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不同pH值条件下日本对虾肝胰腺及血的细胞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动物细胞培养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 ,因为培养的细胞可以用来分离纯化病毒、生产疫苗和药物。本实验在日本对虾肝胰腺细胞和血细胞原代培养的基础上 ,利用RNA DNA值进行不同pH值培养基的比较 ,认为对于血细胞pH 7 2为最适值 ,而对于肝胰腺细胞pH 7 6比较合适。同时利用光镜及电镜做了一些形态和结构上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2.
胎儿胰腺发育中CgA和NSE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胎儿胰腺中CgA和NSE的表达特征,初步探讨胎儿胰腺发育过程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形成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嗜铬素A(chromograin 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不同胎龄胎儿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gA在16-38周的胰腺中均有表达,随胎儿发育,CgA阳性细胞分布状态和反应程度均有差异变化;NSE在22-38周胎儿胰腺中表达,集中定位于胰腺的内分泌部细胞.结论CgA和NSE在人胎儿胰腺中的阳性表达,反映出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在胎儿胰腺中的形成过程;表明胎儿胰岛的形成及其DNES细胞的分泌,有调节胰腺外分泌部发育分化的作用,也提示胰岛DNES细胞通过调节血糖可能对胎儿个体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良。方法供体采用BLAB/c小鼠,受体采用C57小鼠。用24GACuff管法套扎供心肺动脉与颈外静脉,用自制Cuff管套扎供心升主动脉与颈总动脉。结果供心冷缺血时间少于15min,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改进后的模型显著降低了手术难度,可用于移植免疫的各种研究。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建立ICR小鼠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的模型及组织学观察.方法 以同系小鼠作为供体,取子宫内膜分别采用皮下注射法和皮下植入法对2组共24只小鼠行皮下造模手术.3周后测量皮下种植结节大小,并处死半数造模成功小鼠,取子宫和异位结节行HE染色组织学研究.6周后,处死剩余小鼠,并再次测量皮下结节,取子宫和异位结节行HE染色组织学研究.结果 皮下植入法和皮下注射法成功率分别为33.33%和83.33%(P<0.01);生长良好的囊肿囊内壁有内膜上皮细胞生长,有与正位子宫内膜接近同步的发情周期改变;病灶随移植时间的推延先逐渐增大之后又有缩小趋势(P>0.05).结论 将ICR小鼠子宫内膜注射到同系小鼠腹部皮下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模型,成功率高,且简单可行,异位内膜随动情周期有周期性改变,生理特性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和药物研究既经济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5.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系统紊乱疾病,全世界大约有2%—5%的人口患有此种疾病。Ⅰ型糖尿病病因在于中枢及外周免疫系统B细胞特异性分子免疫耐受的丧失,破坏B细胞,为此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Ⅰ型糖尿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存在各种问题,而作为一种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糖尿病细胞治疗与以往方法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着重介绍几种通过细胞水平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6.
胰腺衍生因子(PANcreatic DERived factor,PANDER)是新近克隆的细胞因子,在胰腺的胰岛β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重组PANDER蛋白预处理或腺病毒过表达PANDER基因均可在体外显著地诱导人、大鼠及小鼠胰岛β细胞及多种β细胞系凋亡, 并抑制其胰岛素分泌.同时,炎症细胞因子IFN-γ能显著地上调β细胞PANDER基因的表达,提示PANDER有可能在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1型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作用.PANDER蛋白与胰岛素通过Ca2 依赖的方式从β细胞中共分泌进入循环系统,特异性地结合到肝细胞膜上并抑制肝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这提示PANDER可能也介入了机体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PANDER的生理学功能研究,对PANDER的发现、最新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生理学功能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研究碳酸氢钠协同转运栽体(NBCl)在大鼠生后胰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定位.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m blot分别检测了NBC1核酸和蛋白在新生(PO)、P7、P14、P21和成年时期胰腺的表达情况,用Double fluorescence immunohistochemistry 分析了NBC1在P7、P14和成年时期腺泡和β细胞的定位表达.结果:在大鼠胰腺生后发育过程中,NBC1核酸、蛋白在P14时特异高表达,而在P7和成年最低;在腺泡基底侧膜和β细胞膜有阳性信号,且在成年胰腺中β细胞膜阳性信号较腺泡基底侧膜强.结论:NBC1在生后发育重塑旺盛期特异高表达,而在凋亡旺盛期和成年期表达最低.与腺泡细胞相比在成年期NBC1更集中于β细胞.提示NBC1在胰腺生后发育过程中不仅与胰岛结构重塑而且与胰腺功能发挥相关.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胎盘生长因子(PLGF)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输卵管妊娠诊断鉴别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宫内妊娠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VEGF、PLGF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β-HCG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EGF、PLGF、β-HCG水平,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血清β-HCG、PLGF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β-HCG+PLGF+VEGF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各单一指标检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β-HCG、PLGF联合VEGF检测方式可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9.
植物的花部性状在异质环境中表现出不均一的适应性进化, 其自然变异可能在时空格局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居群进行花部表型变异分析, 能揭示花部性状随地理梯度的变异模式。海仙花报春(Primula poissonii)属于典型的二型花柱植物, 依赖昆虫传粉实现严格的型间异交。该物种广布于横断山地区亚高山-高山草甸, 其分布海拔跨度大且花部性状在种内具有较高变异, 但这些变异在不同地理梯度(海拔梯度和经纬度梯度)的特定选择因子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选择海仙花报春16个居群, 对8个花部关键性状和二型花柱繁殖器官的互补度与海拔和经纬度的关系进行研究, 探究花部性状随地理梯度变异的模式及其潜在的选择因素。研究表明, 海仙花报春两种花型的花冠管开口大小、花药高度以及短柱花柱头高度与海拔均呈正相关, 但两种花型的花冠大小, 长柱花的花瓣长度、柱头到花冠管开口的距离, 以及短柱花的花冠管长度与海拔高度间均呈负相关, 其余性状与海拔无显著相关性。除短柱花中柱头高度以外的性状均随着纬度升高而逐渐减小。长柱花中除花药和柱头间的距离以及柱头到开口的距离外, 其余性状均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减小; 短柱花的花瓣长度、花药高度以及花药和柱头间的距离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变大, 其余性状均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减小。繁殖器官间的互补度并不随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花部性状的地理变异可能受访花昆虫组成的地理变化驱动。繁殖器官间互补程度的高度保守表明非选型交配在居群二态性的维持和稳定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报春花属(Primula)花部性状及其选择压力的地理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探明高山植物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的繁育系统特点和其对高山气候环境的繁殖适应特征, 我们沿海拔梯度选择了5个样地(样地1 (4452 m)、样地2 (4215 m)、样地3 (4081 m)、样地4 (3841 m)、样地5 (3681 m))对其传粉生态学进行了连续2年的观察试验。结果发现, 样地1、2的全缘叶绿绒蒿的单花寿命显著长于样地3、4和5。花开放早期柱头高于花药, 之后花药不断伸长, 并在开放中后期与柱头接触, 说明全缘叶绿绒蒿具有不完全雌雄异位的花部特征。自然状态下, 柱头可授能力持续期约8天(雌蕊先熟), 但花药于开花第5天才散粉, 花粉寿命约2天, 说明全缘叶绿绒蒿为雌雄异熟, 但存在一定的重叠期。人工授粉试验表明, 全缘叶绿绒蒿自交部分亲和, 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各样地中自然对照的结实率显著低于人工异交处理的结实率, 说明自然状态下全缘叶绿绒蒿存在一定程度的传粉限制。传粉昆虫观察发现, 样地1和2的传粉昆虫主要是蝇类, 样地3、4和5的传粉昆虫主要是蝇类和蓟马(Thripidae spp.), 蝇类在不同植株间的活动能够保证异花传粉结实, 同时, 蝇类和蓟马在花内的活动会引起“协助自交”。全缘叶绿绒蒿约65%的观察个体存在“自动自交”。蝇类在各样地的访花频率存在显著差异, 样地1访花频率最低, 样地2访花频率最高。各样地的结实由于异花传粉者的不足而受到传粉限制。两种不同类型的自交机制恰恰为该植物异花传粉者不足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繁殖补偿。全缘叶绿绒蒿不分泌花蜜,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 采取为昆虫提供保温庇护场所的方式来吸引传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