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2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82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大鼠其自主活动和对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雄SD(Sprague-Dawley)大鼠(n=30)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各15只。两组都皮下埋置微量渗透泵,模型组泵内灌注醛固酮,对照组泵内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大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大鼠均存活,模型组都造模成功,切口愈合良好。模型组造模后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也高于造模前(P<0.05),两组造模前后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造模后的逃避潜伏期与穿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也少于造模前(P<0.05)。模型组造模后的自主活动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也高于造模前(P<0.05)。造模后模型组的鼠双微基因2(Mouse Double Microgene 2,MDM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模型组的血清醛固酮含量都高对照组(P<0.05),血清钾离子、钠离子、肾素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大鼠伴随有血清钾离子、钠离子含量降低与MDM2蛋白的高表达,从而导致大鼠出现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122.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72例作为LCH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皮肤水分、经皮水分丢失(Transdermal water loss,TEWL)、油脂水平,同时检测所有入选者的免疫功能、皮肤菌群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CH组的皮肤水分低于对照组(P<0.05),TEWL、油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CH组的乳酸杆菌(L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皮葡萄球菌(Se)、痤疮丙酸杆菌(Pa)、金黄色葡萄球菌(S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LCH组的CD163、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 %、52.8 %,高于对照组的19.4 %和6.9 %(P<0.05)。在LCH组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皮肤水分与乳酸杆菌呈现正相关性(P<0.05),TEWL、油脂与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D163、ki-67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应用可反映患者的皮肤水分与油脂状况,也可间接反映患者的皮肤微生态与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究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以及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同时行爱必维(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HR-HPV检测及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的343名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关检测数据并探究阴道微生态与HR-HPV感染以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过氧化氢阳性、唾液酸苷酶阳性、白细胞酯酶阳性、乳杆菌数量减少及阴道清洁度3~4度的妇女感染HR-HPV及发生宫颈病变的可能性显著大于过氧化氢阴性、唾液酸苷酶阴性、白细胞酯酶阴性、乳杆菌数量较多及阴道清洁度1~2度的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及阴道清洁度3~4度均为影响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衡与HR-HPV感染以及宫颈病变有一定关联,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衡可一定程度上预防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早产儿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其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作为早产组,同期收治的8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入组新生儿出生后3 d、3周的粪便,比较2组研究对象粪便标本中细菌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指数;根据早产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不同分组,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关系。结果(1)出生3 d,早产组新生儿粪便标本的DGGE图谱条带数、Shannon 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79、3.521,均P<0.05);(2)出生3 d,胎龄34+1~36+6周组新生儿粪便标本的DGGE图谱条带数、Shannon Wiener指数显著高于28~30周组、30+1~32周组和32+1~34周组(q=9.653、6.476、4.848和8.796、8.008、6.277,均P<0.05);(3)出生3 d,体质量>2 000 g组新生儿粪便标本的的DGGE图谱条带数、Shannon Wiener指数显著高于≤1 500 g组(q=5.601和4.593,均P<0.05);(4)不同出生体质量、胎龄的早产儿,出生3周粪便标本的DGGE图谱条带数、Shannon Wiener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7和2.326,均P>0.05)。结论与足月新生儿相比,早产儿出生后细菌定植出现延迟且多样性差,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的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更低、定植延迟的可能性更大,出生3周后其肠道微生态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5.
人体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中肠道微生态对于人体有最直接的作用。肠道微生态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体新陈代谢器官",具有维持能量稳态等重要的生理作用。肝脏是人类的重要器官,肝脏中四分之三的血液来自于肠道回流血,其中含有肠道中的细菌产物、环境毒素和食物抗原等。因此肝脏与肠道有最直接的关系。人体肠道微生态中的大量微生物不仅参与调控肠道内的免疫应答,还参与调控肝脏等器官的免疫反应,因此肠道微生态与肝脏免疫密不可分。本文就肠道微生态与肝脏免疫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人体微生态与肝脏免疫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6.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盛花期的香花秋海棠(Begonia handelii)雄花及其变种铺地秋海棠(B. handelii var. prostrata)雌花和红毛香花秋海棠(B. handelii var. rubropilosa)雄花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铺地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32 种,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50.10,其次分别为碳氢类、醛类和酸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25.39、13.87、4.34;从香花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为21种,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57.12,其次是醇类、碳氢类、杂环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17.37、15.31、4.88;从红毛香花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44 种,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38.22,其次是碳氢类、醛类和醚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34.36、16.83、6.91。铺地秋海棠和红毛香花秋海棠香气成分较接近,富含具有清香、甘甜气息的芳樟醇氧化物等物质;香花秋海棠花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具有淡焦甜香气。  相似文献   
127.
目的:研究雄激素去势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人激肽释放酶(hk2)、微核糖核酸-221(miR-22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雄激素去势治疗,实验组采用雄激素去势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抗原(PSA),hk2、miR-221及NF-κB水平,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SA、hk2、miR-221及NF-κB水平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机体状况及生活状况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家庭状况、情感状况、与医师关系及前列腺癌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机体状况及生活状况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家庭状况、情感状况、与医师关系及前列腺癌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1年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年生存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雄激素去势治疗联合多西他赛能够降低血清hk2、miR-221、NF-κB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128.
微小RNA(miRNA)是一类起重要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准确分析组织或细胞中miRNA的表达水平是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近年,研究者开发出多种方法检测不同生理、病理过程中miRNA的差异表达,发现miRNA的异常表达与癌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目前,miRNA已逐渐成为重要的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乃至治疗靶点。miRNA的分析技术贯穿miRNA的研究和药物研发过程,并起到关键作用。我们针对miRNA的不同研究阶段所采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着重阐述了用于初始miRNA研究的克隆测序类技术、分析miRNA表达谱的高通量芯片技术、研究具体目标miRNA及其前体表达的qPCR和改良Northern印迹技术,以及将修饰后miRNA作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29.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56例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650个淋巴结进行微转移灶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检测,并分析微转移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对41,zm厚淋巴结连续切片进行观察,连续切片五片的微转移灶检出率较一片和两片的的微转移灶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按解剖部位分组的患者微转移灶阳性率1组有66.67%(16/24),2组有60%(9/15),3组有41.2%(7/17),无显著性差别(P〉0.05)。微转移灶与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P=0.013)和肿块大小(P=0.037)存在显著性相关,但有微转移灶和无微转移灶的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状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转移灶在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淋巴结中较常见,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考察左旋多巴甲酯在PLGA微球中的稳定性并探讨其稳定方法。方法:利用HPLC的方法考察了左旋多巴甲酯在不同pH值和光照的环境中和微球里的稳定性。结果:左旋多巴甲酯在pH3中稳定,在微球中也可以稳定一周。结论:包封左旋多巴甲酯在PLGA微球中,是一种有效地保护了左旋多巴甲酯在微球中的活性,可以实现长效缓释,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