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55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西、云南的PSEUDOSCHWAGERINA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该文记述了广西宜山马脑山剖面及云南八宝小独山剖面Pseudoschwaserina属34种(亚种),分析了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的面貌,讨论了Pseudoschwagerina的地层意义。研究表明,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具有地方性种稀少的共同特点,大多数种皆为广相型分子。从动物群的组成上看,广西、云南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与我国贵州、北美及俄罗斯等地的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目前归入 Pseudoschwagerina名下的各种在形态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区合Pseudoschwagerina地层带化石难以直接对比。根据对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地层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国内、外Pseudochwagerina地理分布的资料,笔者建议选用 Pseudoschwagerina uddeni,P.beedei,P.robusta等 Pseudoschwagerina的典型分子做为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划分、对比的首要标准类群,选用P.uddeni和P.robusta分别做为确定Pseudoschwagerina带底、顶界线的首要标准种,以便于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的全球性的对比。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于2021年3~9月,采用目标观察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广西防城港市钦州湾八路水湿地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的繁殖习性进行全过程观察记录。黑翅长脚鹬的栖息生境主要在盐田、虾塘和鱼塘,而巢主要分布在盐田生境。共发现39巢,雌雄共同营巢,按照主要巢材将其巢分为干草巢、碎石巢、泥皮巢和牛毛毡草巢4种;巢材包括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以及碎石、贝壳等;巢外径为(23.3±10.7)cm,巢内径为(11.2±1.9)cm,巢深为(1.6±0.5)cm,巢高为(6.5±4.3)cm(n=39);筑巢需(3±2)d(n=6)。窝卵数2~4枚,1~2 d产1枚卵,7 d内产完满窝卵(n=6)。雌雄均参与孵卵,雄性孵卵时间比雌性长,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 0.05),雄性(8 550±245.9)min,雌性(7 530±263.3)min,孵卵期为(25±2)d(n=6)。育雏期(26±3)d(n=6),雌雄轮流育雏,育雏前、中期(雏鸟1~20d日龄),雌性育雏时间比雄性长,是雄性的2倍,育雏后期(雏鸟大于20 d日龄),...  相似文献   
43.
马金双   《广西植物》1993,(2):192-192
<正> 《广西植物》第10卷第3期268—269页(1990)和第12卷第2期190页(1992)分别刊登我国地方植物志介绍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后,作者收到一些读者,特别是外国学者和基层单位读者的来信,要求提供新的详细情况,或者询问有关地区植物志的出版信息。在此利用贵刊再次刊登近来获得的尚未介绍的地方植物志,作为前两部分的续篇,以示读者;同时感谢该刊编辑为作者和读者提供连续的交流信息。 1.《河北植物志》第3卷(1991),含菊科和单子叶植物;现本志已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44.
安徽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81科,601属,1228种,是安徽植物资源集中地之一。区系成分起源古老,孑遗种多,保存着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各类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中国特有成分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属总数的33.6%、62.96%、3.44%,显示了本区植物区系的亚热带特性。本区植物区系97.6%的成分与华东植物区系共有,且含华东特有种111种,具有典型华东植物区系特征。本区植物区系与西天目山、黄山植物区系关系最密切,其次为大别山和庐山,再次为神农架。  相似文献   
45.
内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沙地云杉林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徐文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BasicCharacteristics,ExistingProblemsandTheirSolutlonsforSpruceForestonSandlandofBaiyi-naobaoNaturalReserve,InneerMongolia¥XuWenduo(InstituteofAppliedEcology,AcademiaSinica,Shenyang1100l5)(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5):39-44.Spruceforestonsandlandisaspecialtypeofterrestrialforestecosystem,whichonlyexistsattheedgeoftheXiaotengelideserthInnerMongolia,Mongoliafloraisthedominantspeciesintheforest,whichalsoincludesXinganandNorthChinaflora,Thecomposi  相似文献   
46.
为保护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的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通过样方、样带法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共有入侵植物64种,隶属28科55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最多(15种)。草本植物最多,有48种(75.00%)。原产地来自美洲的植物最多,有49种。入侵风险等级可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Ⅰ级严重危害的有8种(12.50%)。与广西、广东、海南及华南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在物种组成、生活型和原产地等方面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北部湾与广西中越边境内陆地区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都超过60%。因此推测广西外来入侵植物有两条可能的入侵线路:一是从海南登录,二是从中越边境跨入。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海岛的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相对整个广西)虽较少,但其8种Ⅰ级严重危害植物的防治,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7.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腹地主峰分水岭的主段,约在北纬31°06'、东经116°05',安徽省岳西县境内.其西部与湖北省英山县交界,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是目前大别山中次生植被保存尚好和植物种类集中分布的代表性地区.该保护区大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多枝尖海拔1721.5米.境内山峰林立,河谷纵横,又是大别山中少有的风景游览区.笔者近几年来对该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植物考察和标本采集工作.该区有1318种(包含种下单位)种子植物,其中有不少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和特有植物,表现出南北植物的汇集.  相似文献   
48.
古田山墙区鸟类共计90种,隶属于13目28科,小黑领噪鹛、白颊噪鹛和黑眉苇莺等3种为浙江省新记录。优势种18种,春夏季鸟类群体密度为60.05只/小时,秋冬季为2 7.2 7只/小时。该地区的鸟类群落可分为农田村落、同叶林和混交林及针叶林和竹林型。  相似文献   
49.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的容纳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的中段 ,1998~ 1999年冬季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 ,测定了保护区内羚牛秦岭亚种 (Budorcastaxicolorbedfordi) 10种栖息地类型的单位面积食物资源量和含有的能量 ,估计了越冬区可以利用的总能量。结果表明 ,羚牛越冬区提供的可供羚牛和其它草食动物利用的能量为 (9 877±5 173)× 10 12 J,每只羚牛平均每天需要的能量为 2 6 4 8± 11 88kJ ,整个冬季需要的能量为 4 82 0± 2 16 3× 10 6J ,保护区的羚牛容纳量为 2 0 4 9± 10 37只。考虑到羚牛对空间的需求、保持最佳繁殖状态、其它草食动物种群的需求和保护当地植被等因素 ,建议保护区将羚牛种群的数量控制在 10 0 0只左右.  相似文献   
50.
本文概述了在广西沿海西部山心,巫头和Wan尾岛特殊环境条件下植被的性质及主要类型,初步分析了岛屿上主要森林植被群落的基本特点,并根据岛屿上主要植被类型组合,分布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上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