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2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112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本文描述了陕西镇巴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中的小壳化石3新属5新种。样品采自镇巴小洋坝曾家坡,共生化石有三叶虫、古介形虫、海绵骨针和大量软舌螺等。化石组合面貌表明其地质时代属筇竹寺期。另外,在峡东水井沱组中发现了微网虫(Microdictyonsp.)化石骨片(图版I,图18,19),可与云南筇竹寺组及陕南水井沱组对比,说明Microdictyon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台区。  相似文献   
952.
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为对照,对濒危物种裂叶沙参进行了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裂叶沙参的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细胞含两核。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四分体为线形排列,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中两极核在受精之前融合为一个大的次生核。当胚囊发育至单核胚囊时,珠被的最内层细胞发育为珠被绒毡层。濒危植物裂叶沙参在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中,未见有败育及其它异常现象;与对照种泡沙参相比,也未见有差异,这说明裂叶沙参的致濒原因不在于有性生殖过程。  相似文献   
953.
银杏小孢子中的微核形成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染色的压片,对银杏小孢子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有的细胞在中期I、中期Ⅱ时出现染色体排列异常和后期染色体桥等畸变。所形成的四分体中,具有一定数量的微核;个别植株的四分体中可有高达6.5%的微核;具微核的小孢子很可能败育。结合古植物方面的研究结果,银杏小孢子形成过程的这些异常规象为认识银杏的演化趋  相似文献   
954.
文章首次报道了纵纹腹小Xiao Athene noctua不同亚种之间第1枚初级飞羽外羽及最外侧1枚小翼羽的斑纹特征,爪的累积长度及左脚中趾爪长的差异.增补了小Xiao在国内新的分布点,在国内的4个亚种中,A,n.ludlowi栖息于最冷,多风的高海拔地区,它的羽色最深,体形最大,翅也最长;A.n.crientalis分布于较干热的沙漠地区,体色明显变白,是国内亚种中羽色最淡的,我国甘肃、青海一带  相似文献   
955.
蝙蝠家族     
蝙蝠是对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动物类群,共18科204属1107种,分属于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蝙蝠是除人类以外,分布范围最广的哺乳类群,除南北极外,蝙蝠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包括在高纬度地区、荒凉的沙漠和孤立的岛屿上,甚至在撒哈拉大沙漠也有蝙蝠的活动。然而,大多数蝙蝠种类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956.
疯狂的兰花     
一株兰草一辆车,一株兰草换套房,一个个因小小兰草一夜暴富的故事在传说!有人称它为"绿色股票",也有人骂它是"美丽的杀手"!企盼一夜致富的人们几近疯狂地挖掘野生兰,兰花自然生态及野生资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面对兰花正在遭受的香消种灭的威胁,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救救兰花!  相似文献   
957.
Cd~(2+)胁迫对小桐子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桐子幼苗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CdCl_2处理,测定Cd~(2+)胁迫对小桐子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以及5种抗氧化酶活性和2种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探讨镉胁迫对小桐子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Cd~(2+)胁迫导致小桐子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2)随着镉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先升高然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幼苗叶片中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其中氧化型抗坏血酸(DH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则升高。研究表明,镉胁迫初期能诱导小桐子幼苗抗氧化系统活性显著增强,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致使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抗氧物质含量下降,植株遭受明显氧化胁迫,幼苗生长受到镉的严重毒害。  相似文献   
958.
多子小瓜虫的形态发生及其寄生导致翘嘴鳃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小瓜虫的形态发生及其对鳃组织的危害过程,本文开展了多子小瓜虫的光镜观察和翘嘴鲌鳃组织病理切片方面的研究。光镜形态研究发现小瓜虫运动时呈球形,直径500-800 m;前端具有耳廓状胞口和内陷的袋状胞咽;环境温度为18℃时,滋养体经1h左右发育成包囊,体表形成一层透明胶膜,并以虫体中央的分裂沟为界进行二分裂;子代虫体从8细胞期进入16细胞期时,包囊内部形成内胞膜将子代虫体等分为两个集团。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虫体呈卵圆形,挤压了周围的包裹细胞,导致组织变形;鳃小片黏连,鳃丝上皮细胞受到破坏,严重区域鳃丝结构被完全破坏。本研究解析了小瓜虫的形态发生与发育过程以及对宿主危害的组织病理结构与机制,为揭示小瓜虫的侵染、发育和成熟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小瓜虫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959.
陈晓玲  赵桦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1):2207-2212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百合科植物山麦冬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山麦冬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药壁的发育方式为基本型,花药壁完全分化时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组成。(2)绒毡层发育类型为分泌型,到四分体孢子彼此分离形成单细胞花粉阶段,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退化,花粉成熟时绒毡层细胞完全消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形排列,成熟花粉为3-细胞花粉,单萌发沟。(3)子房3室,每室2枚胚珠,胚珠倒生型,双珠被,薄珠心,雌性孢原细胞不经过平周分裂而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母细胞。(4)减数分裂后四分体大孢子呈线型或T型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二分体、四分体细胞外方被胼胝质壁所包被,小孢子形成后胼胝质壁逐渐消失。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百合科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也为探讨百合科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0.
西藏兰科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兰科(Orchidaceae)高山铠兰[Corybas himalaicus (King & Pantl.) Schltr.]和山珊瑚(Galeola faberi Rolfe)在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分布新记录。高山铠兰形态上因唇瓣先端边缘齿蚀状,花瓣与侧萼片在基部贴生,长7~8 mm,距暗红色而区别于铠兰属其他种;山珊瑚形态上因萼片狭椭圆形,唇瓣上散生褶片状附属物,边缘不规则齿状而区别于山珊瑚属其他种。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药用植物园标本馆(GX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