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目的:探讨中药异位康冲剂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通过对小鼠一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及各主要脏器的组织学观察,观察中药异位康冲剂急性和长期毒副作用。通过一般情况、阴道脱落细胞观察、激素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了解中药异位康冲剂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药理作用。结果: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表明,中药异位康冲剂无明显毒性反应。异位康冲剂能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异位子宫的内膜腺体及腺上皮明显萎缩,其作用与丹那唑相似。结论:中药异位康冲剂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细胞凋亡、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增殖,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52.
目的 研究吡啶硫酮铜(Cu PT)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能量利用、脂质过氧化相关指标和抗氧化、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设置空白对照组、DMSO溶剂对照组(0.128 m L·L-1)和2个Cu PT处理组(64μg·L-1和128μg·L-1),每组3个平行,在200 L水体中暴露48 h,分别于胁迫0 h、3 h、12 h、24 h和48 h取肝胰腺进行测定。结果 随着Cu PT暴露浓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糖原、乳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过氧化氢酶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结论 CuPT可能影响凡纳滨对虾正常能量供应,并使机体出现脂质过氧化,还会影响机体内抗氧化应激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53.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四维容积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都给予四维容积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0例孕妇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51例,诊断敏感性为85.0 %;四维容积超声检查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59例,诊断敏感性为98.3 %,四维容积超声检查对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四维容积超声检查诊断的特异性都为100.0%。在60例孕妇中,判断为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32例,心下型28例;心上型的肺静脉引流途径为肺静脉-垂直静脉-右上腔静脉22例、肺静脉-垂直静脉-左上腔静脉10例,心下型的肺静脉引流途径为肺静脉-垂直静脉-左头臂静脉-右上腔静脉6例、肺静脉-垂直静脉-门静脉22例。合并心脏畸形32例,合并畸形率为53.3 %;有51例孕妇终止妊娠,9例孕妇继续妊娠,其中8例未经治疗者新生儿期死亡,1例在3月龄死亡。结论:相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四维容积超声在胎儿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可有效反映肺静脉回流情况,可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54.
255.
胰岛淀粉样多肽在豚鼠胰腺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amyloidpolypeptide,IAPP或称Amylin)在豚鼠胰脏的分布,并用邻片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观察了IAPP与胰岛素(Insulin,IN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共存关系。结果显示,豚鼠胰岛内绝大多数细胞都呈IAPP阳性免疫反应,在胰外分泌部的腺泡和导管内也散在分布有IAP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多数IAPP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都显示INS免疫反应阳性,胰岛内少数IAPP阳性细胞也呈SS免疫反应阳性。说明IAPP主要分布在豚鼠的胰岛内.但也少量存在于外分泌部。IAPP主要和INS共存于B细胞内。但也和SS共存于D细胞内,提示IAPP可能通过自分泌途径调节INS和SS的分泌。  相似文献   
256.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病原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病因, 对病蟹进行了寄生虫检查、病原生物分离、回接攻毒及电镜观察等病原学研究, 同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 以健康蟹为对照, 对病蟹的不同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 病原分析未见致病性生物; 病蟹的鳃、肌肉和肝胰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 主要的病理特征为鳃组织增厚, 鳃腔增大, 血细胞增多, 细胞核边缘化; 肝胰腺组织中单层上皮细胞空泡化, 并出现转运泡, 随着病情的加重, 肝细胞排列紊乱, 转运泡和空泡的数量增多, 体积增大, 且转运泡内内容物增多, 更甚者肝小管基膜破裂、内容物外流, 细胞核解体, 肝细胞出现坏死; 肌细胞的病变特征主要是肌丝松弛变性、细胞核固缩深染。病原学研究和发病情况调查表明该病为非生物性疾病, 依据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发病原因, 将该病命名为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坏死综合症。  相似文献   
257.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外分泌细胞中hsp70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大鼠胆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动物模型,采用Northern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hsp70基因在胰腺外分泌细胞中的表达。Northern杂交分析发现,术后1h即出现hsp70mRNA的高表达,然后开始下降,术后8-16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术后1h即可见明显的HSP70蛋白染色,2h最强,然后开始减弱,一直持续至16h,仍高于对照组水平;阳性染色位于腺泡细胞顶部并呈大颗粒状,而基底部、细胞核及腺泡腔内未见阳性信号。推测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细胞高表达hsp70基因,可能与其参与大量合成的胰酶的转运及抑制胰酶激活等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58.
胰岛素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魁  朱文玉 《生理学报》1995,47(3):238-244
我们用链佐霉素选择性地破坏胰岛B细胞,研究胰岛素在糖尿病大鼠胰腺外分泌功能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糖尿病时,胰淀粉酶含量显著减少,胰淀粉酶mRNA也降低为对照组的3.2±0.5%(P<0.0)。体外实验表明,糖尿病大鼠胰腺腺泡上125I-胰岛素的结合明显增多。Bmax由对照组的2.8±10-9mol/L增加为3.5±10-9mol/L(P<0.01)。腺泡对3H-葡萄糖的摄取,3H-亮氨酸的掺入以及腺泡膜Na+-K+ATP酶的活性均比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补充胰岛素,可翻转上述变化。从而提示,胰岛素在调节胰腺外分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9.
分子·形态·进化马德如(南开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天津300071)关键词异位同形盒,发育,进化最早重视‘异位同形’(homeosis)这类发育变异并首创此词的是W.Bateson。在他1894年出版的《关于变异的研究资料》一书中列举的例子有:昆虫生...  相似文献   
260.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4拼构变异体6(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例异位内膜组织标本、20例在位内膜组织标本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用病理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2和CD44v6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D44v6在异位内膜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中分泌期的表达明显高于同组增生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在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各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不规律。异位内膜组中,CD44v6和MMP-2在Ⅲ-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s组织中MMP-2和CD44v6之间呈现正相关性(r=0.724,P0.05);EMs不同分期组织中MMP-2和CD44v6之间亦呈现正相关性(r=0.623,P0.05)。结论:MMP-2和CD44v6在EMs异位内膜中高表达,且有正协同作用,二者可能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