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探索姜黄素对高糖介导的血管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和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未知及相关的机制。方法:以高糖DMEM培养基复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高糖损害模型。姜黄素干预24h后以DHE荧光探针分析姜黄素对高糖介导的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分离健康C57BL/6J小鼠胸主动脉,以高糖DMEM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制作高糖介导的血管损害模型,分析姜黄素对高糖介导的血管功能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p-e NOS及p-AMPK的表达水平。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减少高糖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水平,该作用在给予AMPK抑制剂后显著降低;姜黄素可显著促进高糖环境血管内皮细胞e NOS的磷酸化并可显著改善高糖环境下小鼠胸主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姜黄素可显著增加p-AMPK的表达。结论:姜黄素显著减轻高糖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而该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激活AMPK/e NOS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窒息新生儿脐血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正常新生儿(67例,对照组)和窒息新生儿(50例,窒息组)脐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结果:新生儿窒息时脐血VEGF比正常脐血对照组显著升高(t=-9.944,p<0.01),IGF-1比正常脐血对照组显著下降(t=-15.943,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VEGF水平的上升与IGF-1水平的下降,提示两者均可能参与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检测新生儿脐血VEGF与IGF-1可望成为反映新生儿窒息程度的一个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制备类似人类Ⅰ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取40只SD雄性大鼠分糖尿病组28只及正常对照组12只,糖尿病组28只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STZ65mg.Kg-1,建模成功后分别在1周、2周、3周、4周各取糖尿病组7只及正常对照组3只摘取大鼠眼球,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1、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Ang-1、VEGF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的染色均为阴性,Ang-1在1、2、3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界膜、内核层及散在血管旁周细胞及Mǔller细胞中呈阳性表达,4周时呈阴性染色反应,Ang-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1周阳性率约为39.5%,2周阳性率约为59.7%,3周阳性率约为78.9%,4周阳性率约为19.0%。VEG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1周阳性率约为38.6%,2周阳性率约为54.3%,3周阳性率为78.9%,4周阳性率约为42%。结论:Ang-1、VEGF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形成中起到重要...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Vasohibin-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60例上皮性卵巢癌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Vasohibin-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分析vasohibin-1表达与VEGF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卵巢癌分期,分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中vasohibin-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P0.05)。Vasohibin-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分期相关(P0.05),而与卵巢癌分级和淋巴转移无关。Vasohibin-1表达与VEGF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高vasohibin-1表达卵巢癌患者三年生存率(50%)低于低vasohibin-1表达的患者(83%)。结论:vasohibin-1可以反映卵巢癌的血管生成潜能,是卵巢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MSCs)的分离培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定向诱导为内皮样细胞(ELC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ercoll(1.073g/ml)分离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LG-DMEM培养基贴壁纯化培养,倒置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仪、MTT法、透射电镜(TEM)联合对rBMMSCs形态、表型、生长曲线、细胞周期以及超微结构进行鉴定;诱导后的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31、CD144(VE-cadherin)和CD34表达以及摄取Dil-ac-LDL、结合FITC-UEA-1的功能特点。结果:rBMMSCs呈长梭形,漩涡状排列。细胞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符合干细胞的生长规律。透射电镜结果表明:rBMMSCs有两种不同的形态结构,其中体积较小、核质比大、胞质内细胞器稀少者为处于未分化或分化较低状态的幼稚型rBMMSCs。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第4代细胞G0/G1期为95.67%,表明绝大部分细胞处于非增殖状态;诱导后的部分细胞形态可见类似ELCs改变,表达血管内皮细胞(ECs)特异性表面标志CD31、CD34和CD144,具有摄取Dil-ac-LDL以及结合FITC-UEA-1的功能特点。结论: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所培养的rBMMSCs在体外具有定向诱导分化为ELCs的潜能,可能成为血管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观察间断性减压低氧大鼠出、入肺血血浆、肺组织匀浆和体循环动脉匀浆中内皮素-1(ET-1)的含量变化,以及出、入肺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建立间断性减压低氧模型,采用插管法分别测定左侧颈总动脉压力(CAP)、右心室平均压分别代表体循环压力和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ET-1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VEGF含量。结果:①低氧2周组(H2)、低氧3周组(H3)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肥厚指数(RV/LV+S)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各组平均颈动脉压力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②对照组大鼠出肺血中ET含量比入肺血中低(P〈0.05)。H2、H3组大鼠出、入肺血中ET-1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且H2、H3组大鼠出肺血中ET-1含量均高于入肺血中ET-1含量(P〈0.05),刚好与对照组相反。H2、H3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ET—1含量与对照组肺组织和低氧组体循环动脉组织匀浆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而各组体循环动脉组织匀浆中ET-1含量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对照组大鼠出、入肺血中VEGF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H2、H3组大鼠出肺血血清中VEG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慢性低氧可使肺组织产生ET-1和VEGF增多,这可能是慢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肺动脉局部缩血管物质ET-1增高,而体循环动脉局部ET-1不增高。可能是长期慢性低氧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却不发生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2例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中HIF-1α、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HCC中HIF-1α和VEGF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且两者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癌旁肝硬化和非典型增生的肝细胞亦呈HIF-1α强表达;HIF-1α和VEGF的表达强度与HCC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MV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IF-1α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与HCC的某些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检测HCC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有可能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生长过程中p53基因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有随访资料的胃癌标本107例,用免疫组化对突变型p53和CD34作了标记,用原位杂交对野生型p53作了检测。结果突变型p53在肿瘤不同侵犯深度、不同生长方式、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突变型p53与微血管密度显著相关(P<0.05),而野生型p53则与突变型p53相反。结论突变型和野生型p53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表达不同,说明p53的不同功能状态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外周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自体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新生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SD大鼠外周动脉血,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应用含有VEGF和bFGF的特定培养基体外培养,得到内皮前体细胞;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得到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植入缺血心肌局部区域。对照组动物注入细胞培养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梗死心肌微血管新生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局部移植外周血来源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对局部梗死心肌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在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恢复心肌收缩力,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