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5篇 |
免费 | 253篇 |
国内免费 | 1174篇 |
专业分类
29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32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光环境对胡桃楸幼苗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胡桃楸幼苗对光的需求及适应规律,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不同光环境处理(100%、60%、30%和15%自然光)条件下3年生胡桃楸幼苗(适应1年后)叶片光合能力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春季,胡桃楸幼苗对光反应不敏感,夏季和秋季随着光强的增加,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增加(P<0.05).光饱和点随光强的下降而降低(P<0.05),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在不同光环境下未发现显著差异.100%和60%自然光处理的幼苗相对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是随着光强下降,相对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为60%>30%>15%自然光处理.胡桃楸幼苗对不同的光环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同时,通过降低光饱和点和减少碳积累,也能适应15%~30%自然光环境. 相似文献
42.
香溪河流域一条一级支流河岸林凋落物季节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神农架南坡的一条一级支流河岸林的凋落物进行了一年的连续收集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干重年输入量为438.72g/m^2,其中树叶凋落物是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占整个凋落物年产量的84%。凋落物的输入明显存在季节性的时间格局。凋落物在秋季的产量占全年产量的75%,春季占6.2%,夏季占13.6%,冬季为5.5%。凋落物组成中,树叶和花果的产量显示出季节变化的趋势;枝条的产量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季节趋势。在秋季,树叶的产量占全年树叶总量的83%;枝条最高值出现于秋季,产量占全年总员的29%;花果在整个凋落物中所占比重分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占年产量的63%。着生藻类的密度月际间的变化较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出现月份与凋落物最大、最低值的出现月份相同。通过统计分析表明,着生藻类的密度变化与凋落物和树叶凋落物的动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为了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发生规律,对小麦玉米轮作田粘虫成虫和幼虫种群的发生动态、粘虫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粘虫越冬虫量作了调查,分析了粘虫种群虫源性质。结果表明,钟祥市为1代粘虫多发区,其虫源为外地迁入的越冬代成虫,1代粘虫危害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羽化后以迁出为主。第2代粘虫发生量很小,羽化后基本全部迁出;在田间未调查到第3代粘虫幼虫,本区发现的第3代成虫可能为由北方南迁的过境种群;第4代粘虫发生量也很小,羽化后全部迁出,不在本区繁殖危害。在田间未调查到准备越冬的粘虫。 相似文献
44.
克隆植物根茎具有营养繁殖和扩展种群的功能,也是芽和分株生理整合的通道。根茎构件具有出生、死亡及年龄等种群统计特征,不同龄级根茎的季节动态可以反映根茎的存活和衰老过程。采用单位土体挖掘取样,对扎龙湿地4个生境芦苇种群根茎构件进行野外调查,比较不同龄级根茎长度、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7—10月份,1a根茎长度、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均呈指数函数增加,在生长季中后期有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时期。6—10月份,2a、3a根茎长度呈线性函数增加,4—6a根茎长度呈线性函数减少;2—4a根茎生物量和2—5a根茎干物质贮量呈二次函数先减少后增加,5a、6a根茎生物量和6a根茎干物质贮量呈幂函数减少。整个生长期内,根茎长度和根茎生物量均以3a最大,根茎长度以最高的6a最小,根茎生物量以最低的1a最小;根茎干物质储量以5a最大,以最低的1a最小。4个生境芦苇种群根茎长度、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在龄级间的差异及差异序位稳定,在新根茎的产生、老根茎的存活以及根茎寿命与养分消耗和储藏上均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不同龄级根茎在种群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种群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45.
浮游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数量及群落结构变化会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于2017年冬、2018年夏两季分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共检到浮游植物171种,隶属7门64属,其中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分别占总种类的44%、26%和13%;广州平裂藻(Merismopedia cantonensis)和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在两季均为优势种,冬季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也较多;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丰度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冬季硅藻和绿藻占优,分别占藻类总丰度的32%和29%;夏季蓝藻占绝对优势,占68%;夏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达(25.58±18.47)×106cells·L-1,约为冬季的3倍; 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冬季分别为4.38和0.77,夏季分别为2.92和0.51;从空间上看,海珠湖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均较低,而丰度较高;塘涌和西江涌硅藻... 相似文献
46.
采用聚集度指标与种群结构动态量化法,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潮间带柽柳灌丛的分布格局与结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1)在潮间带, 柽柳种群从幼苗、小灌木至中灌木都服从集群分布, 大灌木为随机分布; 柽柳个体幼苗多生长在母体周围, 以母体为中心进行繁衍, 随着径级的增加, 种群个体间的竞争增加, 聚集度减小, 逐渐呈现随机分布。(2)柽柳种群结构呈纺锤型; 高度级失稳率指数显示幼苗和小灌木有很高的衰退速率, 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 龄级较大的柽柳优势地位将被削弱。(3)种群动态预测表明, 种群明显处于衰退的早期阶段, 中小灌木的个体数量减少, 大灌木个体数增加,达到数量高峰; 虽然群落在短时期内会保持稳定, 但大灌木(或老龄个体)的数量大幅减少后, 柽柳种群将面临重度衰退。 相似文献
47.
植被覆盖对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的裸地和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裸地和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及各营养类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裸地和撂荒地植物寄生线虫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的平均值显著大于裸地,分别为每百克干土1 485.3和464.0条;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的块金值/基台值(27.3%~45.6%)低于裸地(49.5%~100%),裸地和撂荒地土壤线虫总数及各营养类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有明显差异,表明植被覆盖对土壤线虫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8.
49.
昆虫种群动态非线性建模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非线性动力学为基础,对自然界中昆虫种群动态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进行了建模方法的探讨,在讨论了昆虫种群动态的混沌与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前提下,以山东省玉米螟等种群动态资料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0.
在3S技术支持下,比较分析了科尔沁沙地不同沙漠化成因区域的沙地景观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20年来,以人为活动干扰为主的区域(八仙筒镇),沙漠化土地变化幅度较大,各种沙漠化土地的转化主要表现在沙漠化土地中流动和半固定沙地向固定沙地转化、固定沙地向农田和林地转化;以自然干扰为主的区域(苇莲苏乡),沙漠化土地变化幅度较小,主要表现为各种沙地类型之间的转换;在人为活动为主的区域固定沙地的空间格局变化显著,1985—1995年固定沙地的联合度降低,人为活动干扰较强,而1995—2005年联合度增高,人为活动干扰相对较弱;在自然干扰为主的区域,同一时期空间格局的变化明显的是流动沙地,在1985—1995年,流动沙地斑块破碎度减小,流动沙地发育显著,在1995—2005年,流动沙地的破碎度继续减小,但其面积得到控制,表明治沙效果在这一时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