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1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158篇
  452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生态环境对蒲公英超氧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干生,湿生,阳生,阴生四种生境中生长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分根,叶,花分别测定了SOD活性和比活性,并比较了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未能改变SOD的同工酶条带数,但对其活性大小有影响,这种影响尤其表现在根上,湿生和阴生根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干生和阳生根的SOD活性,显示出蒲公英的不同器官适应不同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82.
本文报道采自湖北省武当山地区微翅蚱属一新种。武当山微翅蚱Alulatettixwudangshanemsissp.nov.,该新种近似于云南微翅蚱AlulatettixyunnanensisLiang,主要区别为颜面隆起侧面观在侧单眼处明显凹陷;前胸背板上缘中央略凹陷,前线几平直,后突顶端中央凹陷;前、中足股节下缘波状。  相似文献   
83.
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与其发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孢壁蛋白与家蚕微孢子虫发芽(孢原质弹出)的相关性,我们采用碳酸钾诱导微孢子虫体外发芽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简称GDGC法),收集纯化发芽后的孢子空壳(简称孢壳),对发芽液、纯化的孢壳及成熟孢子的孢壁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DGC法可以获得高纯度孢壳,计算出其密度为1.130g/cm^3;与发芽前成熟孢子提取的孢壁蛋白相比,空孢壳可以提取到主要孢壁蛋白SWP32、SWP30、SWP25,同时发现SWP32、SWP25丰度有所降低;结合碳酸钾发芽液的蛋白电泳分析,发现孢壳上丰度降低的SWP32在发芽液蛋白样品中存在,LC—MS/MS数据分析也发现SWP32、SWP30、SWP25在碳酸钾处理液中都有存在;而用碳酸钾溶液处理冷冻孢子时,未观察到发芽现象,电泳结果显示此时K2CO,溶液中只有SWP30条带,说明在碳酸钾溶液诱导的发芽过程中SWP32和SWP25从孢壳上脱落可能与发芽相关而不是被碱性的碳酸钾溶解下来的[动物学报54(6):1068—1074,2008]。  相似文献   
84.
微孢子虫核糖体小亚单位RNA(ssurRNA)基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孢子虫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细胞内原虫类寄生虫,它们可寄生于整个生物界。微孢子虫是真核生物,但其核糖体及核糖体RNA(rRNA)为原核生物型。为探讨9种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种地位及亲缘关系,对已广泛用于生物进化分类的核糖体小亚单位RNA(ssurRNA)基因进行了研究。由微孢子虫ssurRNA基因序列同源笥分析所构建的系统进货发育树及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这9种微孢子虫同为Nosema属,为同属不同种。  相似文献   
85.
报道了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专性寄生真菌163种和变种。其中白粉菌1科48种,黑粉菌4科21种,锈菌5科94种,包括内蒙古新记录种3个:银色柄锈菌Puccinia argentata、点叶薹草柄锈菌P.caricis-hancockianae和早熟禾柄锈菌P.poarum;白粉菌国内新记录寄主10种:渐狭早熟禾Poa attenuata、大黄柳Salix raddeana、锐裂箭头唐松草Thalictrum simplex var.affine、绿花山芹Ostericum viridiflorum、山黧豆Lathyrus quinquenervius、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multifida、地蔷薇Chamaerhodos erecta、库叶悬钩子Rubus sachalinensis和西伯利亚还阳参Crepis sibirica。文中列出了每种真菌的种名、常用异名、寄主植物名称、采集地点及标本号。引证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和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86.
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 Schur.)组合CA9211/RW15(6D/6V异代换系)幼胚培养SC2后代中,用原位杂交方法鉴定出T240-6为6VS端体异代换系. 以此为材料,采用微细玻璃针切割法及"单管反应"技术体系,对6VS进行切割分离及LA (Linker adaptor)-PCR扩增.扩增带在100~3 000 bp 之间,大部分集中在600~1 500 bp.利用32P标记的簇毛麦基因组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证实扩增产物来源于簇毛麦.扩增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上,构建了6VS DNA质粒文库.对文库的分析表明,文库大约有17 000个白色克隆;插入片段分布在100~1 500 bp,平均600 bp.点杂交结果表明,37%克隆有中度到强烈的杂交信号,证明含有中度或高度重复序列;63%克隆有较弱的信号或没有信号,证明为单/低拷贝序列克隆.从文库中获得8个簇毛麦特异克隆,对其中两个克隆pHVMK22和 pHVMK134进行了RFLP分析和序列分析,并利用该探针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进行了检测.RFLP 结果表明,两个克隆一个为低拷贝序列克隆(pHVMK22),另一个为高度重复序列克隆,均为簇毛麦专化DNA序列.以pHVMK22为探针对抗、感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系的Southern杂交发现抗病品系有一条2 kb的特征带, 该探针可能作为检测抗病基因Pm21的探针.  相似文献   
87.
张媛媛  杜强  刘晓亮  崔婉婷  何蓉  赵彦艳 《遗传》2014,36(6):552-557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F-PCR)技术在快速筛查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微缺失中的应用, 文章对121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 采用多重QF-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 检测Y染色体长臂AZF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 STS)以及性染色体短臂的AMEL(Amelogenin)和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位点, 辅以常规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 1218例患者中105例可见AZF区微缺失(8.62%), 其中AZFc区缺失(67.62%)最常见, 其次为AZFb,c区缺失(20.95%); AZFb区缺失(7.62%)和AZFa区缺失(3.81%)则较少见; 另有5例患者为AZFa,b,c区缺失合并AMEL-Y缺失, 提示可能缺少Y染色体, 经核型分析验证为46,XX(性反转)。105例AZF区微缺失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16例, 其中“Yqh-”12例。根据AMEL-X/AMEL-Y比值, 可见1218例患者中86例可能存在性染色体异常, 经核型分析验证, 68例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多重QF-PCR技术, 一个反应即能检测样本的多个位点, 并可提示性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 有助于男性不育患者尽早明确病因, 也为后续的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碱染色,对离体的黄蝉和姜花的生殖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两种植物的生殖细胞内部都存在一个微丝网络.黄蝉生殖细胞的比姜花的简单,微丝束较粗。但姜花生殖细胞的网络微丝束比黄蝉的更紧密地环绕着核。用免疫荧光技术在黄蝉生殖细胞的分裂前期和中期,可以观察到一些微丝束的存在,但在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则变为颗粒状。  相似文献   
89.
李静秋  杨杰  周平  乐燕萍  龚朝辉 《遗传》2015,37(8):756-764
最新研究表明,RNA之间可以通过竞争结合共同的microRNA反应元件(microRNA response element, MRE)实现相互调节,这种调控模式构成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 ceRNA)。已发现的ceRNA包括蛋白编码mRNA和非编码RNA,其中后者包括假基因转录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等。文章主要从ceRNA分类的角度,阐述各类ceRNA构成的调控网络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在病理和生理相关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可能影响ceRNA调控有效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0.
检测微胚乳玉米非胚部位(胚乳)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的活性结果表明:微胚乳玉米的非胚部位(胚乳)中ADPG.PPase活性在授粉后21-28d达到峰值,而对照的玉米品种‘高油115’的ADPG—PPase活性在授粉后14-21d达到峰值,滞后约7d。‘高油115’非胚部位(胚乳)中ADPG—PPase活性最大值极显著高于微胚乳玉米,其单粒ADPG—PPase活性最大值为微胚乳玉米的2.2-3.6倍,其每克干重ADPG—PPase活性最大值则为微胚乳玉米的2.4—3.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