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66篇
  147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51.
波叶花椒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曾对数种分布于我国的花椒属植物进行过较为详尽的化学成分研究[1~6],并讨论了花椒属中Zanthoxylum和Fagara 2个亚属可合并为广义的[ WTBX]Zanthoxylum的合理性[7].在进行化学成分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其 中数个生物碱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抗心律不齐等方面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52.
53.
羊肚菌的极性和单孢出菇至今未有确切的实证,这限制了对羊肚菌生活史的深入理解和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本研究选用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栽培菌株(F0),采取显微操作从其正常出菇的子囊果获得F1单孢群体;随机选取其中的7个F1单孢菌株和10对单孢杂交(F1两两混合,记为F2)进行栽培试验,记录和分析了栽培出菇时间、采收期、产量和其他生产性状。此外,分析了F0亲本菌株、F1单孢群体、F2子囊果以及2个F1单孢菌株出菇的F2子囊果的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结果表明:除了F1单孢菌株MM32未出菇以外,其他供试菌株均正常出菇。各菌株的出菇潜能不同,3个F1单孢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出发菌株,其中MM34菌株平均单产最高,达1.01 kg/m^2,是F0亲本菌株(0.68 kg/m^2)的1.49倍; 10个单孢杂交的F2平均单产在0.21~0.97 kg/m^2之间。F0亲本菌株和所有的F2出菇子囊果中均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F1和F3单孢群体仅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中的1种。虽然F1单孢群体大部分菌株均正常出菇,然而F2子囊果和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单孢菌株在栽培生产中自然引入了具有相反交配型基因的细胞核,这种自然引入可能是由无性孢子传播引起。出菇试验和交配型基因分析确证梯棱羊肚菌为异宗结合真菌。本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羊肚菌生活史,促进羊肚菌育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4.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以山东省滨州港附近滨海滩涂的低密度(1100株/hm2)、中密度(4100株/hm2)和高密度(7100株/hm2)柽柳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挖法对不同密度柽柳根系进行挖掘,测定分析柽柳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拓扑结构和连接长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中、高密度下,柽柳对根系生长的投入量更大,以保证对地下资源的吸收利用,根冠比分别为0.59、0.53;而低密度柽柳根冠比为0.44。(2)低、中密度下柽柳根冠生长关系均表现为异速生长,高密度下为等速生长。(3)不同密度柽柳根系生长都以水平分布为主,表现出水平根型特征。中、高密度柽柳根幅及侧根长均小于低密度,低密度柽柳根系水平分布范围最大,可利于增强觅养和固定能力。(4)林分密度与拓扑指数显著相关,低密度柽柳根系拓扑结构趋向于叉状结构(拓扑指数TI=0.62);中、高密度柽柳拓扑结构趋向于鱼尾形分支(TI=0.86;TI=0.81)。(5)不同密度柽柳根系外部连接长度显著大于内部连接长度,呈现滨海滩涂柽柳根系向外扩张的生长策略。滨海滩涂不同密度柽柳根冠异速生长关系、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表现出不同的密度适应特征。不同密度柽柳根系均以地表分布、向外扩张为主。低密度柽柳主要通过增加分支,扩大根系生长空间;中、高密度柽柳减少分支,加强对内部资源的利用,以降低与邻株间的竞争。柽柳密度与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扎根深度、侧根长、拓扑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5.
从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筛分、诱变出一株性能较好的异养硝化菌JZ1-1.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菌株JZ1-1为胶样菌属(Colloides sp.).分别考察了碳源、C/N、pH、溶解氧、温度和铵态氮初始浓度对JZ1-1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对柠檬酸钠的利用较好;C/N为10~14、30 ℃、pH 6-9和转速150 r·min-1以上有利于铵态氮的降解;菌株对中高浓度铵态氮废水(100 mg·L-1≤铵态氮浓度≤500 mg·L-1)的降解效果显著.经5次继代培养,菌株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6.
异育淇鲫及其双亲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英培  刘红 《遗传学报》1990,17(1):34-37
用4.5%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研究了异育淇鲫及其母本淇鲫和父本兴国红鲤的肌可溶性蛋白以及肾、肝、眼、背白肌和心等五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酯酶(EST)。结果发现:异育淇鲫的肌可溶性蛋白以及同工酶的电泳图谱与母本淇鲫相同而与父本兴国红鲤显著不同,因而认为异育淇鲫是淇鲫雌核发育的产物,父本基因对子代基本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异源精子在雌核发育中所起的生物学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7.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脑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的损伤原因之一,因此阐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探寻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回顾、归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异氟醚预处理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乙醛酸循环是一个重要的能量代谢途径,普遍存在于微生物体内,它在微生物致病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异柠檬酸裂合酶作为乙醛酸循环的第一个关键酶,是理想的抗感染药物靶标.了解该酶的基本结构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生物学进展将有助于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59.
范亚文  包文美 《植物研究》1998,18(2):243-251
报道了采自中国黑龙江省(包括吉林、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的异极藻科植物3属25种24变种6变型。其中2种7变种3变型为中国新记录。我们初步探讨了黑龙江省异极藻科植物的分布特征并对这些新记录进行了描述和讨论,此外还附有全部分类单位的照片及其生境和分布一览表。  相似文献   
60.
根据形态特征比较,浙江丽水所采集的异角蟾标本应属一新种——丽水异角蟾Xenophrys lishuiensis Wang,LiuJiang,sp.nov.。正模标本:WYF00164,雄性成体,2016年5月20日采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葑垟林场附近(28°11′51.72″N,119°49′2.28″E,海拔1 100 m);配模标本:WYF00169,雌性成体;副模标本:12♂♂(WYF00165~WYF00168,WYF00171~WYF00178),2♀♀(WYF00170和WYF11011),均与正模同时、同地采集。正模和配模标本,以及8号副模标本(WYF00165~WYF00168,WYF00171~WYF00173,WYF11011)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其余6号副模标本(WYF00170,WYF00174~WYF00178)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丽水异角蟾主要鉴别特征为:1)体型小,雄性体长30.7~34.7 mm,雌性体长36.9~40.4 mm;2)头长略大于头宽;3)无犁骨棱,无犁骨齿;4)舌游离端无缺刻;5)掌突2个;6)胫长不及体长之半;7)趾间无蹼,趾侧无缘膜;8)背部具"X"形斑块,或"X"形斑中间断开,色斑粗,边缘清晰且镶浅色边;9)头背三角形斑与体背斑块不相连;10)雄性肩部具不显著的浅色半圆斑;11)雄性第一、二指背面具婚垫和极小而密集的婚刺,第二指婚刺较少。依据线粒体基因16S r RNA共397 bp序列以贝叶斯法构建异角蟾属14个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包括新种丽水异角蟾在内的10个异角蟾属物种,以高支持率(后验概率98%)形成一个单系(支系B),其中,该种3个个体以高支持率(后验概率100%)形成一个单独的支系,与其近缘种淡肩异角蟾(X.boettger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3.9%,大于同属部分物种间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