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4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02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构巢曲霉菌基因组中的数量可变重复序列的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已经公布的构巢曲霉菌基因组测序结果,对该真菌已测序基因组(30.1Mb)中的数量可变重复(VNTR)序列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结果表明,在已经公布的基因组序列中,共有4837个以1—6个核苷酸为基序的VNTR序列(长度大于15bp,匹配值大于80%),其碱基总数占整个基因组碱基数的0.31%,平均6.2kb碱基中分布有一个大于15bp的VNTR。其中数量最多的五碱基VNTR。数量达到1386个,其次为六碱基VNTR(1228个),三碱基VNTR(1199个),这3种VNTR总数达3813个,占VNTR总数的78.8%。数量最少的是二碱基VNTR,只有144个。在9541个开放阅读框架(ORF)中的VNTR总数为1683个,共分布于1356个0RF中。其中只有1个VNTR的ORF为1117个。与其他生物内VNTR的分布类似,在基因编码区中,以三碱基VNTR和六碱基VNTR占绝对优势,在阅读框架中的VNTR中分别占到58.0%和52.9%。编码区的三碱基、六碱基VNTR分别为该菌基因组中相应VNTR总数的约44.4%和38.6%。由于编码区的碱基数占基因组碱基数的59.3%,所以这两种长度的VNTR在编码区中的密度略低于基因组中的平均密度。在编码区上下游300bp调控区,除在编码区数量较多的三碱基VNTR和六碱基VNTR外,其他各种长度的VNTR的比例都超过了10%。可见300bp的上下游调控区域是单碱基、二碱基、四碱基、五碱基VNTR的富集区。在上游区域中,单碱基、二碱基和四碱基VNTR的比例比下游区域中多,五碱基VNTR的数量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2.
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现象广泛存在于从真菌到植物、从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各种生物中,属于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它利用双链RNA(dsRNA)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成为si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本重点介绍了RNA干涉的分子机制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进展,RNA干涉在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3.
辣椒温和斑点病毒(PMMV)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本院分离的辣椒温和斑点病毒株系PMMV-QD中提取RNA.根据已有报道的外壳蛋白(CP)自行设计引物P1、P2,用RT-PCR扩增PMMV-QD的CP基因的cDNA,插入pMD 18-T载体,转化感受态受体菌XL1-B1ue,以蓝白菌落筛选转化株,用PCR检测白色菌落,确认获得了含cDNA的阳性重组子.序列测定和比较的结果表明该片段确含有PMMV的CP基因编码区,此种cDNA与国外报道的PMMV病毒株系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7.7%.  相似文献   
994.
用大肠杆菌感染中国家蚕(Bombyx mori)蛹,从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获得蚕抗菌肽基因CBM1 cDNA部分片段并克隆测序,以此蚕抗菌肽基因CBM1的部分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用3’、5’RACE的方法,获得蚕抗菌肽基因CBM1 cDNA的全长序列;用PCR的方法,从中国家蚕蛹基因组DNA获得抗菌肽CBM1基因的700bp、1100bp左右的2个片段,初步证实中国家蚕抗菌肽基因在单倍体染色体中至少存在2个拷贝。  相似文献   
995.
三疣梭子蟹不同组织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采用垂直板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分析了三疣梭子蟹 (Portunustriuberbuculatus)雌性成体心脏、鳃、肌肉、眼睛、肝胰腺和卵巢 6种组织中的 1 0种同工酶 (ADH、MDH、ME、LDH、α AMY、GDH、SOD、SDH、EST和GOT)的分化表达模式 ,并对各种酶的同工酶位点表达及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三疣梭子蟹的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6.
陕西汉族人群12号染色体上7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龙丽  郭雄  平智广  左弘  赖江华  张宝弟  耿冬  陈腾 《遗传》2005,27(6):869-872
分析了中国汉族人群中12号染色体上7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的多态性。 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对12号染色体上D12S1718、D12S1675、D12S358、D12S367、D12S1638、D12S1646和D12S1682基因座在80名陕西咸阳、榆林汉族人中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中国汉族人群中, D12S1718、D12S1675、D12S358、D12S367、D12S1638、D12S1646和D12S1682基因座分别检出7、10、8、8、6、9和11个等位基因,10、17、18、18、14、18和26个基因型,杂合度分别为44.28%、66.10%、78.89%、77.89%、73.69%、74.55%和82.39%。表明这7个STR基因座在中国人群中有较好的多态性,其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Weinberg平衡(P>0.05)。  相似文献   
997.
采用PCR技术从番木瓜基因组中克隆了proteinase omega基因的部分序列及其5′侧翼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到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同源性为96%,长1039bp的5′端侧翼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没有同源片段。预测5′端侧翼序列有两处基础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位点(TSS)分别为是A,T。在基础启动子区域都存在TATA-box,上游发现多处CAAT-box,G-box,I-box等顺式作用元件和AT富含区。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并用基因枪轰击番木瓜的叶组织,GUS基因瞬间表达结果表明,该长1039bp的5′端侧翼序列具有驱动GUS基因在乳管中表达的功能。该启动子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启动子的功能和开发番木瓜作为生物反应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嵌合基因GFP-mTn(mTn是微丝结合蛋白Talin的微丝结合域,可以显示活体细胞中微丝的结构)导入蓝猪耳。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转基因植株的各种不同组织中融合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在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根部的皮层细胞中有融合蛋白的不同程度表达。但仅在保卫细胞中微丝标记状况良好,显示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经光诱导处于开放态的气孔的保卫细胞微丝呈网状结构,在细胞内无规则分布;经黑暗诱导处于关闭态的气孔保卫细胞中微丝束沿保卫细胞纵轴排列,呈卷曲状分布,并观察到螺旋和环状的微丝结构。在转基因植株的其他部位,例如茎表皮细胞、根毛细胞和花粉粒中,未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本研究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为研究气孔运动过程中微丝动态变化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999.
通过特异PCR扩增和16SrDNA序列分析检测动弯杆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由于细菌过度生长所致阴道微生态非正常改变,从而导致的一类多微生物病(Polymicrobial Diseases)。动弯杆菌(Mobiluncus sp.)与BV发生有密切关系,但该菌为厌氧菌,营养要求苛刻,很难进行纯培养,国内鲜有研究报道。本文先对BV动物模型恒河猴阴道分泌物进行厌氧菌混合培养,抽提混合物染色体DNA,之后设计了一对动弯杆菌16SrR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用PCR的方法扩增出了特异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确定检测出的为动弯杆菌,并且与羞怯动弯杆菌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000.
衣壳蛋白靶向灭活策略应用于抗登革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壳蛋白靶向病毒灭活是近年来新兴的抗病毒策略。为探索该策略在抗登革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首先建立了稳定表达登革 2型病毒衣壳蛋白 (D2C)与葡萄球菌核酸酶 (SN)融合蛋白D2C_SN的哺乳动物细胞系 ,然后以登革病毒攻击上述细胞系 ,研究表达的融合蛋白D2C_SN对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感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融合蛋白D2C_SN能够在病毒装配过程中与野生型衣壳蛋白共组装入子代病毒颗粒内部 ,并导致病毒基因组的降解。与正常BHK细胞相比较 ,融合蛋白D2C_SN可导致产生的子代病毒感染性滴度降低 10 3~ 10 4 ,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