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6篇
  免费   742篇
  国内免费   5631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546篇
  2014年   803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859篇
  2011年   954篇
  2010年   861篇
  2009年   965篇
  2008年   1087篇
  2007年   778篇
  2006年   738篇
  2005年   702篇
  2004年   735篇
  2003年   707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538篇
  2000年   448篇
  1999年   430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41.
根据抗体基因可变区两端保守序列FR1和FR4,设计并化学合成轻重链PCR扩增引物。从体外培养细胞UCHT1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以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将扩增片段克隆至Puc19质粒,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结果为重链366pb,编码122个氨基酸,轻链327bp,编码109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242.
以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人α8干扰素(hIFN-α8)和分裂细胞核抗原(PCNA)的cDNA定点突变为例,建立了一种新的大区域非连续多核苷酸同步定点突变的方法。经碱变性后的质粒DNA,先用突变引物延伸单链,然后通过PCR扩增得到突变双链DNA。用该方法成功地改造了hGM-CSF基因5′端36个核苷酸中的9个位点、IFN-α8基因5′端39个核苷酸中的9个位点和PCNA基因SD顺序两侧6个和7个核苷酸。与经典的含U单链寡核苷酸定点突变方法相比,本方法突变效率高,并省去了对突变克隆杂交筛选的操作  相似文献   
243.
人白细胞介素-3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突变方法,改造了人白细胞介素-3(hIL-3)cDNA,在成熟蛋白编码顺序5'端前突变入了XbaⅠ酶切位点和酵母类胰蛋白酶加工位点Lys-Arg的密码子。改造后的hIL-3cDNA插入大肠杆菌-酵母穿梭质粒pVT102u/α,使其准确融合于α-交配因子前导序列之后,并置于启动子ADH1调控之下。转化入酿酒酵母宿主菌S-78筛选后,30℃培养48h,上清能明显促进hIL-3依赖细胞TF-1生长。上清中分泌表达的hIL-3经ELISA鉴定并定量,其表达量大于1.0mg/L。~3H-TdR掺入法测定上清中hIL-3活性为1.8×10~3u/ml。  相似文献   
244.
利用PCR技术,以中国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次全基因组为模板,进行了基因修补和重组,克隆出EPO cDNA全序列。同时发现中国人EPO cDNA与国外的克隆比较有一个核苷酸的差异,导致第62位氨基酸是丝氨酸,不是亮氨酸。将人EPO cDNA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SV2-dhfr中的不同克隆位点,构建了6种不同的转移载体质粒,即pSV2-dhfr/F1,pSV2/N2,pSV2-dhfr/F3,pSV2-dhfr/P4,pSV2-dhfr/G1和pSV2-dhfr/G3。将它们分别转染导入COS-7细胞,结果表明6种转移载体质粒转染的细胞上清液都有明显的EPO活性。人EPO cDNA基因转移载体质粒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人次全EPO基因组转移载体质粒。  相似文献   
245.
环境中富啡酸对小麦吸收利用亚硒酸钠及其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云  王子健  彭安 《生态学报》1996,16(2):135-139
利用小麦水培安验,研究了从土壤中提取的富啡酸(Fulvicacid,FA)对亚硒酸钠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富啡酸对小麦吸收利用亚硒酸钠有明显的影晌,并且对高浓度亚硒酸钠的毒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富啡酸可提高小麦对硒胁迫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246.
环化二磷酸腺苷核糖(cyclic ADP-ribose,cADPR)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代谢产物,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内第二信使.在许多哺乳类和无脊椎动物细胞中,cADPR能引起胞内钙库释放钙离子,其可能机制是:cADPR受体结合cADPR,通过Ryanodine受体或类Ryanodine受体介导的钙通道使cADPR敏感的钙库释放钙离子,此外,一条由一氧化氮(NO)、环化鸟苷酸(cGMP)和cADPR组成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存在于许多细胞中.  相似文献   
247.
为克隆肺腺癌分化相关基因, 采用诱导分化与消减杂交相结合的策略, 建立了全反式维甲酸(RA)诱导前后人肺腺癌细胞系的cDNA消减文库, 得到124个cDNA消减克隆. 经加减法杂交差异筛选、DNA和RNA印迹、cDNA全序列测定和生物学功能分析, 分离到3个在人肺腺癌细胞系分化过程中由RA激活而特异表达的新的cDNA序列这一策略和技术路线适用于分离细胞中呈过量表达或表达抑制基因的cDNA克隆, 并具有反映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动态变化特征和相对简便适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48.
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H2O2/Fe2+产生的羟自由基   总被引:122,自引:0,他引:122  
报告检测H2O2/Fe2+所产生羟自由基的新方法. 羟自由基氧化反应后, 邻二氮菲-Fe2+的A536明显下降, 且△A536与邻二氮菲, FeSO4及H2O2呈量效关系, 随反应时间延长, △A536依幂函数规律上升. 此法试验结果表明, 甘露醇, 抗坏血酸及硫肥清除羟自由基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49.
在胎儿组织中存在一类低分子肿瘤抑制物,胎肝细胞的甲醇-丙酮提取物中保留有大部分抑瘤活性,用体外液体培养条件下对人急性粒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抑制作用为指标,跟踪指导分离过程,提取物经反相C18中压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氨基键合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一纯活性物质。经NMR和MS鉴定为7-酮基胆固醇(7-ketocholesterol,7-KC)。体外琼脂培养条件下7-KC对小鼠WEHI-3和S-180细胞较对正常小鼠骨髓粒-巨噬系祖细胞有更强的抑制增殖及集落生成作用,7-KC对HL-60细胞增殖较对正常人骨髓CFU-GM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50.
[3H]花生四烯酸标记的肝细胞,经FeCl2-DTPA启动脂质过氧化后,细胞DNA出现放射性,并随保温时间增加而逐渐增高,表明在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与DNA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了一种DNA加成物,经测定它具有特征荧光光谱,显示较低的增色效应和Tm值。用高度敏度荧光图象显微镜直接观察发现丹参酮Ⅱ-A经细胞摄取后主要滞留在细胞膜与胞浆中。它能有效地抑制细胞脂质过氧化,减少脂质-DNA加成物的产生,并阻止了细胞存活率和O6甲基鸟嘌呤转移酶活性的降低,其抑制率与VitE,BHT相近,但显著高于NaN3,甘露醇和SOD。上述结果提示丹参酮Ⅱ-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抑制剂。它对DNA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清除脂类自由基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抑制DNA加成物的生成,从而减少了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