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5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2009篇
  7707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有关Microbacterium maritypicum在植物线虫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探究菌株M. maritypicum Sneb159的杀线虫活性,明确菌株发酵液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的物质,为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检测了菌株Sneb159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的触杀活性;并以触杀活性为追踪,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菌株Sneb159发酵滤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对纯化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菌株Sneb159具有杀线虫活性,在24 h和48 h处理组中线虫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菌株Sneb159发酵滤液中分离得到杀线虫活性物质A6,经结构鉴定确定该物质为苯乙酰胺。【结论】首次发现M. maritypicum对大豆胞囊线虫的触杀作用,并且明确活性物质为苯乙酰胺。结果表明菌株M. maritypicum Sneb159和苯乙酰胺在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2.
具有 GTPase 活性的 Septin蛋白广泛存在于除植物外的所有真核生物中,其功能多样。采用tBlastn将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中与菌柄伸长相关的Septin蛋白Cc.Cdc3与双孢蘑菇基因组数据进行比对,在双孢蘑菇基因组中找到Cc.Cdc3同源蛋白编码基因Ab.Cdc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b.Cdc3蛋白序列具有保守GTPase结构功能域。通过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分析Ab.Cdc3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子实体菌柄中表达量较菌丝、原基和菌盖中的表达量高;采后不同保藏时间样品Ab.Cdc3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采后0h表达量显著高于采后12h和48h;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双孢蘑菇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对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钙磷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ESRD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组(47例)和HD组(47例),PD组给予非卧床持续性PD治疗,HD组给予HD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钙磷代谢水平和微炎症状态,并统计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钙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血清磷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HD组与PD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HD组高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组与PD组比较无差异(P0.05);PD组感染、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于HD组,HD组高血压、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高于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和HD治疗均可改善ESR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但两者都将加剧患者微炎症反应,其中HD对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数字PCR技术作为第三代PCR技术迅猛发展,已被应用于无创产前筛查、病毒核酸检测及肿瘤液体活检等领域。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及Incopat专利数据库收录的与“数字PCR技术临床应用”相关的中英文论文和专利文献为数据源,利用计量学方法分析了数字PCR临床应用现状与技术热点趋势,明确该技术的主要研究机构包括美国弗雷德-哈钦森肿瘤研究中心、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和Bio-Rad公司等。中文文献发表机构中检验检疫部门和疾控中心占比较高。国内外数字PCR技术研究主要聚焦于肿瘤伴随诊断、病毒检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等方面。中国数字PCR技术研究热情较高,专利申请已展现出国际领先趋势。  相似文献   
995.
作为色谱技术的核心,高效色谱介质的研制与开发是提高生物大分子纯化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纤维素微球是最早应用于生物分离的色谱介质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纤维素的基本结构为多糖化合物,表面含有大量羟基,易于修饰功能配基,且非特异性吸附弱,特别适合不稳定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本文综述了纤维素微球色谱介质的研究新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纤...  相似文献   
996.

肠道微生态在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动物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肠道微生物不仅能诱导基因突变和异常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瘤发生, 还可以通过慢性炎症促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LL)的发展, 扰乱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 引发异常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肠道中普雷沃菌通过白细胞介素17(IL-17)促进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发展, 且特定肠道微生物可以水解尿素生成L-谷氨酰胺(Gln)促进MM的进展。血液肿瘤的治疗可以造成肠道微生态失调。因此, 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对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可以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婚飞行为影响中华蜜蜂性成熟处女蜂王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飞是性成熟处女蜂王与雄蜂交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前奏, 在该过程中蜂王体内伴随着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变化。为了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处女蜂王婚飞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 本研究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igital gene expression, DGE) 技术分析了中华蜜蜂性成熟处女蜂王飞行与未飞行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经DGE测序, 分别从两个样品中获得5.98和6.01 百万条Clean标签。通过分析检测到250个基因有差异表达, 其中133个基因在飞行蜂王中上调表达, 117个基因在飞行蜂王中下调表达。这些差异基因可以归类到348个功能性类别和142个生化途径。结果表明中华蜜蜂性成熟处女蜂王在婚飞过程中大量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华蜜蜂蜂王婚飞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表达信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将Bcr-Abl及Bcr-Abl T3151突变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靶向降解受体型酪氨酸激酶BCR-Abl,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供研究基础.方法:pcDNA3.1 (-)-Bcr-Abl质粒构建:分别设计引物,通过分段PCR将BCR-ABL克隆入pcDNA3.1(-).首先通过PCR扩增出Bcr-a片段,将其克隆入pcDNA3.1(-)的NheⅠ/XhoⅠ之间;接着将PCR扩增出的Abl-c片段克隆入KpnⅠ/ HindⅢ之间,最后XhoⅠ/KpnⅠ双酶切pGD210,将酶切下片段插入pcDNA3.1(-)的相应位点即可.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验证质粒的表达.pcDNA 3.1(-)-Bcr-Abl T3151的突变质粒:首先设计引物,第一步以pcDNA3.1(-)-BCR/ABL为模板,以Abl-c-u和ba-M1为引物扩增出A-1:560 bp.第二步,相同模板,以ba-M2和ba-M-down为引物扩增出A-2:870 bp.第三步,以扩增出的A-1和A-2为模板,以Abl-c-u和ba-M-down为引物,扩增出1434 bp的片段A-l+2,以Bcl和Kpn Ⅰ分别酶切pcDNA3.1 (-)-BCR/ABL以及A-1+2,将突变后的A-l+2置换入pcDNA3.1 (-)-BCR/ABL.结果:PCR结果显示3.1(-)-Bcr-Abl及3.1 (-)-Bcr-Abl T3151突变质粒条带大小符合,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正确,转染后可见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 (-)-Bcr-Abl及pcDNA 3.1(-)-Bcr-Abl T315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转染293T细胞后证实其能够正确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食果动物传播种子的跟踪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食果动物传播种子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难以跟踪种子命运和估计种子域。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方法用于研究食果动物与种子扩散和种子命运的关系,如直接观察法、同位素标记法、金属标记法、磁铁标记法、荧光染料法、微粒体标记法、线标法和遗传技术等。近年来,一些研究将数字编号用于种子标记,并已成为发展的主流。本文综述了以往跟踪种子命运和估计种子域的一些重要方法,并讨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间隔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已报道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分离株(PLRV-Ch)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经PCR扩增后克隆于pUC19质粒中,进一步用PCR鉴定、限制酶切分析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LRV-Ch基因间隔区由197个核苷酸组成,与国外报道的荷兰PLRV-N加拿大PLRV-C,澳大利亚PLRV-A,苏格兰PLRV-S各株系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源率依次为99%、98%、93%、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