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13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关于睡眠与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关系报道不一。由于快眼动睡眠(REMS)能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发作,普遍认为REMS中心电稳定性较差。另一些临床和动物实验资料却证明睡眠能大大降低室性早搏(VPB)频率及Lown分级法,明显抑制甚至消除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控制的频发性VPB]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本实验选择反复早搏阈值(RET)为  相似文献   
102.
将人肝脏匀浆、差速离心、等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得到线粒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将其转移到小鼠的受精卵细胞质内,有61 % 的卵注射后存活,而存活的卵中53 % 能顺利完成第一次卵裂。提示将人类线粒体向实验动物小鼠转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3.
本篇論文報告關於家鸽是期單偶現象的試驗和討論。所做的試驗共有十九項分成四組。在試驗中本人所见的新事實和討論中本人所表示的新意見可以摘要記錄如下:(一)改變單偶成多偶的試驗結果(1)監禁一雄二雌在一處不能發生多偶现象。 (2)注射精巢素入雄鸽不能發生多偶現象。(3)單偶是配偶相吸和非配偶相斥的結果。(4)短時的多偶現象可以被引起並已有所解釋。(5)附帶的觀察:(A)證實家鸽的同性配偶。(B)家鸽藉形状和位置認識卵,非由卵的大小。(C)雞卵可被鸽孵化。(二)關於家鸽單偶的久暂的試驗結果(1)單偶在冬天是繼續的。(2)對舊巢和舊配偶的連合記憶可維持長久配偶,並足以拆散在另一新環境内發生的新的配偶關係。(3)在新的簡單環境裏,如無再婚事件,只靠配偶的互相記憶便可繼續為長期配偶。但如有再婚情形則不足以拆散新的配偶關係。(4)封配偶的記憶最少可過二十四天。(三)取走卵對親代行為所生影響的試驗結果(l)證實Whitman,取走卵引起新週期。(2)取走卵後絲毫不妨害長期單偶。(四)取走配偶對孵育行為以及對後代所生影響的試驗結果(1)孵卵期内,如取走配偶,剩餘的将停止孵卵而另配。(2)孵卵期内,如雌配偶被装於一使雄鸽看得到的籠...  相似文献   
104.
随着受体研究的蓬勃发展 ,对在心脏活动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肾上腺素受体的了解也更加深入。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 β 肾上腺素受体不同亚型之间的信号转导及其介导的心脏反应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扼要介绍了心脏 β2 肾上腺素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 β2 肾上腺素受体的混杂G蛋白偶联、信号转导局域化、固有活性及其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成人心源性间充质样细胞 (CDMCs)的分子表型及向心脏谱系的分化潜能。方法实验分为:不同培养时间CDMCs (第3、5、7代),并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CMSCs)为对照。分析各细胞分子表型并向心脏谱系诱导分化。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计算生长倍增时间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分析表面标志抗原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干细胞多能分子及组织特异性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CDMCs具有UCMSCs形态特征与增殖能力,体外培养1 ~ 7 d,与UCMSCs比较,P3、5、7代CDMCs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UCMSCs相比,不同培养时间CDMCs表面标志抗原 (CD90)表达 (冻存前:97.13%±2.00%比59.87%±34.14%、38.83%±11.04%、34.77±14.78%;冻存后:99.83%±0.17%比56.00%±19.47%、47.48±11.88%、41.15±8.68%)降低(P< 0.05)。与UCMSCs相比,不同培养时间CDMCs中Rex1 (0.00±0.00比0.68±0.50、0.29±0.17、0.38±0.50)、Oct3/4 (1.00±0.02比5.28±0.78、3.88±0.95、3.63±0.34)、Nanog(1.00±0.16比7.57±4.69、5.40±3.58、5.34±0.76)以及心脏特异转录因子Nkx2.5 (1.00±0.12比30.60±22.43、19.69±9.65、8.82±4.94)、Gata4 (1.00±0.85比60467±25266、44350±25800、35067±23113)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与诱导前比较,向心肌诱导分化15 d后,不同培养时间CDMCs中cTnT蛋白表达水平 (0.40±0.13比0.98±0.16、0.38±0.18 比0.69±0.15、0.17±0.11比0.70±0.17)增高 (P< 0.05)。结论 CDMCs不仅具备部分干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表型,还具有心脏组织特异性。其具备心脏谱系分化潜能,心肌细胞分化能力可能优于UCMSCs。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一种对蟾蜍心脏功能影响较小的固定方式,适用于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的固定方式。方法:将一定数量的蟾蜍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捣毁大脑和脊髓组、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模拟Ⅱ导联分别将麻醉组、捣毁组蟾蜍连接RM6240,进入心电图实验模块,观察并记录两组组蟾蜍的处理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蟾蜍经过处理后痛觉、肌张力、呼吸的对比情况。快速游离三组蟾蜍的心脏,4%甲醛固定,30%蔗糖溶液脱水,修剪后冰冻固定,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查。结果:①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固定效果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相当。②给药前后麻醉组蟾蜍的心电图变化幅度小于捣毁前后捣毁组蟾蜍的心电图。③与对照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相比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破坏程度小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结论:在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中对蟾蜍进行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是一种优于捣毁蟾蜍大脑和脊髓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7.
龙华 《实验生物学报》2003,36(3):238-242
转基因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领域高新技术。近年来,外源基因经显微注射导入哺乳类、两栖类、昆虫类以及鱼类的受精卵或胚胎,从而使人们对在整个动物的系统发育期间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更加深入。与哺乳类、两栖类以及昆虫类相比,鱼作为在脊椎动物进化的低级阶段,更适合在受精卵或胚胎期的显微操作。转基因鱼模型的研究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基因导入方法的成熟、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组学理论的应用则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提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gAd)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体系,并对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纯化、鉴定及活性检测.方法:从正常人脂肪组织里面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酶切后连入pET-22b(+)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2b(+)-gAd,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剂诱导后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产生,采用强碱促溶包涵体并用丙酮沉淀蛋白的方法进行复性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人源性gAd.运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通过对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水平和对小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来检测纯化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2b(+)-gAd,实现了人源性gAd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形成的包涵体变性、复性和纯化,纯化出的蛋白经过SDS-PAGE和Western分析证实为gAd;通过对AMPK的磷酸化水平的检测和对小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证明纯化出的gAd具有高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表达和纯化了无标签、高生物学活性的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gAd),为其进一步的理论研究、生产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和方法: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对照(WKY)大鼠心脏和主动脉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的表达,并观察用磷酸钙共沉淀方法转染MKP-1基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刺激平滑肌细胞(VSMC)^3H-胸腺叫啶(^3H-TdR)掺入的影响,以探讨MKP-1在细胞增殖中的调节作用。结果:①与WKY大鼠相比,SHR心脏和主动脉MKP-1呈低表达,分别降低53%和45%(P均<0.01);而SHR心脏和主动脉ERK-1呈明显高表达(P均<0.01),SHR心脏和主动脉ERK-1与MKP-1蛋白比值明显高于WKY。②AngⅡ 10^-7mol/L刺激VSMC增殖较对照组增加257%(P<0.01),转染野生型MKP-1基因细胞可使AngⅡ刺激的^3H-TdR掺入较未转染的细胞降低63%(P<0.05),转染突变型MKP-1基因和转染空载体的VSMC对AngⅡ的刺激与单纯AngⅡ组相比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SHR心血管组织中促增殖肥大的ERK-1表达较其失活的MKP-1占优势,并且MKP-1可显著抑制AngⅡ的VSMC增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除颤时间与心脏性猝死患者除颤复苏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除颤复苏治疗的心脏性猝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除颤时间与除颤复苏成功以及心功能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E/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电除颤时间2 min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60.00%(21/35),显著高于电除颤时间2~5 min、5~10 min以及10 min患者的34.21%(13/38)、11.11%(3/27)、0.00%(0/20),而电除颤时间2~5 min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又显著高于电除颤时间5~10 min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除颤时间2 min、2~5 min、5~10 min以及10 min患者的E峰、LVEF、LVEDD以及E/A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脏性猝死患者除颤时间与除颤复苏成功率、E峰、LVEF、LVEDD以及E/A均呈负相关关系(r=-0.593,P=0.000;r=-0.476,P=0.001;r=-0.523,P=0.000;r=-0.502,P=0.000;r=-0.469,P=0.001)。结论:除颤时间与心脏性猝死患者除颤复苏成功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除颤时间越早,患者复苏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