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特征、延迟诊断因素及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167例疑似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167例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25.10±21.51)月。按照患儿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异物组(n=140)和非异物组(n=27)。按照患儿入院时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确诊时间是否在24 h内将患儿分为延迟诊断组(n=100)和早期诊断组(n=40)。并依据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所有患儿分为并发症组(n=122)和未发生并发症组(n=18)。采用x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亚组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异物组和无异物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后就诊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异物组和无异物组患儿的物滞留部位、CRP、PCT、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异物吸入史差异显著(P<0.05);以患儿是否发生延迟诊断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异物吸入史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首诊时影像学检查、患儿居住地、是否延迟诊断及异物吸入史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存在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延迟诊断和并发症受年龄、异物吸入史和影像学检查等复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2.
经调理酵母多糖(OPZ)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松弛豚鼠离体气管肌条,上清液中PGE_1增加,表明PGE_1是肺泡巨噬细胞松弛气管肌条的介质之一。经OPZ激活的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与豚鼠血小板作用后,其松弛效应被逆转为收缩效应,提示可能由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小板,使释放收缩介质所致。肺泡巨噬细胞借助所分泌的介质经常性地调节气道阻力,对肺通气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63.
近日,赛默飞世尔科技被《商务周刊》评选为“2007年度100家快公司”之“快速反应公司”,获得该称号的还有GE、联想、SOHO和阿里巴巴等25家知名企业。这一奖项是由国内知名企业家、商业投资专家、管理学者、咨询顾问、媒体总编组建的评审委员会评选出的。赛默飞世尔科技市场总监毛君玲女士表示,“赛默飞世尔将继续关注客户的需求,在新技术开发和为客户服务上做出快速反应,致力于帮助我们的客户让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  相似文献   
64.
纪考云 《蛇志》2014,(4):415-416
<正>重型颅脑损伤是指GCS评分为3~7分的患者,病情危重,常伴有不同程度呼吸障碍。早期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的关键[1]。由于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原本湿化的作用减弱,气道分泌物易形成痰痂,影响正常通气[2],同时由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大量脱水剂的应用也加重气道的干燥程度,加重肺部感染的机会。而合理的气道湿化是一种物理疗法[3],可保持纤毛运动、稀释痰液和廓清功能。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湿化方法较多,而湿化液也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预注右美托嘧啶(dexmedetomindine,Dex)对喉癌患者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时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喉癌手术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在局麻前静脉注射Dex 0.5μg/kg(10 min泵注完毕),C组以相同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5 min后开始行局麻下气管切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局麻开始时(T1)、切皮时(T2)、气管内麻醉时(T3)、气管切开造口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次数(RR);观察并记录患者T1~T4各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手术耐受程度评分。结果:与T0相比,C组T1~T4各时点MAP和HR均升高,尤以T3~T4时明显(P0.05),D组T1-4时MAP下降、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相比,D组T1~T4各时间点MAP均显著下降(P0.05),HR均明显减慢(P0.01),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术耐受程度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喉癌患者行局麻气管切开前预先静注右美托嘧啶0.5μg/kg(10min泵注完毕),可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并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03例老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对其中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麻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有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3 h)、麻醉时间长(3 h)等(P0.05)。而与患者插管途径、插管方式、拔管延迟(3 h)无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较大,临床上要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利用同种异体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研究NF—κB是否激活MCP-1基因参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探讨OB的发病机制。方法将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分成同基因组(BALB/C→BALB/C)和异基因组(BALB/C→C57BL/6),在术后7、14、21d观察气管移植物是否发生OB;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气管移植物MCP-1蛋白表达;EMSA测定各组气管移植物NF—κB的转录活性改变;RT—PCR检测MCP-1的mRNA水平;ELASA检测外周血MCP-1蛋白水平。结果异基因移植实验组气管移植物管腔闭塞率在术后7d仅(6±3)%,14d为(28±)8%,21d达到(74±12)%,而同基因移植对照组管腔闭塞率在术后7~21d均小于3%;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气管移植物NF—κB的转录活性在术后7、14、21d均明显升高;气管移植物MCP-1mRNA及血清中MCP-1蛋白水平术后7、14d升高,术后21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同种异体小鼠异位气管移植中,NF—κB转录活性增强,在移植后早期激活其下游靶基因MCP-1募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攻击移植物,促进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8.
李丽萍 《蛇志》2010,22(4):408-409
气管插管是急诊科抢救工作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措施之,也是危重患者维持气道畅通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气管导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造成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  相似文献   
69.
汤柳艳  覃红云  梁晓蕾 《蛇志》2010,22(1):72-73
甲状腺癌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压迫呼吸道,致呼吸道梗阻,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重者窒息。气管切开置管是临床上对此类病人改善通气、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式。这类病人的病情变化快、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临床护理难度大。我科于2008年8月19日收治1例甲状腺癌晚期气管切开置管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吕良燕 《蛇志》2010,22(3):225-226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妇科腹腔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M组),每组30例。L组选择T12~L1点硬膜外穿刺,M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两组患者麻醉后,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停气后10 min(T4)的MAP,HR,SpO2以及术后苏醒时间(TW),肛门排气恢复时间(TP)。结果 L组气腹后5 min(T1)、15 min(T2),HR明显降低(P0.05),30 min恢复到气腹前水平;M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气腹后M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后10 min尚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L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L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M组,L组与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而硬膜外麻醉对于患者术后生理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