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湖北的试验表明,猕猴桃春季嫁接以切接法较好,夏秋季嫁接则以单芽枝腹接法较好;嫁接后采用遮阳网遮荫可以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但对出圃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2.
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模式与种群生存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2008年6月份,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使用特定编码的彩色旗标,共标记2820只。其中成鸟31只,幼鸟2789只。根据23个越冬地点2729条彩色旗标的重见记录,推测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向东迁徙至韩国西南沿海及日本西部沿海越冬;另一条向南迁徙至我国天津以南的东部沿海,包括台湾西部沿海越冬。依据1996-2007年双台河口标记的黑嘴鸥幼鸟当年在日本西部沿海重见记录,计算12a间其相对生存率为(7.77±4.00)%(1.67%-14.89%)。其中1997、2001、2004、2006和2007年的相对生存率均低于平均水平,特别是2006年达到12年来的最低值(1.67%)。采用MARK软件中的Cormack-Jolly-Seber(CJS)模型,估计黑嘴鸥亚成体和成体的年生存率分别为0.613±0.058和0.746±0.042,重见率分别为0.897±0.04和0.799±0.053。亚成体较成体的重见率高,可能与亚成体到达越冬地相对比较集群有关。同时建议开展更多的彩色旗标观察活动,便于进一步了解同一越冬地中不同年龄段黑嘴鸥的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03.
以山梨猕猴桃(Actinidia rufa(Siebold and Zuccarini)Planchon ex Miquel)品种‘63101’和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chinensis C. F. Liang)品种‘磨山雄7号’杂交产生的400余株F1代个体为材料,连续2~3年对其果实品质和外观特点的9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它们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子代群体单果质量连续3年低于双亲中值,遗传传递力连续3年低于100%,优势率连续3年均为负值;可溶性固形物子代中值除2015年略低外,其余2年均高于亲中值12.3%;优势率均为正值,遗传传递力均大于100%;子代果实形状出现分离,与母本圆柱形相同的比例占82%;果皮毛被中,偏离母本的有毛比例为60%;果皮颜色出现绿色、绿褐色、褐色的分离,比例为1∶1.5∶1;果实肩部形状多与母本的方形相似,占比为63%;果肉颜色也多与母本的绿色相似,占比为86%;果实风味中,与父本和母本相似的表型占比均为32%,口感酸的占比18%,超低亲极酸占比1%,超高亲浓甜占比9%。说明杂交子代单果质量和可溶...  相似文献   
10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中华猕猴桃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华猕猴桃"桂海4号"为试材,采用500mg·L-1、1000mg·L-1、1500mg·L-1三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和ABT生根粉处理插条,进行了猕猴桃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吲哚丁酸1500mg·L-1的扦插生根率极显著高于萘乙酸和ABT生根粉的各个处理,显著高于吲哚丁酸1000mg·L-1;吲哚丁酸对根数和根长的促进作用优于萘乙酸和ABT生根粉,ABT生根粉对于根粗的促进作用却较其它两者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吲哚丁酸1500mg·L-1处理的插条生长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05.
谭宏 《蛇志》2021,(2):186-188
目的 探讨超声技术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经我院确诊的9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非转移性淋巴结50例,转移性淋巴结46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与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病灶象限、乳腺后间隙、前方脂...  相似文献   
106.
‘红阳’猕猴桃叶盘高频直接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阳’猕猴桃雌株幼叶为外植体,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并对不定芽增殖以及生根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MS+3.0 mg/L BA+1.0 mg/L NAA培养基中,不定芽诱导率达100%,平均出芽数达18.67个/叶盘;在MS+2.0 mg/L BA+1.0 mg/L NAA+0.1 mg/L GA3培养基中,增殖率达100%,1~6代不定芽平均繁殖系数达8.63;不定芽在1/2 MS+0.8 mg/L IBA培养基中培养15 d,然后继代至含1/2 MS液体培养基的珍珠岩中培养15 d,生根率达100%,且其根系发育良好;98株试管苗移栽到土壤盆钵中,成活95株,成活率达96.94%。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红阳猕猴桃叶片高频直接再生体系,该体系诱导产生不定芽周期短,出芽率高,不定芽增殖系数大,生根率高且根系发达,为红阳猕猴桃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和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以红阳猕猴桃叶片和茎段为实验材料,通过优化培养基,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红阳猕猴桃遗传转化体系,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把猕猴桃ACO基因(ACC oxidase gene)的反义链导入红阳猕猴桃,共获得47株潮霉素抗性植株.随机挑选其中14株进行PCR鉴定,其中9株成功扩增到了目的条带,初步统计阳性植株为64.3%左右.此研究为利用分子遗传基因工程手段培育优质延熟保鲜的转基因猕猴桃新品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从成熟中华猕猴桃果实中克隆到了一个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cDNA片段 ,其长度为 747bp ,有一由 2 49个氨基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架 ,它与苹果、芦笋、绿花椰菜、番茄中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cDNA相应区段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6 7.3 %~ 70 .3 %,氨基酸同源性为6 9.1%~ 72 .7%。用该片段为探针进行Northern分析表明 ,果实采收时 ,β 半乳糖苷酶mRNA水平最高 ,随后呈下降变化 ,同时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可为外源乙烯所诱导 ,但在果实乙烯跃变期间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信号无显著变化。文中对 β 半乳糖苷酶在猕猴桃果实成熟衰老过程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倍性变异及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有的猕猴桃自然地理分布资料,通过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野外分布居群的详细调查,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我国西部高原台地向中东部丘陵平原过渡地带6个纯中华猕猴桃、1个纯美味猕猴桃和5个中华/美味猕猴桃同域分布居群共276个个体的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中华猕猴桃存在二倍体和四倍体,美味猕猴桃存在四倍体、五倍体和六倍体;(2)中华猕猴桃和美昧猕猴桃在经度和纬度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猕猴桃在经度上偏东分布而美味猕猴桃偏西,纬度分布上中华猕猴桃偏南而美味猕猴桃偏北;而且不同倍性小种在经、纬度分布上呈现显著差异(P〈0.05),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的分布在经度上依次从东到西、纬度上从南到北;(3)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不同倍性小种的海拔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倍体小种分布海拔最低,四倍体小种次之,六倍体小种海拔分布最高,但通过LSD分析四倍体个体和六倍体个体在海拔分布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中华/美味猕猴桃这两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的倍性变异及地理分布的探讨,提出了猕猴桃倍性小种分布的上述规律并给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创新和可持续利用方面提供了初步的研究基础,尤其是为我国猕猴桃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声波刺激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分别先固定作为交变应力的声波的频率或强度这两个参数中的一个,而改变另一个指标的值,用声波刺激木本植物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茎段的愈伤组织,并测定对比声波处理前后其ATP含量及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声波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的含量有着比较明显的增强或抑制的双重效应,适度的声场刺激将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能量代谢水平,其中,最适的声波频率为1000Hz,最适声强为100dB左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