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7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3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4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B受体组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洋地黄制剂)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1.2g,每日3次,连用8周。以超声心动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8周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参松养心胶囊治疗8周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33.5±5.2%vs42.6±5.7%,P〈0.001),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和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97.4±40.6vs110.6±29-3msecs)和(80.5±29.4vs98.4±30.6msecs)。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多起中药中毒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中医药"有效且几无毒副作用"的传统认识发生了改变,甚至产生了恐惧。当然在祖国医学中确实有有毒中药,并且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中还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事实上,任何药物如果不正确使用均会产生毒性,而如果使用得当,剧毒药物不仅不会造成伤害且能够救死扶伤。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中药的毒性,也应重视药物的规范使用。故本文就中药毒性与有毒中药进行比较,以其为中药教学及使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3.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工作。尤其是党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我国环保部门更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开始兴起了对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探索,努力把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加强对环境的监测,从而促进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而且大多数人对于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认识还不充分,导致各项工作的制定并不科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其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规范生物毒性测定的管理,保证其能够在环境监测方面得到科学、有序的应用,以避免对其滥用的局面的发生,从而加强环境监测的作用,保证一切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正常、有效地开展,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得步伐的加快。本文基于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现状,分析了生物毒性测定应用于环境监测方面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具体对策,为了促进生物毒性测定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4.
采用水箱养殖方式,通过新型茶皂素毒鱼剂与传统茶皂素毒鱼剂对罗非鱼的药效-剂量关系和毒鱼持续能力的对比。结果显示,新型茶皂素毒鱼剂对罗非鱼的6h有效致死剂量为5-6mg/L左右。6h半致死剂量LD50约为5.0mg/L,12h绝对致死剂量LD100为6.0mg/L。6h的最小致死剂量MLD为5.0mg/L,6h最大耐受剂量MTD为2.5mg/L左右。且其在毒鱼持续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茶皂素毒鱼剂。  相似文献   
85.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系统研究了超微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和杂交鹅掌楸悬浮细胞共孵育的互作特征.将MSNs通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后,再利用LSCM观察其被植物细胞摄取的情况.结果表明,5~15nm的MSNs可以通过内吞途径有效将FITC分子载入完整植物细胞.然而,在无MSNs作为载体的情况下,游离FITC分子则无法进入完整植物细胞.SEM观察结果进一步表明,MSNs容易聚集在完整植物细胞的表面,而且通过硅元素含量对比分析,直接证明了MSNs可以被完整植物细胞摄取到其内部.其次,利用荧光素二乙酸酯染料分析和MSNs共培养24h后的植物细胞的活性,其结果表明,这些细胞仍然保持很好的活力,而且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死亡.最后发现,这些和MSNs共培养后的鹅掌楸细胞仍可以通过胚胎发育实现植株再生.综上所述,在植物生物学中,这种超微MSNs作为纳米载体可以应用到细胞的体外外源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环境激素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金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方法:在繁殖季节选取雌雄健康成年金鱼,采用人工受精的方法获取金鱼受精卵于23℃培养箱孵育。将正常发育的囊胚早期金鱼胚胎(50枚胚胎/培养皿)分别暴露在1μmol·L~(-1)、4μmol·L~(-1)、8μmol·L~(-1)、12μmol·L~(-1)和16μmol·L~(-1)的NP实验液中,设空白对照。通过显微成像技术观察NP暴露对金鱼胚胎发育形态、不同发育阶段胚胎死亡率、受精后72小时(72 hpf)孵化率及畸形率的影响。从原肠期开始每隔12 h观察一次。结果:低浓度NP主要影响金鱼胚胎晚期发育,使其尾部脊索弯曲上翘;高浓度NP可导致金鱼胚胎卵凝结、发育延迟、组织坏死、尾部卷曲、体轴缩短并出现血栓。各发育阶段胚胎死亡率和72 hpf畸形率随NP浓度升高而增加,72 hpf孵化率则随NP浓度升高而降低;NP对金鱼胚胎24 h、48 h、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28μmol·L~(-1)、8.27μmol·L~(-1)和6.52μmol·L~(-1)。结论:NP对金鱼胚胎具有明显发育毒性,金鱼胚胎对低浓度NP也具有较高敏感性,在评价环境激素胚胎发育毒性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功能生物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2例非透析且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慢性肾脏病患者(CKD),将其分为CKD1-2期组、CKD3-4期组和CKD5期组,同时选择同期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检测血液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钙蛋白(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结果:非ACS的CKD患者HFABP、cTnI、CK-MB水平均呈不同程度增高,且各CKD组中这三个指标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HFABP阳性率最高(P0.05)。cTnI与e GFR、Scr及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IVST、LVPWT呈显著正相关(P0.05);CK-MB与e GFR、Scr、年龄、IVST、LVPWT均无相关性(P0.05);HFABP与e GFR呈负相关(P0.05),与Scr和BUN正相关(P0.05),与年龄、IVST、LVPWT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非ACS的CKD患者中,HFABP可能不是一个可靠的反映心脏功能的生物标记物,cTnI及CK-MB对于CKD患者而言是较为可靠的心脏标记物。  相似文献   
88.
纳米粒子(NPS)在工业和研究中的使用急剧增加,因而这种材料面临一个其潜在毒性的问题。不幸的是,对纳米颗粒与纳米/生物界面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没有足够的了解。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在积极寻求日益关注的纳米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答案。我们将从NPS在生物媒体中的浓度,尺寸大小,电荷,和配位体的稳定性方面来了解纳米粒子的性质和他们在生物环境中对细胞毒所起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已知的机制,量子点可以破坏细胞,包括氧化应激引起的活性氧(ROS)。微小浓度量子点足以造成长期持久的,甚至是跨代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从纳摩尔到皮摩尔浓度的诱导细胞损伤的量子点(QDS)的浓度,这意味着含镉量子点可以发挥表观遗传毒性,纳米基因毒性,重金属基因的毒性。在此为评估包括量子点的在内的纳米毒性的的纳米材料,我们采用量子点作为一个例证,来阐述以科学为基础的发展到纳米毒理学的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
目的:改善脂毒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对脂毒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EA.hy926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浓度的饱和游离脂肪酸及TBHQ进行干预,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blotting及信号通路阻断技术对TBHQ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给与血管内皮细胞饱和游离脂肪酸进行干预可显著增加细胞死亡(P0.05)。TBHQ显著抑制饱和游离脂肪酸诱导的细胞死亡(P0.05)。激活自噬可显著抑制饱和游离脂肪酸引发的血管内皮细胞脂毒性(P0.05)。此外,TBHQ可显著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自噬(P0.05),采用自噬抑制剂可阻断TBHQ对脂毒性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TBHQ通过激活自噬有效地抑制饱和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于改善或防治高脂血症引起的血管损伤可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早期心电图QRS波宽度(QRSw)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的心电图QRSw将患者分为A组(QRSw为60 ms≤QRSw≤80 ms)、B组(QRSw为80 msQRSw100 ms)、C组(QRSw为QRSw≥100 ms),将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QRSw与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A、B及C组三组患者在梗死面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及B组比较,C组血清hs-CRP、BNP、c Tn I、CK-MB较高,梗死面积大、LVEF偏低。三组患者在MACE发生率方面亦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组高于A组及B组。MACE组患者QRSw高于非MACE组(P0.05),其含有QRSw≥100 ms患者的比例亦高于非MACE组(P0.05);QRSw(OR=1.214,CI:1.104~1.441,P0.05)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EMI患者随着QRSw增大,MACE的发生风险亦增加,QRSw可能是STEMI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