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以栽培稻品种台中65及其等基因已不育系TISL4为材料,用RFLP和RAPD等技术,对F_1花粉不育基因座S-a定位。通过用RFLP和RAPD方法对亲本间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亲本间的多态性很低,说明经多代回交后,在等基因系基因组中供体亲本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很小。通过连锁分析,将S-a定位在第1染色体上。S-a与分子标记CDO548、O11—1000、RG146和Y13-500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4cM、6.8cM、7.2cM和11.3cM。S-a基因座上S-a~i/S-a~j等位基因互作使携带S-a~j基因的花粉败育是寻致该F_2群体产生偏态分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2.
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座S—a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庄楚雄  张桂权 《遗传学报》1999,26(3):213-218
以栽培稻品种台中65及其等基因F1不育系TISL4为材料,用RFLP和RAPD等技术,对F1花粉不育基因座S-a定位。通过用RFLP和RAPD方法对亲本间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亲本间的多态性很低,说明经多代回交后,在等基因系基因组中供体亲本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很小。通过连锁分析,将S-a定位在第1染色体。S-a与分子标记CDO548、O11-1000、RG146和Y13-500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3.
水稻叶色与若干农艺性状连锁遗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遗传方式为抑制互作的两对叶色基因为遗传标记,检测了绿叶品种Y双402与紫叶品种紫稻的杂交F2中遗传标记与7个数量性状的基因间的连锁关系.发现控制株高、有效分孽、穗长、粒重和穗粒数的QTL(拟名为ht-1,tl, pal, gw和gn)与色素抑制基因I-P1(t)连锁,重组率分别为0、0、0.06,0.04和0.06.另一控制株高的QTL(拟名ht-2)与色素基因Pl(t)连锁,重组率为0.09.对株高、穗长和粒重3个性状而言,增效基因对减效基因为完全显性;有效分孽和穗粒数两性状的QTL只表现简单的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4.
离子注入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对DNA的损伤及修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耐辐射异常球菌为试材,以E. coli 为对照,用显微扫描电镜和3H-TdR标记,研究了离子注入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结果表明,注入离子对细胞存在着刻蚀损伤;中性蔗糖梯度密度离心沉降分析证明, 大剂量下离子注入可直接导致DNA损伤,并观察到在对应的存活率峰值注入剂量下,D. radiodurans修复损伤DNA的能力比E. coli 强,还证明了细胞经不同时间温育后,损伤的DNA分子得到了部分修复。 Abstract: The direct action of N+implantationin on D. radioduransand E. coliwas investigated by SEM, and their cells were labeled with 3H-TdR, which were implanted by 20keV N+after incubation 18hours, then the DNA of lysed cells was subjected to the neutral sucrose gradient(5%~20%) ultra-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mplantation exerted direct action on two kinds of microorganisms; the momentum transfer and energy deposition of implantation ions produced the direct etching damage on cells, and repair DNA efficiency of D.radiodura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 coli. Meanwhile, the damaged DNA incomplete repairing was observed. When incubation was continued up to 6 hours, the rejoined DNA molecules broke again. The repair of damaged DNA could be inhibited by 200μg/ml chloramphenicol. This suggested that DNA damage was serious by ion implantation and damaged DNA repair of cells need continuously synthesizing repair enzyme.  相似文献   
125.
湖北省三品种猪27个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采用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推荐的27个微卫星标记,对湖北省3个主要地方猪种(通城猪、清平猪和阳新猪)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检测。计算出各个品种的基因杂合度、各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及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个地方猪种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7489、0.6987和0.6273,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通城猪和清平猪亲缘关系较近,而两者与阳新猪亲缘关系略远。  相似文献   
126.
虾夷扇贝遗传结构及微卫星标记与经济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0个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大连大长山(96个)、大连獐子岛(96个)及日本青森县陆奥湾(96个)3个地区虾夷扇贝养殖群体(Patinopecten yessoensis)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30个基因座共检测到198个等位基因(Na),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63个,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3-12,有效等位基因数(Ne)每个位点平均为4.70个,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0.58,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为0.75,30个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03,说明3个地区虾夷扇贝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30个微卫星标记与大长山群体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位点DQ221714和FJ262378与壳长、壳高、壳宽和鲜重显著相关(P0.05)位点;位点FJ262372与壳宽、软体部重和闭壳肌重显著相关;位点FJ262369与软体部重及闭壳肌重显著相关。对差异显著的位点进行不同基因型间的多重比较,找到了与虾夷扇贝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型,进一步将所得显著性标记对大长山虾夷扇贝个体最大的17个和个体最小的13个基因组DNA进行检测,验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位点DQ221714在两组虾夷扇贝中存在特异性条带,可作为QTL定位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27.
李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runicola (Maskell)寄主范围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NovaSeq 6000)对李白盾蚧进行转录组测序、de novo从头组装及功能注释,在此基础上筛选其微卫星(SSR)位点,并挖掘微卫星引物。研究共获得李白盾蚧转录组60 296条转录本,24 967条单基因(unigenes)序列。通过GO数据库注释,将所有unigenes的功能分为生物学进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大类41个亚类功能区。KOG数据库注释结果显示,5 085条unigenes归到25个基因家族,注释到一般功能预测的数目最多。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6 668条unigenes注释到280个代谢通路,其中注释到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的数目最多。利用MISA软件共搜索到微卫星位点18 193个,分布在9 043条unigenes中,占总unigenes数量的36.22%,平均每2.29 kb出现一个SSR位点。其中主要重复类型为单核苷酸重复,占SSR位点总数的72.03%,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15.90%)和二核苷酸重复(8.48%)。单核苷酸重复主要为A/T(71.16%),二核苷酸重复主要为AG/CT(5.20%)。基于Primer Primer 3软件设计出12 538对李白盾蚧SSR引物,从中随机挑选50对引物进行PCR验证,共29对引物可以稳定扩增出目的片段。本研究成功组装了李白盾蚧转录组数据,并基于转录组数据成功筛选出其微卫星位点,为未来该虫的种群遗传学以及入侵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8.
垂珠花自然居群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垂珠花自然居群间表型差异的内在因素,该研究用14个表型性状和微卫星分子标记法对6个垂珠花自然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4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皆存在极显著差异;居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_(st))为22.64%,垂珠花自然居群内的表型变异大于居群间的表型变异,说明居群内变异是垂珠花居群的主要变异来源。(2)4对微卫星引物在87个个体上共检测到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条引物10.63个,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平均观察杂合度(H_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659和0.811,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达1.894;居群内遗传多样性(H_s)高达0.811,居群间遗传多样性(D_(st))仅为0.110,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118,说明11.8%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88.2%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内,与表型变异研究所得结论大体相一致。表型性状和微卫星分子标记结果均表明垂珠花自然居群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较高的基因流(Nm=2.050)使得垂珠花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小于居群内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29.
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干支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本研究针对当前达氏鲟群体的濒危现状,应用微卫星标记开展达氏鲟保护遗传学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成功筛选出25个微卫星位点,采用18尾野生个体和30尾人工繁殖个体对其多样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25个位点共检测出18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4~11(平均值7.2),观测杂合度(HO)为0.160~1.000(平均值0.744),期望杂合度(HE)为0.346~0.875(平均值0.727)。所有位点均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各位点间也无连锁不平衡现象。除了其中一个位点以外,所有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大于0.5,其多态性较好。本次筛选的微卫星位点将有助于达氏鲟资源保护和群体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130.
最近,遗传学研究证明了越南三线闭壳龟Cuoro cyclornata的有效性,并表明这个种内还存在第3个尚未描述的亚种,这个亚种也能从体色和形态量度上与以前认定的2个亚种相区分。同时,也证明中国三线闭壳龟C.trifasciata有一个来自中国海南岛在遗传学上存在歧化的种群。此现象也存在于金头闭壳龟C.aurocapitata,很久以来就发现该种有一个在体色量度上明显不同的种群,并得到了微卫星标记和形态学证据的支持。以上两种方法都显示了中国三线闭壳龟、越南三线闭壳龟和尚未描述的亚种之间的区别。为此,本文将这3个种群分别描述为新亚种C.cyclornata annamitica,C.trifasciata luteocephala和C.aurocapitata dabiesha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