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55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2003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高岭乡红水河水系采集到一批条鳅标本。经鉴定,为云南鳅属(Yunnanilius)一未经发表的新种。新种长须云南鳅(Yunnanilus longibarbatus sp.nov.)属于黑斑云南鳅种组(Yunnanilus nigromaculatusgroup),并与黑斑云南鳅[Y.nigromaculatus(Regan)]、钝吻云南鳅(Y.obtusirostris Yang)、长背云南鳅(Y.longidorsalisLi,Tao et Lu)和巴江云南鳅(Y.bajingensisLi)等4种最为相似。长背云南鳅背鳍分枝鳍条11根,颌须短,仅达眼中部,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可与包括本种在内的其余4种相区别(背鳍分枝鳍条8-9根,颌须达到或超过眼后缘,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远)。本种和钝吻云南鳅上颌中央无齿状突、下颌中央无缺刻,可与黑斑云南鳅和巴江云南鳅相区别。本种在鳍条数、上下颌、背鳍起点的位置、尾鳍形状、鳞片、头部侧线管孔、体侧纵纹等方面与钝吻云南鳅最为相似,但本种可藉多个特征与后者相区别:颌须伸过眼后缘至鳃盖后缘的中点至鳃盖后缘,是已知云南鳅中须最长的;背鳍不分枝鳍条下1/3处具一不显著黑色斑点(vs.无斑);体侧纵纹,其宽窄于眼径,较大个体背鳍之前的纵纹被虫状纹取代(vs.体侧纵纹始终存在,其宽约等于眼径);头背具斑点(vs.无斑);尾柄较细长,体长/尾柄长=5.3-6.1(vs.7.4-9.0,尾柄长/尾柄高=1.3-1.8vs.0.8-1.1)。  相似文献   
952.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山羊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峰  马鸣  吴逸群 《动物学研究》2007,28(6):670-672
北山羊作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目前对其研究仍然较少。2004年10—11月、2005年7月以及2005年10—12月三次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山羊(Capraibex)的分布进行调查。通过定点搜寻、样线调查以及访问调查,其结果显示北山羊在保护区5个主要区域中的3个有分布,这3个区域是:琼台兰河谷地区、克其克台兰河谷地区、木扎特河谷地区;在托木尔河谷和库孜巴依河谷两个区域中,定点搜寻和样线调查均没有发现北山羊分布,但访问调查该区域有北山羊。通过此次调查得出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大部分地区是北山羊分布区,说明该保护区在北山羊保护中的确起了重要作用,但北山羊在保护区中的不均匀分布现状值得注意,这种现象可能与人为活动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953.
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分析了勐乃河梯级电站建设对流域内景观多样性、流域内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昔马片)的主要保护植被类型—龙脑香林和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动植物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级电站的建设,将会加剧勐乃河流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改变流域的景观多样性,但对景观层次影响不大;而工程建设对保护区内的龙脑香林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尤其是道路的建设,将导致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下降5.83%,森林面积减少1472.09hm2,其中69.1hm2的龙脑香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针对本项工程的特点,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54.
记述采自广西大明山的蚋属1新种,大明蚋Simulium(Simulium)damingensesp.nov.(图1~15)。新种依其两性尾器特征,隶属于淡足蚋组malyschevi group(Takaoka and Davies,1996)。新种雌虫第7腹节有分支毛丛,雄虫生殖腹板的形状,与印度的S.(S.)hirtipannus Puri和日本的S.(S.)nacojapi Smart近似。但新种雌虫食窦弓光滑,爪简单,足的颜色及幼虫后颊裂伸达亚颏后缘等特征可与以上两种相区别。报道自日本的S(S.)kyushuense Takaoka,1978的幼虫后颊裂延伸达亚颏后缘,但其雌虫第7腹节无分支毛丛可资鉴别。正模♀,副模7♀♀,5♂♂,21蛹,6幼虫,均采自广西大明山小溪急流向阳水草中。模式标本存放于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955.
古河祥  李丕鹏 《四川动物》2007,26(2):F0002-F0002,I0009
海龟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海龟的保护。1992年在广东省惠东市港口镇的海龟湾建立了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搭建了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增殖放流、科普宣传、社区共管平台,先后对7只成年雌性海龟进行了卫星跟踪,探明了在海龟湾产卵的海龟的洄游路线,并孵化养殖了约六万小海龟,放归大海五万余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印度洋及东南亚地区23个国家和地区在泰国联合发起保护海龟活动,并将2006年定为“国际海龟年”。2006年保护区管理局紧密围绕国际海龟年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海龟保护活动。  相似文献   
956.
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松  杨道德  谷颖乐 《四川动物》2007,26(2):336-339
2005年8月中下旬、2006年3月中下旬和5月中下旬,共3次对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的报道结果,广东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67种两栖爬行动物,隶属2纲4目17科。其中两栖纲1目6科22种;爬行纲3目11科45种。其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88.06%。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此次调查发现的福建掌突蟾 (Leptolalax liui)为广东省两栖动物新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957.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于2005—2006年先后3次对庐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得知庐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24种两栖动物,隶属2目8科,占江西省已知39种两栖动物的61.54%。有21种属东洋界种类,3种属广布种,无古北界种类。分别有6、6、3、5和4种两栖类的生态类型属静水型、陆栖-静水型、流水型、陆栖-流水型和树栖型。除大鲵、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外,其余22种两栖动物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此次调查采集的小角蟾、阔褶蛙、虎纹蛙、竹叶蛙和花姬蛙为庐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记录,并与江西省其它自然保护区讲行了两栖类相似件系数比较,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58.
2005年10~11月年和2006年4月,对四川青川县毛寨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并结合访问、查阅历史资料,确认毛寨保护区有哺乳动物66种,隶7目26科。东洋界有45种,古北界有15种,广布种6种。兽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南北混杂现象。66种兽类中,啮齿目种类最多,有7科22种,占保护区兽类总数的33.33%;其次是食肉目,有7科16种,占24.24%;食虫目3科10种,占15.15%;偶蹄目4科8种,占12.12%;翼手目2科6种,占9.09%;灵长目和兔形目各2种,各占3.03%。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Ⅱ级10种。有东洋界特有科2科,即熊猫科和刺山鼠科。保护区分布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物种,即猪尾鼠和可能为藏鼠兔的一个新亚种的藏鼠兔。  相似文献   
959.
甘肃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夏季岩羊种群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和8月,通过样线调查、野外直接跟踪观察和瞬间取样的方法,首次对东大山自然保护区的岩羊种群进行了初步调查。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夏季岩羊以小群为主,在观察到的720只岩羊中,719只组成了50个群,最大群82只,最小群2只,平均为14.38只,2~10只群占总群数的66%;雌性群占30%,雄性群占26%,混合群占44%,整个东大山的岩羊密度为34.8±19.2只/km2;岩羊的雌雄性比为1∶0.63,成年雌体、亚成体和幼体之比是1∶0.4∶0.24。研究结果表明,东大山近几年的狩猎对岩羊的种群并未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0.
内蒙古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初步查清内蒙古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蝴蝶种类,隶属于7科,37种,其中凤蝶科Papilionidae 2种、粉蝶科Pieridae 7种、眼蝶科Satyridae 6种、蛱蝶科Nymphalidae 16种、灰蝶科Lycaenidae 2种、弄蝶科Hesperiidae 3种、绢蝶科Parnassiidae 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