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58篇 |
专业分类
5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72.
根据对广东木莲Manglientia kwangtungensis(Merr.)Dandy和毛桃木莲M.moto Dandy大量标本的研究,将毛桃木莲处理为广东木莲的一个异名。 相似文献
73.
广东省穿山甲种群数量调查与资源蕴藏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0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3月 ,利用“洞口记数法”对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穿山甲华南亚种的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保护区内穿山甲的种群数量为 65 2 7~1 5 6 5 9头 ,平均密度为 1 85~ 4 43ind /km2 ;不同栖息生境穿山甲的种群平均密度为 2 46~ 5 90ind /km2 ,密度大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 >针叶林。各栖息生境的洞口密度平均为 5 1 39± 1 8 31个 /km2 ,以针阔混交林的洞口密度最大 ,其次是阔叶林和灌木林 ,最小的是针叶林 ,且洞口密度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 (F =1 6 96>F0 0 1 ,3/30 =4 5 1>F0 0 1 ,3/36)。根据保护区内穿山甲的密度值 ,估计广东全省穿山甲的资源量为 1 42 73 0 9± 5 863 79头。 相似文献
74.
应用红外相机数据研究动物活动节律——以广东车八岭保护区鸡形目鸟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活动节律和时间生态位分化是动物行为在时间维度的分布, 是对时间资源利用的重要体现。动物活动节律受到环境因素和种间作用的影响, 因此, 了解动物活动节律以及时间生态位有助于揭示群落中同域分布物种时间资源利用的差异及共存机制。近10多年来, 红外相机技术在国内外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积累了大量有时间记录的动物行为数据, 极大地促进了动物活动节律和时间生态位分化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动物活动节律研究以及应用红外相机数据研究动物活动节律的方法进行梳理, 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 利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 分析了鸡形目鸟类的活动节律, 以阐述单物种和多物种的活动节律以及种间作用对动物日活动节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八岭保护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和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等3个鸡形目物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 物种间的日活动节律呈现中等程度的重叠。最后, 针对动物活动节律分析方法应用的建议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希望为国内动物活动节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广东特殊生境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来自广东佛冈县地处山林区远离稻田的一个普通野生稻生境中的25份野生稻样本,以国外多年生、一年生普通野生稻7份样本和广东地方栽培稻8个品种为对照进行种植观察,调查了21个形态生物学性状,对调查数据作方差分析表明,有20个性状表现极显著差异,1个性状表现显著差异。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可将25份样本分为4类,各类与对照材料之间表现不同的遗传差异,说明该生境野生稻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从形态生物学和生育期观察,从中尚未发现一年生型、栽培型、粳型等变异类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76.
77.
为了探讨外来植物无瓣海桑的潜在危害,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 Engl.)、无瓣海桑(S.apetala B.Ham)叶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叶片均为等面叶;中脉维管束为周韧维管束;具4级侧脉,第1级侧脉为半周韧维管束;成熟叶片叶肉组织具发达的贮水薄壁细胞,具含单宁成分的薄壁细胞,具晶体细胞和石细胞;盐腺由表皮细胞发育而成,可分为3个发育阶段。作为外来植物的无瓣海桑,其中脉维管束具微弱形成层,叶脉维管组织比海桑更发达;贮藏组织中含单宁细胞、晶体细胞较多;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于海桑等特点,使其比海桑对环境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因此,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入侵植物。 相似文献
78.
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比较相思子属三种药材中氨基酸成分及含量。结果9个样品都检测出17种氨基酸和2种色氨酸衍生物。结论:不同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有所差异,但其中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9.
云南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传播与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西双版纳地区桑寄生植物的种子是鸟类传播。传播的鸟类主要是啄花鸟科的纯色啄花鸟,红胸啄花鸟,朱背啄花鸟和黄肛啄花鸟等。桑寄生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是鸟类蚕食除去外果皮的种子或外果皮果肉相互连着的种子,经消化道消化吸收大部分果肉或外果皮后,将种子排出体外,其次是鸟在觅食中遗漏种子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80.
中国海桑属小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蕴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3,(2)
本文描述中国海桑属一新种:拟海桑(Sonneratia paracaseolaris Ko, E. Y. Chen et W. Y.Chen).重新发表海桑属7种检索表,并将原隶属海桑组的海南海桑S.hainanensis Ko, E. Y.Chenet W.Y.Chen改隶无瓣海桑组,因其过去被认为是花瓣的部分实为退化雄蕊. 相似文献