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毛细管电泳四色荧光检测法分析茶树SSR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毛细管电泳四色荧光栓测技术应用于茶树SSR标记分析.该方法采用三引物PCR扩增SSR位点,三引物即在5'端加有M13尾巴序列(5'-CACGACGTTGTAAAACGAC-3')的特异正向引物、特异反向引物及带有荧光标记的通用型M13引物:为了运用四色荧光检测系统使通过一次毛细管电泳能同时检测3个以上的SSR位点,采用蓝、绿、黑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对3个M13引物进行标记. 应用该方法对42个茶树品种(系)的16个SSR位点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此法具有简便、可靠、低成本及高通量的优点;且随着所分析SSR位点数的增加,降低成本的效果更加显著.采用建立的方法,还筛选获得了11个多态性丰富的可应用于茶树遗传研究的SSR标记.  相似文献   
152.
以广东徐闻金碧公司养殖场、广西北海营盘镇养殖场和南海水产研究所海南实验基地3个合浦珠母贝养殖群体为对象,利用8个微卫星位点M1、M2、M3、M4、M5、M6、M7、M8的引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在3个养殖群体中共检测到58个等位基因,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72~5.06,平均观察杂合度0.41~0.56,平均期望杂合度0.67~0.75,3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62~0.70,全部为高度多态(PIC≥0.5),表明这几个合浦珠母贝养殖群体目前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信息丰富,遗传变异大,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在这3个养殖群体中,南海水产研究所海南实验基地的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广西北海营盘镇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这一结果可以为今后选择育种、种质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Abstract:
By using eight mierosatellite loci (M1, M2, M3, M4, M5, M6, M7 and MS),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ree Pinctada fucata populations from the pearl farms in Xuwen of Guang-dong and Beihai of Guangxi, and from the experimental base of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in Hainan was studied. A total of fifty eight alleles of these eight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detected, among which, the observed allele number was 2-9, average effective allele number was 3.72-5.06, average observed population heterozygosity was 0. 41-0. 56, and aver-age observe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was 0. 67-0. 75. All the three populations had a polymor-phie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of 0. 62-0.70, suggesting their high polymorphism (PIC > 0. 5). Among the three populations, the cultured population from the experimental base of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Institute had the highest polymorphism, and that from Beihai of Guangxi had the lowest one. These results provide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selective breeding and germplast conservation of P. Fucata.  相似文献   
153.
林跳鼠亚科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虽然种类及数量都不多,但对该亚科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近几年对林跳鼠哑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产生了一些与形态学、生物地理学等研究不同的结果.本文对林跳鼠亚科系统学研究的一些工作加以述评,归纳出林跳鼠亚科在系统学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并对林跳鼠亚科系统学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4.
藏鸡微卫星文库的构建与微卫星标记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磁珠富集法构建了藏鸡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将藏鸡基因组DNA经Sau3AI酶切后纯化回收,连接特定接头.用生物素标记的(CA)12探针与藏鸡基因组酶切回收片段杂交,捕获200~900 bp片段,随后将获得的片段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转化至JM109中,成功构建藏鸡微卫星富集文库.从1200个转化子中获得了353个阳性克隆,随机挑选53个测序,根据测序结果成功设计了18对藏鸡微卫星引物,最终筛选出6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其PIC值均大于0.5,同时可以用于研究藏鸡遗传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磁珠富集法能够有效提高分离微卫星标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5.
亚历山大藻属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东  杨维东  刘洁生 《生态学报》2009,29(4):2124-2133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ESTs数据库中筛选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位点,设计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对4株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2株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和1株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进行种内、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从6830条非冗余的ESTs中共查找到222个SSR,平均每18.5kb就有一个SSR,三核苷酸重复在所有的重复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8.2%,重复单元CTG/CAG出现频率最高.进一步筛选出12条SSR引物,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2)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整体偏低,多态性引物比率仅为41 67%,Nei's基因多样性平均为0.2130.种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态性引物比率为75%,Nei's基因多样性平均水平为0 4643;另外,种间遗传分化系数较高,平均水平为0.7051.(3)对7个样品的聚类图分析发现,A. tamarense CCMP116 与A. affine CCMP112遗传距离极为接近;A. tamarense ATHK9301、CCMP1598和ATDH01相互聚在一起;A. catenella ACDH01与A. tamarense分属两枝.以上结果表明,SSR标记在亚历山大藻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建立实验用小型猪微卫星标记的多重PCR体系和进行实验猪群的遗传监测。方法利用3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结合ABI3700遗传分析仪测序的方法,通过筛选和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可用于实验用小型猪遗传质量控制的稳定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测实验用小型猪近交群体的遗传变异以验证建立体系的效率。结果筛选出了2组理想的组合:组合1包括SW742、S0228和S0218座位,复性温度58℃和56℃;组合2包括S0155、SW902和S0227三个座位,复性温度为60℃和58℃。组合内不同座位标记不同的荧光染料。还以此检测了实验用小型猪群体中的遗传变异。结论初步建立了中国三种实验用小型猪微卫星标记检测的多重PCR体系,为快速、大通量、准确的小型猪遗传监测提供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7.
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由于其具有突变频率快、多态性丰富、呈共显性遗传、通用性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分子遗传标记。对刺参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其微卫星的筛选与克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8.
微卫星是一类短串联重复的寡核苷酸序列,广泛地分散于各类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它具有多态性高、检测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群体遗传研究的分子标记之一。该文阐述了微卫星DNA构成及特点,多态性形成机制、位点获得途径,列举了微卫星遗传标记在昆虫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9.
猕猴桃自然居群SSR遗传变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同域分布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自然居群SSR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讨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选用的9对SSR引物在两物种中共扩增出104个等位基因。选择频率在20–80%的SSR等位基因,运用等样本对频率方法分别对同域分布的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各1个居群及其中华/美味猕猴桃复合居群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I值计算。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变异在居群内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空间结构,尽管近半数或半数以上的等位基因在居群内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但也有相当比例(29.6–48.0%)的等位基因在种内居群中和复合居群中(河南西峡51.0%,陕西商南44.7%)呈现渐变、衰退、双向衰退或侵扰模式。而且其居群内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规律,不论是在种内还是复合居群中都基本一致:相距在100m以内,特别是30m范围内的个体间的等位基因表现出显著性的正相关,但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大逐渐显示出负相关,说明猕猴桃属植物的有效传粉距离可能在100m左右,种子散播主要集中在30m的近距离内。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是其传粉和种子散播等生物学特性与生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种子近距离的散播、花粉传播的有限距离及人为干扰是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这两个近缘物种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猕猴桃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居群扩散及其地理系统发育进化等方面的规律,并为制定相应的保育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4):669-677
利用磁珠富集法, 以生物素标记的(CA)15为探针, 构建了蛇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 L.)微卫星富集文库。通过PCR法从富集文库中共筛选出70条微卫星序列, 一共设计了48对微卫星引物, 采用PCR扩增的方法从中筛选出36对引物, 对一个蛇鳄龟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分析, 36个位点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29不等, 平均为4.361, 有效等位基因为1.4617.767, 平均为3.498。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56342 bp, 观测杂合度为0.0671.000, 平均为0.725; 期望杂合度为0.3160.850, 平均0.600; 多态信息含量为0.26550.8359, 平均为0.5573; 结果表明此蛇鳄龟养殖群体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内固定系数-0.6880.856, 平均为-0.214, 说明蛇鳄龟群体中杂合子过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