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94篇 |
免费 | 292篇 |
国内免费 | 1773篇 |
专业分类
72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148篇 |
2021年 | 164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27篇 |
2018年 | 123篇 |
2017年 | 159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215篇 |
2012年 | 237篇 |
2011年 | 262篇 |
2010年 | 268篇 |
2009年 | 247篇 |
2008年 | 578篇 |
2007年 | 332篇 |
2006年 | 244篇 |
2005年 | 277篇 |
2004年 | 263篇 |
2003年 | 309篇 |
2002年 | 262篇 |
2001年 | 252篇 |
2000年 | 231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178篇 |
1997年 | 148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19篇 |
1994年 | 139篇 |
1993年 | 127篇 |
1992年 | 110篇 |
1991年 | 102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100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7篇 |
1956年 | 10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22.
23.
陕南晚震旦世Gaojiashania的保存特征及形态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宁强地区灯影组高家山段地层中特异原地埋藏的管状化石Gaojiashania Yang et al.,1986为体似蚕状或带状,直或微弯,由密集圆环(或皱脊)彼此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管状化石,对化石的埋藏及保存特征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矿化阶段形成不同的保存特征,早期黄铁矿化对化石保存起着重要作用。Gaojiashania以其特殊的圆环叠置的保存方式,与软躯体蠕形动物化石以及遗迹化石的保存迥然不同,推测Gaojiashania生物体已具有分节现象,在成分上也有差别,圆环部分可能具有一定的矿化,属于较为高等的生物门类。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正常血液生理生化特性,本文对暗腹雪鸡21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海兰褐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var. Hyline)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暗腹雪鸡的红细胞纵径及横纵径乘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极显著大于海兰褐鸡(P<0.01);暗腹雪鸡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胆固醇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海兰褐鸡(P<0.01)。其他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两禽种间之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暗腹雪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家养蛋鸡之间有一定差异,暗腹雪鸡对高原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可能与其红细胞体积较大、平均红细胞容积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5.
利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技术,以温室水培小钻‘白城杨2号’(Populus×xiaozhuanica W.Y.Hsu et Liangcv.‘Baicheng-2’)为材料,对其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及花粉大小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白城杨2号’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存在一定比例的异常现象,包括终变期单价体、中期Ⅰ染色体提前分离、后期Ⅰ和Ⅱ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末期Ⅰ和Ⅱ微核、中期Ⅱ纺锤体定位异常以及胞质分裂异常等,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与‘白城杨2号’杂种起源有密切关系。(2)‘白城杨2号’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核仁数目存在动态变化,末期Ⅰ和Ⅱ的子核中最多可看到8个小核仁,可能与杨属树种的多倍体起源有关,其染色体组中可能包含8对具核仁组织者区的染色体。(3)‘白城杨2号’产生空瘪花粉率为3.67%,饱满花粉直径在21.3~52.2μm之间,频率分布总体呈近似高斯分布,0.69%的花粉直径超过37μm,表明其可能产生少量未减数的2n花粉。 相似文献
26.
27.
大豆属Soja亚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对大豆属Soja亚属植物的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亚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Marian Plotkin Stanislav Volynchik Zahava Barkay David J.Bergman Jacob S.Ishay 《动物学研究》2009,30(1):65-73
东方大黄蜂(胡蜂)Vespa orientalis(膜翅目Vespinae属)的胃部表皮黄色颗粒位于黄色条纹区域。从黄色颗粒产生至在这一区域扩散,这个过程就是胃部黄颜色形成的过程。用几种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黄色颗粒的微观形态和发育过程。结果显示黄色颗粒由20—25 µm厚的一层组成,包括总表皮在内厚度约为40—45 µm。从上面看,在上述的区域能看到许多直径大约为0.5 µm周边光感受器细胞(PPC)。在每个黄色颗粒,能观察到一个肌样包膜,它位于一个由9根原纤维组装而成的圆圈内部。黄色颗粒成熟的过程包含通过导管的渗透增加初生黄色粒子数量,这些初生粒子又发育或增生成次生粒子,次生粒子逐渐布满整个区域。在这些黄色粒子层内可产生类似于肝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的抗逆特性,对西沙群岛自然生长的红厚壳叶片的形态解剖、生理生态、以及叶片和适生土壤的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厚壳是阳生性植物,其上表皮厚,海绵组织发达且栅栏组织排列紧密,气孔排列松散且密度小(24.40 mm~(-2)),有利于叶片保水抵御干旱。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低(分别为0.87和0.43 mg g~(-1)),表明红厚壳具适应强光环境的能力。叶片的MDA含量低(13.46 nmol g~(-1)),PRO含量高(127.89μg g~(-1)),SOD活性高(149.42 U g~(-1)),总抗氧化能力高(388.60 U g~(-1)),显示红厚壳能通过提高自身的抗氧化能力抵御膜脂过氧化伤害。红厚壳自然生长的珊瑚岛土壤较为贫瘠、营养元素含量低,但红厚壳植株体内具有较高的营养元素含量,表明红厚壳营养元素利用率高,对于贫瘠土壤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因此,红厚壳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和耐受干旱的能力,适宜生长在热带珊瑚岛等土壤贫瘠的生境,可以作为热带珊瑚岛防风固沙和植被恢复的工具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