpO2以及术后苏醒时间(TW),肛门排气恢复时间(TP)。结果 L组气腹后5 min(T1)、15 min(T2),HR明显降低(P0.05),30 min恢复到气腹前水平;M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气腹后M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后10 min尚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L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L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M组,L组与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而硬膜外麻醉对于患者术后生理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以猪气管黏膜上皮为细胞模型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进一步探讨猪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体外传统培养和气液界面培养技术,从而使2种培养技术优势互补。方法对猪气管上皮分离、纯化、培养和传代,并探索上皮细胞最佳冻存复苏条件;复苏后的气管上皮细胞进行气液界面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观察细胞纤毛生发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鉴定上皮细胞。结果4步纯化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气管上皮细胞。使用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液和DMSO的体积分数为50%、40%和10%的冻存体系保存的气管上皮,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平均可达89%。优化后的传统方式培养的上皮细胞可连续传代到第8代,但从第2代开始便观察不到纤毛,转换成气液界面连续培养2代后重新生发纤毛,细胞存活期延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细胞为上皮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2种猪气管上皮细胞培养技术,并找到适宜的气管上皮细胞冻存条件,节省了不断原代取材的成本和时间,并成功实现传统培养细胞冻存复苏后很快适应气液界面的培养并恢复细胞的天然结构,为猪气管黏膜上皮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直肠癌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择期进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0.4μg/kg舒芬太尼、B组:0.5μg/kg舒芬太尼,C组:0.6μg/kg舒芬太尼,观察并比较各组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恢复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插管后1 min及3 min,各组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水平均较基础值显著上升,A组以上指标依次高于B组、C组(P0.05);A组、B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较基础值上升,A组以上指标高于B组,C组以上指标低于基础值(P0.05);A组、B组BIS值均较基础值下降,A组以上指标高于B组、C组(P0.05)。A组、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吸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短于C组(P0.05)。A组呛咳率显著高于B组、C组,C组恶心呕吐率高于A组、B组(P0.05)。结论:0.5μg/kg舒芬太尼能够减轻直肠癌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且无苏醒延长,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5.
傅骏  曹超  邢岩  黄春兰  陆颖影  曾悦 《生物磁学》2013,(36):7048-7051
目的:目前认为,十二指肠胆道反流是引起胆道反复感染,进而导致胆道结石再发和胆道狭窄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应用以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为基础的微创治疗胆总管结束的技术开展颇为广泛。它主要包括ERCP、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papillarybal—Iondilation,EPBD)、胆管结石碎石取石术、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和鼻胆管引流术六大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采用不同术式的EST,即EST中切口和EST小切口+EPBD术,在术后早期对患者十二指肠胆道反流的影响。方法:6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男30例,女33例,予行经内镜下逆行的胆胰管造影(ERCP)后分别采用不同术式EST,术后安放胆总管引流管。术后l周留取胆汁采用口服核素和测定胆汁中的胃蛋白酶I、II的浓度,对十二指肠胆道反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测定。结果:EST中切口术组、EST小切口+球囊扩张(EPBD)组分别与无EST组相比,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7,P=0.416)。行EST中切开和小切开+球囊扩张患者胆汁中的锝计数明显高于无EST组,且这两组不同术式的患者锝计数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行EST中切口者、EST小切口+球囊扩张术者胆汁中的PGII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无EST组(P〈0.05),但是EST中切口者和EST小切口+球囊扩张术后两组间胆汁中PGII的质量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行EST中切口取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在手术早期较易发生十二指肠胆道的反流。因此,建议对于胆总管结石患者尽量选择行EST小切口+球裳扩张术(EPBD)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取代过氧化氢口腔护理液的可行性.方法:将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101名经口气管插管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51例患者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为口腔护理液,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3%过氧化氢为口腔护理液,每天进行2次特殊口腔护理,连续3天,比较两组患者在口腔炎症、黏膜改变、口腔异味三项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控制口腔感染、保护黏膜完整、治疗口腔异味各项比较中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拥有与3%过氧化氢同样的效果,且使用中不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大分子自由基,且刺激和过敏反应较少,是能够取代3%过氧化氢溶液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溶液.  相似文献   
77.
急诊医学是研究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一门学科.急诊医学的基本理念是即刻给予生命支持及解除生命威胁,因此急诊科收治的部分急危重症患者因气道、呼吸功能障碍,需通过气管切开建立可靠有效的人工气道,减少上呼吸道生理死腔,降低呼吸道阻力,有助于吸痰及机械通气的实施,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建立可靠人工气道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1].气管切开术已成为常规急救技术之一,是急诊外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急救技术,也是临床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具有急诊科特色的气管切开术培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教学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一种滴注剂量精确的大鼠无创气管滴注方法。方法选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的胶管制作套管,透射光插管法行大鼠气管插管,微量进样器平头针经由套管插入气管进行滴注。滴注液体为生理盐水,滴注剂量5~200μL,精确度为1μL。结果在体重200—350g的10只大鼠上共完成50次气管滴注操作,实验过程中和实验之后大鼠均无异常表现。结论套管微量进样器法具有无创、精确、安全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鼠经气管给药或染毒的各类研究。  相似文献   
79.
长久以来,人造器官一直是医生与患者的共同梦想。2011年7月,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的胸外科医生保罗·麦斯尔尼(Paolo Macchiarini)等团队完成世界上首例自体干细胞复合生物纳米人工气管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估早期经皮气管切开(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PDT)对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DT行气管切开的87例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组(≤7d Early tracheotomy,ET)共42例,晚期气管切开组(7 d Late tracheotomy,LT)共45例,其中ET组男性23例,平均年龄41.36±14.12岁,LT组男性26例,平均年龄46.38±13.87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II)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T组显著缩短了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在总住院时间、28d病死率和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虽然ET不影响患者预后及VAP发生率,但可缩短患者经口插管MV时间、PDT后MV时间、PDT后住ICU时间,故对于重型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采取早期PD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